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匿名圈的由來

匿名圈的由來

首先,這應該歸功於我過去積累的一些知識,最大的功勞當屬我對心理學的片面了解與研究。

匿名圈的idea源於我在對一本關於如何寫文章的書的仔細研讀的過程中。

書中告訴我,故事是生活的必需品。

Part 1

為什麼?

其實原因很簡單,樂於講故事與樂於聽故事,再將故事在頭腦中演習一遍是人類衍生出語言之後,傳遞經驗的一種方法。而樂於講故事的人的後代能較其它的後代更加容易生存。而對於樂於講故事者的後代中,根據生存能力,由弱到強又分為以下三種:不願意聽故事,喜歡聽故事,喜歡聽故事並且有代入感的人。

第一種人群:

其中,不願意聽故事的一部分,又分為,學習創作能力強的人,依然可以在看了別人生存的相關操作之後學習,應用之後生存下來;

學習創作能力弱的人由於不熱衷於聽故事,又沒有學習創作能力,故只能在生存戰之中永遠處於劣勢。

即使有一種叫強制學習的東西保證此類人的生存,但是此類人總不會很容易處於競爭優勢的地位。

第二種人群:

喜歡聽故事的人們相比較於不願意聽故事的人,又分為喜歡聽故事也學習的人、喜歡聽故事但是不學習的人。

但是,其生存優勢要明顯優於不願意聽故事的人。因為聽故事的人不用再去觀看到其他人的操作之後,再去學習創作,領先於其他人。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強制性學習而保證後代的生存能力的原因。

第三種人群:

最後一種則是生存中最佔優勢的一種人,也是現在社會上最大部分的人。因為在大饑荒等年代裡,每次的人口基數大幅下降都是在重整基因,生存是一件異常艱辛的事情,只有優質的基因才會被留下。

當獲取糧食來源成為一件難以完成的事情的時候,根據祖輩的經驗,也就是通過故事的方式傳達的內容,有益於將這些難以完成的事變得容易些許。

但是,如果說大部分人都是喜歡聽故事的、喜歡講故事的,並且,不喜歡聽故事的也可以有強制學習來導致他們的能力提升。可是,很多的人都不喜歡學習。

是的,事實是這樣的。只不過,學習≠聽故事。學習只是經驗的積累而產生的一種傳遞技能基礎的方式,它也不等於教授技能。

舉個簡單煮飯的例子。學習教授的是關於米飯的特性,它加水受熱之後,可以變得鬆軟。而故事,不同與學習的講授的是關於米飯加水煮熟後,它會變得好吃。

而由於實際生活的所導致的,學習內容與現實的關係越來越模糊,物質水平越來越高。這就導致了學習變成了一件事,而不是一種生存方式。可是學習帶給我們的優勢不言而喻。只是,在一開始接觸學業的時候,那種模糊的特性似乎就已經在抹殺每一個人的學習興緻了。

還好,爭強好勝是人的另一種特性

Part 2

而聽故事,對於人來說還有另外一層含義。樂於聽故事的人,大部分都有一種十分強烈的代入感,甚至,由於自己想像力的不足,人們開始追求另外一種增強代入感的行為,看電影。

而我對於匿名圈的熱衷,不僅是因為看到暢銷書中的「故事是生活的必需品」。還看到了現在的朋友圈,任何有關社交的軟體。

在一些情感問題上,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

現代人對自己的情感壓抑已經到達難以控制的程度,具體表現則是在面對許多事情的時候,感性得偏激,過分理性。例如:很多文章輕輕的情感觸碰,就會導致情緒的泛濫。社會事件導致鍵盤手的互噴。

導致這一切的原因:

在人的心理狀態疲憊不堪的時候,沒有一點點的傾訴的機會。

我可以向我的朋友傾訴啊。

可是,現在的人們幾乎都是社交恐懼症的患者。只要每個人都仔細地想一想,在自己內心疲憊的時候,是通過朋友圈傾吐一下,還是找個朋友傾訴。前者幾乎會是大部分人的選擇,並且,每次在朋友圈的傾吐都需要有一個勇敢的抉擇,不怕面對漠視的心。

而我看到的是,匿名社交可以大大地掩藏了社交恐懼症心理。每個簡短的朋友圈都可以被適當地加長,可以給生活里的朋友們看到你的心理狀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朋友圈裡的人的想法或許是跟自己十分相似的存在。在負面情緒下,可以相互用言語依偎,以達到自己情感的傾吐,只是迫於某些心上的坎兒,大家都不願意暴露自己的脆弱。

久而久之,所有人都會由於長時間由爭吵、批評所導致的消極情緒的壓抑。大眾浮現的是抑鬱症的初期癥狀。可是爭吵又不是可以當面說清孰是孰非的。

因為不管是何種爭吵,雙方其實都有錯,雙方揭示對方錯誤時,也有自己的道理,理由似乎也很正確。

是的,爭吵之後是無法根據爭吵的事而去解決問題的。假如有人是比較善良的,願意在爭吵雙方的鴻溝上建立一條溝通的橋樑,也只會被推下這鴻溝底下,兩邊不是人。

難道爭吵就沒有解決方法嗎?那那些爭吵過後的人是如何和好的?這個觀點肯定是錯誤的。

試問,是否真的確信爭吵過後和好如初的人是通過對爭吵事件的剖析,最終確定誰對誰錯,再達到和好的目的嗎?積累情商告訴我們答案是否定的。

那他們是如何和好的?

時間可以沖淡一切,事實上,只需要讓雙方都冷靜一段時間,任意一方主動一點點,就像情侶吵架一樣,只要男方一味服軟,那麼,基本上所有的爭吵都會和好。

人就是如此善忘的動物,只是人有長期記憶去記住這些爭吵的點滴,如果有一天再發生爭執,那麼,所有的過往都會成為話柄。

為了情商兩個字,需要人們就這樣硬生生地啃下這些不愉快,實在有些過分。有伴侶的可以跟伴侶傾訴,那這個時代大批大批的孤獨患者,是否只能壓抑。別說什麼閨蜜不閨蜜的,這些個蜜兒,能分擔幾分愁。甚至乎你都不敢相信他們會分擔又可以守口如瓶。

也許,只有匿名的傾訴會讓人釋放,達到真正的「正常社交」,有益於社會壓力下產生的各類心理問題。

但是匿名圈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由於闡述的故事具有指向性。那便是故事可以匿名說出,朋友依然可以匿名關心。只是,與你發生不愉快經歷的人也是朋友圈裡的一員。這有可能會使這件不愉快的事情更加不愉快。

這也將會是未來匿名社交發展的最大鴻溝。

感謝您在留言區的見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事明說 的精彩文章:

探訪馬賽人部落

TAG:今事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