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俄軍大量採購7.62毫米新步槍,中國小口徑化是歪路?

俄軍大量採購7.62毫米新步槍,中國小口徑化是歪路?

A545

近日俄羅斯步槍採購爆齣戲劇性的翻盤:幾年前因為俄軍沒錢而被迫棄購的AEK系列突擊步槍又被採購了,不過只有經費充裕的特種部隊等少數單位才能採購;常規部隊呢,還是只能買AK47家族的拉皮貨。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幾年前還是現在,俄軍的新突擊步槍採購都是5.45和7.62兩個口徑共存的;比如AEK系列就按口徑分為A545和A762,現在裝備給常規部隊的,也是5.45的AK12和7.62的AK15。

AK-12

造成這種現象的直接原因很多,但即使是有錢的俄軍特種部隊,在也長期有抱著AKM不放手——改裝附件(比如機匣轉接鏡座)和光瞄的錢,換十把AKM都不止,這就不是彈藥庫存等單純經濟性、後勤性的問題了,根子在於5.45口徑的不爭氣。

小口徑步槍的興起實際上很大程度是個意外——因為中間威力槍彈,實際上已經足以滿足近距離連發的操控需要了。而且現在三大主流小口徑全都沒有做的很理想——單以步槍彈而論,最差的是俄羅斯;但是以整體結果而論,被坑的最狠的是中國。

M14

美國一開始抱著大威力的M14步槍不放,在越南被AK47的中間威力彈打的抬不起頭,緊急換口徑、換步槍。這使得它的新口徑論證工作非常倉促,早期服役的5.56毫米槍彈就是民間現成的高速獵槍彈。

M16殺傷力相對AK47的超出,實際上不是小口徑的優勢,而是現代彈道創傷學建立並興起以後的設計理論優勢——1945年高速X光提供了慢鏡頭以後,人類才第一次真正搞明白子彈是具體怎麼翻滾著把人體打出大洞的。

從左到右:M16、M14、AK47子彈

自此以後,不穩定、易於破碎等一系列設計,使得現代子彈能在相同的動能基礎上,兼顧更強的薄目標穿透能力(鋼板)和殺傷力。但是這種優勢,在當年——甚至在現在的普遍認知中,仍然被牢牢的與小口徑化捆綁在一起。

實際上由於動能要更低,因此小口徑步槍彈的多方面性能兼顧難度更高。比如刻意誘發進入人體內的翻滾趨勢來換取高殺傷概率,結果就是對土木等較大厚度物體的穿透力急劇下降——子彈打滾了嘛。

M193這樣的極端彈種——純鉛芯軟質彈頭,不考慮穿透性能,極端強化殺傷力,在測試中甚至兩個菠蘿都打不穿——子彈翻滾破碎的一乾二淨,兩個菠蘿內部全部被打的稀爛。反而是威力小得多的手槍,一口氣打穿了4個菠蘿。

動能在非常短距離內被全部釋放

動能在非常短距離內被全部釋放

而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充滿了不理智的狂熱氣息——比如口徑越小越牛逼,實際上後來大家公認的結果,小口徑的最佳選取在6-6.8之間。而當時的蘇聯,卯足了力氣要搞個比美國更小的小口徑彈藥。

5.56毫米雖然口徑要小一些,但是槍口初速很高,達到990米/秒(M16步槍/M193彈),動能接近1800焦耳,實際上並不比AK47的2000焦耳差太多。但是毛子的5.45口徑就悲劇的很了,發射葯差美國一大截,槍管允許膛壓低美國一大截——各方面條件水平都不行,最後初速上不去,只有880-900米/秒,動能只有1300焦耳出頭。

5.56與5.45

AK74和M16,打出去一槍,兩發子彈的動能差了一把54或者m1911大威力手槍的水平。這意味著雖然在100米內,如果直接命中無防護的人體,AK74能獲得更好的殺傷效果;但是一旦距離比較遠,或者遭遇各類土木電器等亂七八糟的掩蔽物,AK74的侵徹破壞能力遠不如AK47靠譜。

M16vsAK47破壞力,右邊是AK47

美國由於競爭充分、而且彈道學等基礎好,5.56毫米家族一直改進不斷,當年的各種弱項現在都被彌補的差不多了,只是碰上III、IV級防彈衣泛濫,同樣前途無亮。而俄羅斯的5.45,則更是只能說是呵呵了——這是俄軍從未真正放棄7.62x39彈的真正原因。

但是無論是美俄,充足的實戰經驗下,他們都對小口徑的局限性有很清醒的認識;步兵從未放棄7.62毫米大威力口徑的機槍和狙擊步槍,實戰中經常把7.62大威力機槍作為班一級的火力。

而中國雖然步槍彈動能比5.45好得多,很接近5.56毫米彈(初速不夠),實際總體效能相比7.62x39彈並沒有劣勢,在步槍上避免了5.45毫米彈藥的弊端;但卻因為受中口徑消亡論的影響,自己淘汰掉了7.62毫米口徑的機槍和狙擊槍,反而是三個大國中,在小口徑化發展上最誤入歧途的一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候知健 的精彩文章:

中國搞不得六百噸大飛機:全球最大也最賠,歐洲已要放棄
俄特種兵笑了常規步兵哭了:新步槍採購,普通步兵只能拿廉價爛槍

TAG:候知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