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沉痛悼念!先生走好!

沉痛悼念!先生走好!

GIF

導語

著名歷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古文字學家、國際考古學暨歷史語言學學會終身名譽會長饒宗頤先生於2月6日凌晨逝世,享年101歲。

饒宗頤

饒宗頤先生1917年生於廣東潮安,祖籍廣東潮州,字固庵、伯濂、伯子,號選堂,是享譽海內外的學界泰斗書畫大師。他在傳統經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學、藝術、文獻以及近東文科等多個學科領域均有重要貢獻,在當代國際漢學界享有崇高聲望。當代國學家先後有錢鍾書、季羨林與之並稱,稱「南饒北錢」「南饒北季」。1982年,《選堂集林·史林》出版,被學界譽為繼錢鍾書《管錐篇》後的又一學術巨著,有人稱譽為「南北學林雙璧」,他造訪錢鍾書時,錢以自己批校過的《管錐編》手稿相贈。

藝術方面,饒宗頤於繪畫、書法造詣尤深。擅山水畫,寫生及於域外山川,不拘一法。人物畫取法白畫之白描畫法,於李龍眠、仇十洲、陳老蓮諸家之外,開一新路,曾得到張大千的讚賞書法方面,植根於文字,而行草書則融入明末諸家豪縱韻趣,自成一格。他的友人夏書枚先生說:「選堂既宿學,詩詞繪畫鼓琴,莫不稱著於時,駢文倚聲尤精善。嘗自言以余力為詩,然觀其所為,實兼采魏晉六朝唐宋人之長,隨體而施,靡不盡其神趣,險峭森秀,清曠超邁,面目綦多,非琴瑟專壹者可同年而語。」

饒宗頤先生手跡

饒宗頤先生山水畫

回顧饒宗頤先生的一生,他早年以治地方史志為主;中年以後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獻;壯年由中國史擴大到印度、西亞以至人類文明史的研究;晚近則致力於中國精神史的探求。

饒宗頤先生對20世紀中國傳統人文學術研究,在乾嘉諸老的基礎上再向上一層。與大陸學者相比,身處香港的他,不僅沒有因為各種戰亂和政治運動中斷學術研究,甚至還可以接觸到海外的漢學研究。1954年夏天,饒宗頤到東京大學講授甲骨文,同時到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甲骨文,在那裡他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京都大學有數千片來自中國的甲骨文,但當時日本學者並沒有引起重視,饒宗頤等人在羅振玉的帶領下開展研究,後來撰寫了《日本所見甲骨錄》,這在日本可謂開風氣之先。1956年,饒宗頤發表《敦煌本老子想爾注校箋》,將倫敦所藏這部反映早期天師道思想的千載秘籍,全文錄出,兼作箋證,闡明原始道教思想。其後不久,法國的中國宗教學權威康德謨即以此書教授諸生,以至引發後來歐洲道教研究的長期計劃。到了21世紀的「東學西漸」史中,饒宗頤更是是一個重要的開風氣的人物。

饒宗頤先生敦煌觀音

饒宗頤主張,「學藝雙攜」。他精通古琴,善於詩賦,書畫作品更是清逸飄灑、自成一家。隨年歲日長,他的書畫作品越來越精到,已經呈現出一種與前人全然不同的風貌。2003年饒宗頤捐出自己大部分的藏書,在香港大學建成饒宗頤學術館。

饒公的生命與學術之研究往往成為藝術創作可汲取的滋養,並能於古人筆墨之上迭出新意,自成一家。細賞饒公畫作,筆法、造型和構圖乃至整體氣韻,落筆之處,既得古風,又有新意。所謂集深厚功力與詩人才情於一體。饒宗頤的書法風格,學界長認為其書法符合粵人書法的特點:由唐碑入門,初習漢隸,後臨魏碑,繼以碑法入行草,對於甲骨、鐘鼎、帛書、簡牘、敦煌寫經及歷代名跡無不潛心揣摩,博採眾長,參以己意。以吸取古人神氣為主,胎息古人而不為古人所限,形成了「奇古」的書法風格:在氣象平和中追求「奇」,在工美秀整中蘊含「古」,奇是文而古是質。

饒宗頤先生作品「濃艷香風裡,美人清鏡中

饒宗頤集學問與藝術為一身,達到博洽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他的世界裡,東方與西方沒有鴻溝,古代與現代之間沒有裂罅。他作為特殊地緣所造就的學術文化史現象,對於未來的中國學術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巨星隕落,哀惋殊甚

藝術家韓天衡說:「我一九九一年在香港大會堂舉辦個人書畫印展。二十七年,彈指一揮噢。饒公今晨仙逝,一路走好,其實沒有走,他的學識、著作是永生不朽的。"

書法家斯舜威驚聞選堂先生化鶴而去,特別撰聯:

百歲過三無盡期,

春回恰是化冰時。

賴君絕學傳正統,

從此西泠誰掌旗。

藝術家張根源撰聯:

饒公長眠不復醒,

西泠再度失魁首;

長歌當為斯文哭,

流淚還因國統愁!

英雄江湖知多少,

豪傑氣慨沖鬥牛!

還望真才實學客,

道德文章少應酬。

緬懷!致敬!

圖文來源:網路

圖文編輯:劉浩銘

責任編輯:梁鑫

審核人:黃捷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