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歲朝圖》:融新年祝福與文人雅趣於一體

《歲朝圖》:融新年祝福與文人雅趣於一體

作者:鍾葵

《歲朝圖》是古代節令畫中一種常見題材,曾是傳統年俗文化中一個重要內容。這類繪畫既有除凶辟邪、納福迎祥的寓意,又反映出古代文人的古雅情趣和獨特的精神風貌,是雅俗共賞的珍貴藝術品。

明 姚文瀚 《歲朝歡慶圖》

清 金農 《歲朝清供圖》

《歲朝圖》是宋代興起的繪畫題材

宋末詩人真山民有一首《歲朝》詩曰:「畫角聲中舊歲除,新年喜氣滿屠蘇。陽和忽轉冰霜後,元氣更如天地初。晩色催詩歸草夢,春光隨筆上桃符。閉門賀客相過少,靜對梅花自看書。」這首詩,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既描寫了民間過年的喜慶氣氛,又表現了詩人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風貌。

真山民是詩人,陪伴他過年的是詩、酒、花。他的這首《歲朝》詩,宛如古代畫家的《歲朝圖》,融歲時節俗與文人雅趣於一體,折射出特定歷史時期的民俗風情、文人審美趣味和生活理想。

《歲朝圖》是宋代興起的繪畫題材,多作於農歷立春、元旦(正月初一,即現在的春節)前後,是古代節令繪畫的一種。這種畫不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年畫,年畫是流行於民間的工藝品、大路貨,是富有象徵性的裝飾藝術。而《歲朝圖》是藝術家的個性化創作,多流行於文人階層和上層社會。雖然兩者都與驅凶辟邪、納福迎祥這兩個母題有著密切關係,但《歲朝圖》往往蘊含著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

按字面上的解釋,「歲朝」是指農曆正月初一,如《辭源》對「歲朝」的釋義是:「一歲之始,即農曆元旦。」因此很多人以為《歲朝圖》是畫家在農曆元旦前後所繪製的作品。其實不然,《歲朝圖》所描繪的時節還包括立春。作為應時令之作,《歲朝圖》是畫家以繪畫的方式表現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之景,並傳遞各種願望,準確地說,應稱之為《歲首圖》。農曆元旦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又是歲、月、日、時之始,古稱「三朝」「四始」,這個節日,固然是歲首。而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之始,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自古以來,立春也一直被人們視為歲首。《歲朝圖》以立春為時間節點,有乾隆的作品為證。乾隆一生畫過很多《歲朝圖》,其中不少是作於立春。如乾隆作於己丑年的《歲朝圖》,圖中繪壽石和水仙,詩塘上題「履慶」二字,下有五言、七言詩各一首。其五言詩曰:「冬至前月度,立春今日輪。四十五晝夜,五百卅時辰。愛日萱闈永,條風蘭戺宣。宮庭多喜事,屢報見曾元。」詩中明言該圖乃繪於立春當日。乾隆作於丁亥年的《歲朝圖》,也有詩曰:「南郊祈穀日,東陸立春時。西母增遐算,北辰迓介禧。有數詩三百,無邪蔽一言。青屏詠春帖,丹扆體乾元。」詩中也明言此《歲朝圖》作於「立春時」。

展現對新年的美好祝福和期待

傳統的《歲朝圖》,大抵有兩種:一種是描繪辭舊迎新的各種民間習俗,展現對新年的美好祝福和期待;另一種是以「清供」入畫,賦予其吉祥寓意和文化內涵,多以《歲朝清供圖》命名。後者是宋以後文人畫家最喜歡的題材之一,既蘊含著文人墨客生活中最雅緻精微的部分,又表現出人類最樸素美好的祈願,寓雅於俗,雅俗共賞。部分作品還托物言志,抒發胸臆,表現出作者與眾不同的情懷。

在古代,農曆立春和元旦均為重大節日。在節日前後,各種活動紛紛舉行。按古代習俗,有掃塵、祭祖、儺祭、立桃人、掛桃符、掛年畫、貼門神、貼春聯、爆竹、聚宴、拜年等等,這些習俗,在歷代《歲朝圖》中均有生動的描繪。

舊題為宋代畫家蘇漢臣所作的《五瑞圖》,就展現出一幅兒童們在春季里跳儺舞嬉戲的場景。儺是一種驅鬼除邪的儀式,在古代常在春節時舉行。在這幅《五瑞圖》中,五個兒童戴著面具,身著綵衣,模仿大人們跳起了儺舞。畫中最前面那個單腳站立、身體前傾、戴小丑臉譜的孩童,扮演的就是人們最討厭的小鬼、瘟神,左邊塗白臉、身著紅袍的是判官,後方戴猙獰恐怕面具的是雷神,戴老頭面具、背後斜插著膏藥的是藥師,右邊戴黑臉紅鬍子面具、拿著笏板穿著綠袍的是鍾馗。這四個驅鬼大神正跳著舞,施展法力要將小鬼趕走,以便讓大家過個平安年。

而同樣以鍾馗入畫,明憲宗朱見深的《歲朝佳兆圖》則有三重含義:一是驅鬼,一是招福,三是百事如意。畫中的鐘馗一手持如意,一手扶在小鬼肩上,犀利的目光,盯著飛來的蝙蝠,寓意「福來」。而小鬼則雙手捧著盛有柿子和柏枝的托盤,寓意「百事如意」。朱見深以「柏柿如意」為題賦詩曰:「一脈春回暖氣隨,風雲萬里值明時。畫圖今日來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

在明代李士達款的《歲朝圖》中,一文士倚桌案坐於閣中,屋外一童子正拿著掃帚清掃院落,有如現在之年尾大掃除,此圖描繪的正是年前「除舊布新」的掃塵習俗。明代畫家姚文瀚的《歲朝歡慶圖》呈現的節慶活動場面更多:長輩們坐在前廳聊天,滿心歡喜地觀看兒孫們盡情嬉戲;婦女們則忙著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小孩們則在庭前玩著各種遊戲,有的敲鑼打鼓,有的在玩懸絲傀儡,有的在放爆竹。此圖將新春節慶的歡樂氣氛,描繪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此外,明代畫家袁尚統的《歲朝圍爐圖》、清代畫家楊晉的《歲朝圖》等,都是年俗活動中闔家歡聚、拜年訪友的真實寫照。

畫家熱衷於「歲朝清供」題材

「清供」,又稱「清玩」,指清雅的供品。入畫之清供,主要是文房清供、案頭清供等,包括金石、書畫、古董、盆景等玩賞之物,「歲朝清供」就是在新春之際將這些雅物擺放在案頭,古代畫家將這些富有寓意的物品作為描繪對象,謂之《歲朝清供圖》。這類《歲朝圖》極富文人意趣,體現了他們特有的古雅情調和美學精神。

最早的《歲朝清供圖》,有人認為是北宋趙昌款的《歲朝圖》。此圖雖以《歲朝圖》為名,實際上是以清供入畫,圖中繪水仙、梅花、長春花、茶花等環繞一奇石,色彩斑斕,富麗堂皇,極具裝飾效果,是典型的文人畫。但在宋元兩代,這類畫作並不多,《歲朝清供圖》的真正興起,是在明清兩代,至清代中期以後,發展至鼎盛。上至帝王,下至普通畫家,無不熱衷於畫這一題材。如乾隆、邊壽民、虛谷、李鱓、任伯年等都畫過大量《歲朝清供圖》。近現代的吳昌碩、齊白石、唐雲等畫家,也有大量《歲朝清供圖》作品。

《歲朝清供圖》不僅具有吉祥意味,文化內涵也極為豐富,文人畫家多以此托物言志,寄情抒懷。如清代乾隆年間進士黃鉞,幼時孤貧,後官至尚書。某年除夕,與妻敘話,憶及舊日寒微,因提筆作《歲朝清供圖》,與家人共賞,以示「無忘寒士家風」。吳昌碩幾乎每年都畫《歲朝清供圖》,且變化多端。他的《歲朝清供圖》,有一特點是很少取材於牡丹。原因何在?在《缶廬別存》中,他說出了其中的原因:「凡歲朝圖多畫牡丹,以富貴名也。予窮居海上,一官如虱,富貴花必不相稱,故寫梅取有出世姿,寫菊取有傲霜骨,讀書短檠,我家長物也,此是缶廬中冷淡生活。」吳昌碩可謂本文開頭提到的宋代詩人真山民的知音,他的《歲朝清供圖》與真山民的《歲朝》詩,異曲而同工,志趣完全相同。(鍾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情侶之間三觀不合怎麼辦?
西藏特展2月底亮相首博 221件文物講述「天路文華」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