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茶的你,這些地方產的茶,喝過嗎?

愛茶的你,這些地方產的茶,喝過嗎?

茶為國飲,中國是茶葉的故鄉。壺裡乾坤大,茶中歲月長,一把茶壺,一隻砂罐,一曲茶歌,一瓣翠芽,都足以見證中華茶文化的源遠流長。

自唐而今,自建安而建州而劍州,建溪岸邊的這方水土數易其名,茶香卻經久不散,茶事也一直不絕。閩北種茶歷史悠久,十個縣(市、區)處處飄逸著茶香,瀰漫著悠悠茶韻。

延 平

石筍坑老茶樹的枝幹

早在九百多年前,樂史編著的北宋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曾記載:「南劍州(延平)土產,茶有六般:白乳、金字、蠟面、骨子、山挺、銀字。」是時,延平出產的茶葉,已是進貢朝廷的佳茗。北宋王存等撰寫的《元豐九域志》記載了延平貢茶:「土貢茶一百一十斤,劍浦、雷大、熟瀠州、游坑、汾常五茶焙。」

名作:半岩茶

建 陽

建陽水仙

水仙茶和小白茶均發源於建陽。根據道光《甌寧縣誌》記載,「水仙茶出和義里,大湖之大山坪。」當年的甌寧縣「和義里」,就是現在建陽區小湖鎮。水仙茶樹於1985年經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國家茶樹良種,列「中國國家級茶樹良種」48個之首,同時又是全國41個半喬木大葉型茶樹良種的第一個。

名作:水仙(水仙烏龍茶、水仙白茶)

邵 武

碎銅茶

在宋朝就開始種植和加工茶葉。明朝初期到中葉,以和平鎮為中心的邵南一帶盛產茶葉,生產的茶葉稱為「和平功夫」(綠茶),主要銷往江西南昌一帶,並一直延續到解放前夕。1926年至1927年,僅和平鎮附近所制工夫紅茶就達三十餘萬斤,全縣茶行三十餘家,經福州洋行,銷往英國等地。除此之外,邵武還是正山小種紅茶原產地之一。

名作:碎銅茶、邵武紅茶

武夷山

大紅袍

中國烏龍茶發源地,世界紅茶發源地,唯一的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全市各類茶企超5800家,全市龍頭企業10家,茶葉總產量(精製茶)7800噸,涉茶產業總產值15.36億元。

名作:以大紅袍為代表的武夷岩茶,以正山小種、金駿眉為代表的武夷茶

建 甌

建甌古樹矮腳烏龍茶

五代十國閩龍啟元年(公元933年),當時建安吉苑裡財主張廷暉為討好閩王,將鳳凰山方圓十五公里的茶山獻給皇帝,從此這裡成了皇家御茶園,故稱「北苑」。從五代至明代,北苑御茶深受六朝(五代的閩和南唐、北宋、南宋、元、明)42位皇帝的青睞,歷時458年。

名作:建甌水仙(閩北水仙 南路水仙)、矮腳烏龍

順 昌

順昌寶山紅

據《順昌縣誌》記載,宋朝中期,順昌就有大量鄉民在寶山開荒種茶達1000多畝,是當時朝庭有名的貢茶基地之一。2006年,順昌茶人肖邦武創辦寶山紅生紅態茶業有限公司,與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福建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生產「寶山紅」牌生態有機茶。

名作:寶山紅

浦 城

採茶場景

《浦城縣誌》記載,浦城作為福建最早五縣之一,自古就是上茶饗客之鄉,種茶歷史已有1700多年,三國時期就有茗飲之事,晉尚書陸邁為吳興(浦城)縣令時,用茶待客已蔚成民風,如今是是福建省的重點茶業縣。

名作:丹桂紅

光 澤

光澤干坑紅茶

干坑紅茶早在清乾隆年間,就遠銷京滬,乃至出口歐美,被譽為「天字型大小」。現如今,干坑小種紅茶已成功註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名作:小種紅茶

松 溪

松溪綠茶

宋元時期,松溪茶葉已成為貢茶。1975年,松溪縣產茶12166擔,在全省首次突破「萬擔」大關。上世紀80年代,形成了「南有安溪,北有松溪」的格局,自此,松溪被譽為全省茶葉高產「狀元縣」。如今,涉茶人口佔全縣人口70%以上。松溪綠茶獲得「中國馳名商標」。

名作:綠茶、白茶

政 和

政和白茶

宋代,政和已是重要的「北苑貢茶」主產區。1115年,宋政和五年,建州府治下的關隸縣盛產的銀針茶葉(即白毫銀針)被選作貢茶,善文善茶不善管江山的宋徽宗喝了喜動龍顏,將「政和」年號賜作縣名。從此,關隸縣改名為如今的政和縣。光緒十五年(1896年),用大白茶所制的「政和工夫」紅茶,成為閩紅三大功夫茶之首。現在全縣有75%以上農戶種茶,農民的1/3收入來源於茶葉。

名作:政和白茶、政和工夫紅茶

(裴禮輝 整理)

歡迎關注

版權聲明:歡迎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這家奶茶賣1000一杯,還有人排隊來買,一看「配料」大家都笑了!
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和調料有關的日語辭彙你都知道嗎?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