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管理者的成長之路

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管理者的成長之路

引子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應該是去年國慶的時候在網上購買的,到了最近才有時間拜讀。彼得·德魯克是管理學科的開創者,被尊為「大師中的大師」、「現代管理學之父」,他的管理研究和理念影響深遠。

這本書比想像中的要薄,但是裡面的內容卻十分精鍊,可謂字字珠璣,發人深省。書的封面折頁里,通過四個問題概括了這本書的核心點,以及德魯克的解答:

一群平凡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業嗎?

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要我們組織中的每一個都能做到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可以學會嗎?

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每個人都必須卓有成效嗎?

卓有成效是管理必須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識組織中,每一位知識工作者其實都是管理——即使他沒有所謂的職權,只要他能為組織作出突出的貢獻。

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決定組織工作成效的最關鍵因素;並不是只有高級管理人員才是管理者,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又有助於提高機構工作效能的人,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

如何卓有成效?

時間的管理

本書所介紹的最核心的觀點,也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管理者必備技能,就是有效的管理者必須關注時間的管理,要善用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每天的時間都是恆定的,也是有限,那麼就需要有系統的工作,使用有限的時間更高效地完成決策。「認識你自己」這句話是充滿智慧的哲言,對於一般人來說太難做到了。可是,「認識你的時間」確實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做到的,而這是通往有效的管理者之路必須要完成的思考。

很多時候,我們的時間是碎片化地去處理各種各樣的事情,有大事,也有瑣碎的事情,而我們卻從來沒有去分析時間的使用情況,去合理規劃時間的使用。管理者或者一個組織或者每個人,可以因為很多因素導致時間的浪費,比如組織不健全而會議過多,又比如信息功能不健全導致的溝通機制不完善等等,所以管理者(每個人)需要分析這些時間浪費的源頭,並做好改善的工作,可以節省許多時間。另一方面,管理者(每個人)都需要認識自己有多少是可以自由支配的,並且知道必須集中自己的自由時間。集中自己的時間,可以利用整個時間區塊來完成某件(些)重要的事情,而不被其他瑣碎的事情影響。比如大學的時候,要寫畢業論文,預估需要45小時的工作量。如果是每天花30分鐘來寫,即使寫了3個月,肯定也是寫不完的。倒不如坐下來安安靜靜的集中時間寫上一天,基本上就能寫出整個論文的框架,然後利用剩餘的時間去增補其中的內容,晚上論文的結構。這就是利用區塊時間來完成某項工作的一個例子,我自己也親身經歷過。當然,那些瑣碎的事情,也可以集中在某一個時間段內統一處理。

對公司的貢獻

任何一個人來到公司和組織當中,首先要思考的是自己能為公司做什麼,而且這個問題也是公司招人的核心問題。而作為一個管理者,在公司中也必須要思考「貢獻意識」,否則工作就會失效,甚至一事無成。

對於每一個管理者而言,應該管制三個方面的貢獻。第一,擴大組織的直接成果。直接成果比較容易理解,諸如,企業的銷售收入或利潤,技術開發的新產品,等等。擴大組織的直接成果,是每一個管理者(每個人)必須實現的貢獻和價值,也是最基本。隨著隨著公司的發展,業務的擴張,「貢獻意識」就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每個環節的貢獻,跟其他部門的協同,才能驅動整個公司正常良性的運轉。這也就是「橫向的貢獻意識」。

第二,強化組織的存在價值。每個公司存在都是有其目的的,說到底,就是為誰服務以及能做多大貢獻。若一個公司連起存在的價值和理由都丟失了,內部就容易渙散,產生混亂甚至解體。作為一個管理者,在一家公司當中,必須弄清楚這家公司的價值觀,並且為之貢獻自己的力量,推動公司的發展並協助公司長期存在下去。

第三,培養明天的人才。一家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人。只有人的發展,才能真正驅動公司的長期發展。解決了人的問題,才能解決公司遇到其他各種各樣的經營問題。所以,每一位管理者需要對自己下面的員工有一個清晰的人事,培養他們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人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只有下面的人成長起來,才意味著自己的真正成長,而整個公司才能健壯成長。

培養的前提是要先發現這個人的長處,而不是去抓住他的缺點。「用人所長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具備的一種素質,是一個組織工作是否有效的關鍵,也是知識工作者和社會不可或缺的素質。」

有效的決策

決策,是一套系統化的程序,有明確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驟。而有效的管理不需要做太多的決策,但是所要做的,是重大的決策。很多小決策,通過公司內部的制度和運作機制,就可以快速做出,這就需要一家公司有完善的制度和決策機制。對於重大決策,是有決策原則的,而在指定決策應採用的原則之前,要先透徹地思考該決定的是什麼,要著眼於最高層次的觀念性的認識來解決問題。換句話是,決策不是為了適應當時的臨時需要,而是戰略性的考慮。

決策的五個要素如下:(1)要確實了解問題的性質,如果問題是經常性的,那就只能通過一項建立規則或原則的決策才能解決。(2)要確實找出解決問題時必須滿足的界限,換言之,應找出問題的「邊界條件」。(3)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是什麼,以及這些方案必須滿足哪些條件,然後再考慮必要的妥協、適應及讓步事項,以期該決策能被接受。(4)決策方案要同時兼顧執行措施,讓決策變成可以被貫徹的行動。(5)在執行的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及有效性。

那麼,如何才能做有效的決策呢?卓有成效的決策者在決策的時候,往往不是從搜集事實開始的,而是先從其本人的見解開始的。先要搜集事實是很難做到的,因為沒有相關的標準,就不可能找到什麼事實。因此唯一嚴謹的方法,唯一可以驗證某一見解是否符合實際的方法,應該以明確承認「見解為先」作為基礎。有了這樣的認識,才能知道我們是以「尚待證實的假設」為起點。

有效的管理是鼓勵大家提出見解,要問幾個問題:「要驗證某一假設是否為真,我們該知道些神馬?」「要驗證某一見解,應有些怎樣的事實?」並鼓勵大家深思所有的見解,認清其見解經過實證後的結果,理清他們可以並且應該期待和尋找什麼樣的事實。這其中的關鍵問題是「相關的標準是什麼?」而衡量的方法只有依靠「反饋」的制度,也就是決策前的反饋。這是一項帶有風險的判斷,說到判斷,也就是必須有兩項以上的方案,需憑藉深入研究才能有所決定。換句話說,好的決策是基於多套方案作出的,應該以互相衝突的意見為基礎,從不同的觀點和不同的判斷中選擇。所以,除非有不同的見解,否則就不可能有決策。這是決策的第一條原則。

當然,這不是縱容各樣的見解,所以有效的管理者會問:「如果此人的立場果真正當、果真合理、果真有見地的話,此人的看法又將如何呢?」只有有了確切的理解之後,才能研究誰是誰非。最後,有效的管理者還要再問一個問題:「我們是不是真需要一項決策?」因為很多時候,不做任何決策,可能是最好的決策。所以,做了新決策,可能有什麼收穫和風險,不做又可能有什麼損失,這需要管理者做比較。當一切條件都具備的時候,決策者最終做決策,更需要勇氣。

對於一家公司來講,基本的弱點是,中層人士很少有決策訓練的機會,以致難以擔任高層的決策職位。這點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反思,也是公司發展過程中需要著手去解決的關鍵問題。正如上文提到的,培養明天的人才,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培養他們的思考的能力和決策的能力。

結論: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

本書討論的內容是基於以下兩個前提的:

卓有成效對任何一家公司都是至關重要的,直接關係到公司的發展,而學習卓有成效是每一個管理成長必須達到的狀態。現在人工智慧技術異常火熱,很多人預測將來許多工作崗位會被機器人取代,但是管理的崗位將是最難被取代的。所以,做到卓有成效是每一位管理者的需要,也是其自身在未來的出路。

「當今的社會有兩種需要:對公司而言,需要個人為其做出貢獻;對個人而言,需要把公司當成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工具。只有管理的有效性,才能使這兩種社會需要相輔相成。總而言之,卓有成效確實是必須學會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雨欲來 的精彩文章:

TAG:山雨欲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