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入手全面屏手機?要當心別陷入了文案或銷售話術的圈套!
自2017年大熱的全面屏概念,讓消費者對於熱度漸息的手機有了新的關注點,相當一部分玩家也已經用上了各大品牌首推的全面屏手機。到了現在,全面屏手機逐漸普及,可以選擇的機型也十分豐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想要入手。但面對形形色色的全面屏手機時,很容易因為對全面屏技術缺乏基本的認知,陷入文案或者銷售話術的圈套。要知道,屏幕是智能手機中影響用戶體驗極其重要的部件之一,這裡面的學問可大著呢。
同是全面屏 差異如此大
「全面屏」的概念是2016年小米發布概念手機MIX時提出的。與同期發布的其他智能手機相比,MIX概念化的半包圍超窄邊設計讓它在機海中迅速脫穎而出,成為一時無兩的話題產品,也讓「全面屏」這一概念在國內流傳開來。2017年,隨著蘋果iPhone X的正式發布,更是將「全面屏」概念推向了高潮。各手機品牌紛紛跟進,推出或是公布各自的「全面屏「新品。
如何定義全面屏
隨著越來越多全面屏手機的出現,「全面屏「從一個追求極致化視覺體驗的概念,逐漸演變成更高屏佔比屏幕的代名詞。其實高屏佔比手機並不是這兩年才出現,在小米MIX之前,手機市場已經有不少以高屏佔比為賣點的機型,比如曾經大熱的LG G系列。歸入富士康麾下的夏普手機也曾在2014年推出屏佔比達80.5%的302SH,而大家熟知的vivo X20實際屏佔比也只是剛好超過80%。以屏佔比劃分「全面屏」和普通屏顯然是不合適的,它們之間的差距到底在哪呢?
夏普301SH的屏佔比為80.5%,算得上是全面屏手機的雛形。
根據已經上市的產品來看,全面屏手機不僅擁有比過去的智能手機更高屏佔比,且絕大多數屏幕採用的是18:9比例。和傳統的屏幕比例相比較,全面屏在待機桌面、應用內、閱讀以及觀看視頻時,都擁有更多的視野,尤其是Android手機,可以讓分屏多任務功能更加實用。
同時,過於以高屏佔比為賣點的機型雖然也是通過縮減邊框寬度來實現的,但限於技術通常只縮減屏幕兩側的邊框,屏幕上下仍保留著「大到可以跑馬的邊框」,用於安放包括Home鍵、聽筒等元器件,而全面屏手機需要同時縮減屏幕四周邊框,進一步控制手機三圍。
當然,受目前技術的掣肘,全面屏手機還難以達到某些概念設計圖的高度,真正實現四周無邊框,iPhone X也不得不依靠異形屏為正面的部分元器件布局做出讓步。用一句比較通俗的話來概括,高端的全面屏手機可以做到四邊或三邊極致窄邊框,中端的全面屏手機可以做到兩邊極致窄邊框、上下收縮,而入門全面屏手機只是在過去的高屏佔比的基礎上稍微改善了一些。
為了將手機正面的空間儘可能地騰出來放置更大尺寸的屏幕,全面屏手機通常只會在屏幕正面的上方或下方保留手機聽筒、前置攝像頭以及必要的感應器,過去Android手機常見的「三大鍵」或是以虛擬按鍵設計隱藏在屏幕內,或是直接取消以手勢操作代替,而指紋識別Home鍵也被移到了機身後面,並加入了面部識別解鎖功能。
普通消費者想像中的全面屏。
上游廠商一家獨大
提及全面屏,稍有了解的用戶都會在第一時間內聯想到三星。從初代GALAXY S開始,三星一直堅持在自家旗艦機型上使用AMOLED屏幕材質。通過不斷地改良和革新技術,三星的AMOLED面板的色彩越來越精準,廣色域、高對比度以及可彎折的特性,也使其逐漸受到各大手機製造商的青睞。
蘋果iPhone X的異形全面屏就是由三星和蘋果聯手研發完成,正是由於採用了三星獨有的COP封裝技術,才使得iPhone X能夠達到我們所見的「全面屏」效果。而三星在自家的GALAXY S8和GALAXY Note 8上更是大秀黑科技,帶來令消費者嘆為觀止、讓對手沉默的全視曲面屏。
這幾款全面屏手機中的明星產品,讓三星生成的全面屏成了手機廠商眼中的香饃饃,已經上市的全面屏手機有不少面板就是由三星供貨。從三星2017年第四季度財報也可以看出,大量手機廠商的採購為它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使之成為全面屏時代的領頭羊。
其次不得不提及的就是JDI。這家來自日本的顯示面板廠商,最早是在小米的發布會PPT中為國內玩家所知。相較於AMOLED屏幕得天獨厚的優勢,TFT屏幕較複雜的結構本不適合打造超窄邊的全面屏,但JDI憑藉長年累積的研發技術打造出了TFT全面屏面板,包括之前在夏普多款高屏佔比手機上已有展示的面板以及小米MIX系列的屏幕。
從小米提出全面屏概念後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裡,「全面屏」迅速成為了網路熱詞。
小米MIX可以說是引爆智能手機市場全面屏戰爭的導火索。
去年JDI對外公布了使用獨家「Full Active」技術的LTPS全面屏面板,並且配備COF封裝技術,雖然達不到三星COP的極致表現,但也可以最大限度縮小屏幕邊框以及手機正面「下巴」的寬度,甚至可以讓TFT面板具備柔韌性。
為Apple Watch提供OLED屏幕的LG同樣具備生成全面屏的實力。LG生產的屏幕面板大多數是IPS材質,但在G Flex等多款手機上,LG早已展示出自身的OLED面板。今年的LG V30以及Google Pixel 2 XL也都採用了來自LG的OLED全面屏面板。不過把這兩款手機和三星GALAXY S8放在一起對比可以發現,LGOLED全面屏在邊框的控制上和三星還有一定的差距,Pixel 2 XL發售不久的「燒屏」風波也暴露了LG OLED全面屏穩定性不及三星AMOLED的短板。
除了以上幾個國際廠商外,國產屏幕廠商也紛紛在全面屏領域發力,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京東方。2017年京東方已經研發出5款全面屏產品,更有消息表示華為未來的旗艦機型將搭載京東方的AMOLED全面屏。與此同時,天馬、友達等廠商也開始出貨逾千萬片的全面屏面板。從市面上部分千元機開始力推「全面屏」概念可以看出,國產屏幕廠商的發力正在降低全面屏手機的價格門檻,但實力上,全面屏面板還是三星一家獨大。
統稱全面屏,體驗各不同
從上游廠商的實力也可看出,極致全面屏的技術掌握在少數供應商的手中,價格自然成為了現階段區分手機全面屏效果的直接手段。之前我們所做的全面屏旗艦年終橫測就曾經提到,各大廠商對全面屏的設計可以大致分為三類。
一類是基本的18∶9全面屏,兩側邊框極致縮減,上下邊框保留一定寬度用以安放各種感應器和元件;第二類是半包圍超窄邊設計,機身正面原本的元件轉移至其他區域或者放置在屏幕下方。儘管某品牌高管曾經吐槽該種設計較為原始,但實際使用中大多數時間用戶的視覺焦點都集中在屏幕上半部分,這種設計也能夠帶來明顯的視覺衝擊力;第三類則是iPhone X的四面全窄邊設計,因為四周邊框的極限壓縮,導致正面元件無法布置,只能在屏幕部分區域「挖空」,形成異形屏。
異形屏最大的優點就是提升了手機亮屏時的識別度,但對於第三方開發者的應用適配無疑是災難性的。當異形「缺口」大到一定尺寸時,實際使用中會產生比這個尺寸更大的無效顯示區域。同時也需要一套全新手勢操作邏輯來適配這種沒有任何導航輔助按鍵的新硬體設備。
除此之外,屏幕最基本的幾項特性也會影響到全面屏的視覺體驗。首先是解析度。目前上市的機型中,最為常見的就是6英寸左右2180×1080像素的規格,理論上精細度已經能夠滿足用戶。但通過測試我們發現,多數三星供貨的AMOLED屏幕都採用了Pentile排列方式,近距離觀看會有輕微的顆粒感,小米MIX 2所使用的IPS面板就沒有這種煩惱。
其次,AMOLED面板先天的高對比度優勢能夠讓全面屏在熄屏狀態下顯得更加純粹,色彩表現也很討好眼球。同樣採用AMOLED屏幕材質的iPhone X和三星GALAXY Note 8/S8則分別以精準的色彩表現、QHD+解析度開創了新的高度,觀感在AMOLED全面屏中也是極其出色的。
全面屏手機推薦
三星GALAXY Note 8(N9500)
三星堆料似地將現有的技術都融入一台Galaxy Note 8之中,使其不僅擁有極其強悍的硬體配置,就連屏幕規格也十分驚人。6.3英寸Super AMOLED全視曲面屏解析度達到了2960×1440像素,採用18.5:9的比例,輔以第五代大猩猩玻璃屏,既有著足夠優秀的顯示效果與視覺觀感,同時也足夠堅固。
與這塊超大全視屏搭配的還有虹膜解鎖、Note系列獨具的S Pen,為它帶來了不同於其他全面屏手機的交互體驗。可以說,在表現出色的全視屏之外,三星GALAXY Note 8也幾乎沒有任何短板,每一方面都堪稱是當下智能手機的頂配。
蘋果iPhone X
憑藉著全面屏設計和Face ID等新特性,iPhone X成為了現在大家關注的焦點。和絕大多數全面屏手機不同,iPhone X搭載的是四邊「無邊框」、屏佔比極高的異形全面屏。這塊5.8英寸的屏幕極具視覺衝擊力,解析度達到了2436×1125像素,屏幕比例為19.5:9。這也讓已經三年沒有太大變化的iPhone帶給用戶足夠強烈的新鮮感。
除了解析度的大幅提升,iPhone X屏幕的材質也從過去的IPS更換為OLED屏幕,最大亮度為625cd/m2,支持Turetone原彩顯示,完全達到了超一流屏幕的素質。除此之外,不強調性能的iPhone此次也變身為跑分怪獸,A11+M11處理器和3GB RAM的加入讓其性能大幅提升。
華為Mate 10 Pro
在高端旗艦市場上,華為是少有的能夠與三星、蘋果同台競技的國產廠商。憑藉著深耕多年的研發實力,華為Mate 10 Pro也是黑科技滿滿。配備的6英寸2160×1080像素屏幕比例為18:9,屏幕材質為OLED,實際上還是出自三星之手,擁有112% NTSC色域覆蓋,色彩表現有明顯的提升。
而在全面屏之外,源於徠卡的2000萬黑白+1200萬彩色雙攝像頭帶來了令人驚艷的拍攝表現,人工智更是華為Mate 10 Pro的主打賣點之一,集成了神經網路單元NPU的麒麟970能夠更高效地完成AI計算任務,令這款商務和時尚相融的國產旗艦有了更多的可玩性。
主流全面屏街機
小米MIX
可以說,小米是引爆智能手機全面屏混戰的首家廠商,當其他品牌才剛剛進入這個戰場時,小米已經率先通過 MIX 2宣告自己進入了「全面屏 2.0」時代。相較於 小米MIX的 17:9 的屏幕比例,小米MIX 2 的屏幕比例提升至 18:9,在三邊「無邊框」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底邊縮短12%,是目前為止極其接近全面屏概念的量產機型。同時,小米MIX2採用的是2160×1080解析度、標準RGB排列的LCD屏,和Pentile排列的OLED屏相比,顯示效果清晰細膩,幾乎看不到像素點,也有著不輸於三星面板的色彩和對比度表現,長時間觀看更為舒適。高通驍龍835和MIUI 9讓它在用戶體驗上也不遜於任何旗艦。相對於三星、蘋果的昂貴售價,價位適中的小米MIX 2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一加5T
作為一加新款旗艦機型,一加5T無論是在設計上還是配置都採用了讓人吃驚的強悍規格。明顯的升級就是使用了全面屏,屏幕比例為18:9,解析度為2160×1080(401 ppi),這種屏幕比例讓整個手機的外觀使更加修長。三星AMOLED屏幕材質在色彩方面很有表現力,為用戶帶來了鮮艷明亮的觀感。
在高通驍龍845機型未上市的現下,它也是十分矚目的性能怪獸,全面釋放了驍龍835的實力。頂配版擁有目前為止最高規格的8GB LPDDR4X RAM,操作體驗給人的印象只有無與倫比的「快」,也是目前為止我們測試過的Android手機中,《王者榮耀》高幀率表現最接近iPhone的手機。
OPPO R11s
作為OPPO的第一款全面屏手機,OPPO R11s採用時下流行的18:9比例全面屏設計,85.8%的屏佔比給人一種相當震撼的視覺體驗,6英寸屏幕的機身只有以往5.5英寸機身大小,帶來更舒適的手感。在紅色版本上還加入了獨創的星幕屏設計,紅色機身和黑色屏幕面板的完美過渡,延伸了全面屏高屏佔比的視覺效果。
OPPO R11s繼承R11上的1600萬像素+2000萬像素的雙攝組合,兩顆攝像頭升級為雙F1.7大光圈。白天時啟用1600萬像素的攝像頭負責成像;暗光拍攝時,2000萬像素將4個像素智能聚合為單像素麵積為2.0μm(微米)的大像素,帶來了充足的進光量。這樣一款拍人拍物都很美的全面屏手機,受歡迎程度可想而知。
紅米5 Plus
除了小米MIX 2外,小米麵向千元機市場也推出了全面屏機型,全新發布的紅米5/5 Plus系列一下將全面屏拉低到799元起的價位上。這其中,1299元的紅米5 Plus高配版性價比突出。屏幕尺寸擴大到5.99英寸,解析度提升至2160×1080像素,約77.5%的高屏佔比和403ppi帶來了較為出色的顯示效果。同時,屏幕四角都處理成和機身四角幾乎一樣大的弧度,有著比較舒適的沉浸式體驗。高通驍龍625處理器和4GB+64GB存儲組合在面對主流遊戲時也有著流暢的表現。
360 N6
去年12月份發布的360 N6無疑也是千元機市場中具備較高性價比的全面屏機型。它採用了5.93英寸IPS材質全面屏,擁有2160×1080解析度,像素密度高達407,屏佔比達到了82.9%,具有色域覆蓋廣、178度全視角的特性。
同時,360手機N6既搭載了低功耗驍龍630處理器,又配備了高達5030mAh容量的電池,續航能力十分強悍。360 N系列機型自此從過去的「大屏幕+大電池」賣點升級為「全面屏+大電池」,對千元機市場產生的衝擊力可想而知。
榮耀9青春版
在扎堆上市的5.99英寸全面屏手機中,榮耀9青春版是比較特別的一款。它搭載的是5.65英寸的18∶9比例全面屏,2160×1080像素在更小的屏幕上有著更高的像素密度和更好的顯示效果。這也使得它擁有著更小巧的機身,機身尺寸和搭載5.2英寸屏幕的手機差不多大,單手操作十分方便舒適。
同時,它還是一款前後都配備了同樣的1300萬像素+200萬像素景深鏡頭的四攝手機。這樣一款融入四攝、全面屏等熱門元素,同時又有著出色外觀設計的實力小將,是追求實惠、時尚的用戶的不錯選擇。
※小米等國產廠商密謀神秘新機;索尼發布PS4「大作套裝」…
※配備聲波雷達的主板,吃雞簡直不要太簡單
TAG:微型計算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