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統治者,你知道嗎?
「人生用智死方休,焉有餘智到壟丘」是宋代文人俞應符對我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死後留下7七十二疑冢的感嘆,從另一方面也表達了對曹操智慧的欽佩。
一代梟雄曹操在生前灑盡英雄氣概,於亂世中嶄露頭角,開創魏國的一代基業,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他的才智是少有人能達到的。智者的行事往往也異於常人,所以,在他死後,給世人留下一個千古謎團,那就是他的墓冢。
建安二十三年,可能是預感到自己將要壽終正寢,已近暮年的曹操為他的後事特地的頒布了一道《終令》。大意是說,西門豹是我曹操畢生仰慕的英雄,能夠做為他的鄰居,我已經心滿意足了。西門豹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大改革家,他投巫治鄴的故事家喻戶曉,曹操對他是十分景仰的,所以,讓自己的墓地與西門豹比鄰而居是他的心愿。
在《終令》中,曹操還告訴他的兒子曹丕,他的墓葬一定要遵循他的畢生的提倡,那就是要薄葬,而且多次一再要求「以高為基,不封不樹」、「無藏金無藏寶」。而且為了自己的墓葬安全,要求死後為自己設置72個墳墓,所以在下葬那天,72口棺材同時出殯,以迷惑視線。
我們都知道,長1.78米、由2008塊玉片、近2000克黃金編製而成「金縷玉衣」出土於西漢的梁王墓葬。當時曹操動用軍事力量獲取了墓葬里的寶物。盜墓得到大量財富的同時,曹操心裡也想,如果陪葬品太多就會招來盜墓者,最後也逃不過暴屍野外的命運。
於是曹操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統治者。所以在《終令》中提出,死後不要厚葬,而是將自己埋在貧瘠的土地上,根據地面原有的高度作為壙基,陵土上也不用堆土,更不要植樹,而且他為自己準備了送終的極為簡樸的衣服入殮。
曹操之所以這樣做,雖然與他一生主張節儉這個原因有關,但更為關鍵的是,他深刻的知道,如何防止盜墓才是自己生前最大的顧慮。因為他明白,自己能管的住今生,卻管不住來世,他不願自己死後隨便被世人糟蹋。
所以曹操便與後人的智慧進行了一場「生與死」的較量,從現在的考古結婚看來,曹操依然是勝利者。直到今天曹操的墓葬究竟在哪還是個謎。
※鄭和曾七次下西洋,其目的何在?
※上古的無字天書《河圖》、《洛書》到底是什麼?外星人的遺物?
TAG:飛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