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滴血測痴呆,是真的嗎?

一滴血測痴呆,是真的嗎?

阿爾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也就是我們熟悉的老年痴呆,是一種慢性神經變性疾病。在患病早期,患者一般會表現出短期記憶喪失,後來會表出現語言障礙、很容易迷路等癥狀。

在知幾未來研究院過去的文章中,我們已經多次介紹過β-澱粉樣蛋白在大腦中沉積形成斑塊,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症的最主要原因。

這也是為什麼在過去,各大製藥巨頭的藥物研發方向都試圖通過降低或者抑制β-澱粉樣蛋白來治療阿爾茲海默症的原因。

正常大腦(左)和阿爾茨海默大腦(右)對比

然而,遺憾的是,這些方法並沒有奏效。

並且,很多早期的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即使出現了癥狀,也會被當成是正常的老化現象而被忽視掉,錯失了更好地治療時機。而目前能夠識別β-澱粉樣蛋白的方法又非常的有限:只有屍檢、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β-澱粉樣蛋白(PET)成像、測量腦脊液中的β-澱粉樣蛋白三種方法。

所以,在過去的這麼多年裡,研究人員一直都試圖找到更簡單易行的預防檢測和更有效安全的治療方法。

1.

血液檢測阿爾茨海默症

2018年1月31日,《Nature》公布了振奮人心的結果:來自日本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小組開發了一種能夠直接檢測與阿爾茨海默症相關的毒性蛋白的血液測試,並且準確率超過了90%。

這意味著,原本難以篩查和治療的阿爾茨海默症,未來通過簡單且便宜的測試就能實現,早期治療也能夠依此而建立起來。(編者按:目前臨床試驗中招募地都是癥狀明顯的患者)

高性能血漿澱粉樣蛋白-β生物標誌物可用於阿爾茨海默病檢測

那麼,這樣的篩查是怎麼實現的呢?

研究人員結合了免疫沉澱反應和質譜分析兩種方法,開發出的一種能檢測出「β-澱粉樣蛋白」以及「由其衍生出的更大的蛋白」的檢測模型。

通過將血液樣本中相關肽類作為了大腦中澱粉樣蛋白的替代物,使得檢測過程大大簡化,並且即使濃度很低也能夠檢出。

然後從招募了232名年齡在60-90歲間的受試者(來自日本的122人,來自澳大利亞的252人),從每個人身上抽取0.5ml的血液,來進行這項血液檢測。

結果顯示,一部分人是健康的,而有一些人已經在認知能力上出現了輕微的損傷,還有一些人已經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症。這些結果與大腦成像和脊髓液檢測結果相吻合,準確率超過90%。

2.

血液檢測的優勢是什麼?

本次試驗的生物標記物測試原型來自於日本老年痴呆先進醫學發展中心的分子生物學家Katsuhiko Yanagisawa,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Koichi Tanaka也參與了研發。

與目前的技術相比(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β-澱粉樣蛋白(PET)成像、腰部穿刺抽取腦脊液測量其中的β-澱粉樣蛋白),不僅準確率相當,操作和成本都要低得多,還不會對患者造成創傷,更容易大面積推廣,實現廣泛的臨床接入和有效的人群篩查。

三種阿爾茨海默症的檢測方法示意圖

加之,阿爾茨海默症並不是即時的,即使發病也容易被忽視;而一旦確診,又很難逆轉改善,病人往往只有3-9年的壽命。所以如果能把干預時間前移,在沒有臨床表現的時候就能診斷出,就有可能儘早治療。

從這一層面來說,血液檢測阿爾茨海默症的確帶給了我們極大的驚喜。

雖然這一檢測方法目前還處在實驗室研究階段。但可以想像,一旦未來通過長期大規模的準確性研究後,完全可以將它作為50歲以上人群的常規檢測項目之一。

3.

檢出患病怎麼辦?

檢測出疾病後,治療自然也會提上日程。然而,目前從全世界範圍來說,對於阿爾茨海默症的治療和預防效果都只能勉強算得上是治標不治本。

據不完全統計,僅1998年到2015年間,就有123種治療阿爾茲海默症的藥物被推出,其中僅有三種藥物獲得了FDA的批准上市;一些大型葯企如輝瑞(Pfizer)在數次折戟後,更是宣布直接放棄阿爾茨海默症相關領域的藥物研發(2018年1月)。

目前在阿爾茨海默症的治療上,還是以「曲線救國」策略為主,即通過藥物來控制疾病造成的認知問題。

常用藥主要有五種:其中有四種是乙醯膽鹼酯酶抑製劑(tacrine
ivastigminegalantaminedonepezil),另一類是NMDA受體拮抗劑(memantine)。不過,這些藥物在治癒或延緩阿爾茨海默症上,是基本沒有幫助的,並且還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說造成噁心、嘔吐、降低食慾等。

看到這裡,你或許有這樣的疑問:如果阿爾茨海默症的治療走向了死胡同,那即使檢出又有什麼意義呢?

實際上,過去對阿爾茨海默症病理機制的研究主要圍繞著β-澱粉樣蛋白級聯假說、Tau蛋白假說、血管源性假說層面,看似大突破並不是太多;但也有不少研究另闢蹊徑,提出了完全顛覆認知的結果。

比如說,2016年,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的研究人員就提出β-澱粉樣蛋白可能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窮凶極惡,相反的,β-澱粉樣蛋白一直在保護我們。

所謂的澱粉樣蛋白是為了將入侵大腦的細菌、病毒和真菌等包裹隔絕,是一種類似於免疫反應一樣的自發反應。這一機制已經存在了近四億年。

那麼,基於這一原理的阿爾茨海默症治療,就不再只是圍繞降低/消除β-澱粉樣蛋白了,而是轉向了引發這一反應的入侵者。

GIF

小鼠大腦切片中β澱粉樣蛋白對細菌感染的反應

圖片來源: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

又如,2017年來自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腸道細菌能加速老年痴呆症的發展。當移除小鼠腸道中的細菌,小鼠大腦中的β-澱粉樣蛋白斑塊的顯著量較小。

這意味著,未來或許我們還可以從腸道微生物入手,通過飲食和或者是開發新型益生菌,通過來調節腸道菌群,來起到預防和治療阿爾茨海默症的效果。

所以即使在主流方向上尚有局限,但未來阿爾茲海默症的治療方案,也依舊值得期待。畢竟,一滴血檢測阿爾茨海默症都已經成為現實了,不是嗎?

參考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痴呆 的精彩文章:

這3種食物有助於預防老年痴呆症,過了50歲再不吃就該後悔了!

TAG:痴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