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五個經典小故事,寓意深刻!
戰國·莊周《莊子》
從前,有個人叫朱泙漫,他一心想學到一種神奇的本領。
聽說支離益會宰龍,心想這可是世上罕見的本領,於是他就去拜支離益做老師。
他學呀學,學了整整三年,把家產都折騰光了,才把宰龍的本領學到手。可是本領學到手又有什麼用呢?天下根本沒有龍,他那絕妙的本領到哪兒去施展呢?
點評:後來人們用「屠龍之技」這個成語,來比喻毫無實際用途的本領。人在世上,應當學習切實可用的知識,不要把時間荒廢在虛無縹緲的事情上。
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
宋國有戶姓丁的人家,家裡沒有井,需要到河邊打水。因此,家裡必須有個人經常出去挑水。
家裡打了一口井以後,他告訴別人說:「家裡打了一口井,就等於多了一個人啊。」
有人聽說了就傳開了:「老丁家打井挖出一個人來。」
宋國人都在傳揚這件事,後來連國君也聽說了。
國君派人問這戶人家到底是怎麼回事,他解釋說:「我們的意思是,鑿了井以後,家裡省出人手,便多了一個勞動力,並不是打井的時候挖出了一個人。」
點評:要懂得辨別信息的真偽,不要以訛傳訛,間接途徑獲得的信息可能會不可靠。
西漢·劉向《說苑》
貓頭鷹碰見了斑鳩。斑鳩問:「你到哪裡去啊?」貓頭鷹說:「我打算搬到東邊去住。」
斑鳩又問:「為什麼呢?」貓頭鷹說:「西邊的人們都討厭我的叫聲,所以我想搬走。」
斑鳩說:「如果你能改變自己的叫聲,搬走是可以的。不然的話,遷到東邊,那裡的人一樣會不喜歡你的叫聲啊。」
點評:對於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不要選擇逃避的態度,而是要勇於改正。
南朝·沈約《宋書》
從前有一個國家,國中有一條河流,名叫「狂泉」,國人飲用狂泉里的水,都毫無例外的發狂。
只有國君飲的是井水,沒有發狂。但由於國人全都瘋了,反而覺得國君是個不正常的狂人。
大家商量,如何來治好國君的「狂病」,於是抓來了國君,給他針灸吃藥,什麼方法都用到了。
國君被折磨得受不了,便取狂泉的水來喝,結果國君和大家一樣,也得了狂病。這樣一來,該國再沒有一個不一樣的人了,全國人一個個都非常高興。
點評:要警惕群體性的瘋狂,在群體只流行一種荒誕的意識,只貫徹一種虛偽的做法的情況下,一個有健康頭腦和正常行為的人,要想在眾人顛倒黑白的環境下保持清醒,那是極其困難的。
明·劉基《郁離子》
趙國有一戶人家被老鼠害苦了,就到中山國去借貓,中山人給了他一隻。
這隻貓很會捉老鼠,但是也喜歡捉雞吃。
一個月之後,他家的老鼠被捉乾淨了,而雞也被吃光了。
他的兒子認為這隻貓是個禍害,對父親說:「為什麼不把它除掉呢?」
父親說:「我們的禍患在於家裡有老鼠,不在於沒有雞。老鼠偷吃糧食,咬爛衣物,鑽穿牆壁,啃壞傢具,這樣下去我們就要挨餓受凍,這比沒有雞更糟!沒有雞,我們只不過不吃雞肉罷了,離挨餓受凍還遠呢!為什麼要把貓除掉呢?」
點評:古人云:「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意思是兩種利益同時放面前,當然是選擇利益較大的那種;兩種損害放面前,當然是選擇傷害較輕的那種。簡單地說,就是權衡利弊,首選利重害輕。
TAG:微播滄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