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卷首論壇】老百姓是那定盤的星

【卷首論壇】老百姓是那定盤的星

原標題:【卷首論壇】老百姓是那定盤的星


古代的聖賢,無論其派別如何,無論其身份如何,他們在治國要愛民這一點上是一致的,他們都認識到「民為邦本」的地位,都承認百姓對於國家的重要作用。


民為邦本,意思是說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此成語出自《偽古文尚書》的《五子之歌》。夏朝的開國君主夏啟死後,他的兒子太康繼承了王位。太康繼位之後,貪圖享受,荒淫無度,整日沉湎於酒色,不修政事,不顧及百姓的死活,引得百姓怨聲載道。後來,太康到洛水邊打獵,久久不歸,政事廢弛,在此情況下,有窮氏的首領后羿乘機起兵,攻佔了夏朝的都城。等到太康帶著獵物洋洋自得地回朝之時,洛水岸邊已經嚴陣以待,有著重兵把守。不明所以的太康派人探問,才知道后羿起兵之事,也明白了洛水岸邊的重兵實際是為了阻撓自己回朝。太康為了奪回王都,趕緊聯絡各部落首領,希望他們可以幫助自己,支持自己。但是,太康之前的作為已經讓很多人失望,各部落首領也不想為這樣一個荒唐君主得罪實力雄厚的后羿,誰也不肯出面幫助太康。無奈之下的太康只好匆匆築了一座土城,作為落腳之地。歷史上將這段歷史稱作「太康失國」。


治理天下應當在民怨還未形成之時就要思索;治理百姓,應該心存敬畏,不敬不怕則會招致惡果。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特別有名且特別重要的成語「民為邦本」產生的由來。


「民為邦本」的思想,是對百姓地位的正確解釋。大禹對百姓的肯定與太康對百姓的漠視,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明了百姓與國家關係。當然,這種關係,不僅僅適用於夏朝。成語「載舟覆舟」便是對百姓作用的形象概括。載舟覆舟指的是百姓如水一般,可以承載船,也可以傾覆船。用來比喻百姓是決定國家興亡的主要力量。此成語出自《荀子·哀公》。


孔子在論說危機時,他提到了「覆舟載舟」之說,這種觀念至少在孔子之時已經很流行了,將百姓對國家的正反兩個方面形象地做出了說明。以後許多有識之士也不斷地肯定、引用這一論斷,如唐代的魏徵在其《諫太宗十思疏》就提道:「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在中國,還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話語,詮釋著「民為邦本」的理念,也是「載舟覆舟」觀念的另一種說法,這便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去天下,最初源自孟子的論說。孟子在考察夏桀、商紂王亡國的事例時提出,國家的滅亡源自失去了百姓,失去了百姓,就失去了民心。與此相反,得到百姓就會得到天下,得到百姓的途徑就是要得到百姓之心,這樣就會贏得百姓的擁護(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離婁上》)。


清代的石成金在其《謹身要法》首篇《謹始》提出,無論官職大小,在選擇官員時都要以尊重老百姓、愛護老百姓為最高原則;為官伊始,就要立志做一個讓老百姓滿意的好官(「選有官職,無論大小,以貴民為上。當即之志,要做好官,專為百姓伸冤理枉。」《謹身要法·謹始》)。這既是為官自修的基礎,也是謹身的重要原則,或許當代的公務員在入職之前也應該讀一讀此書。


(作者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天地 的精彩文章:

【史林漫步】千年遼墓壁畫里隱藏的「一國兩制」
【名家專欄】李斯:不得好死的秦國「法官」

TAG:文史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