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見與不見》告訴你不一樣的愛

《見與不見》告訴你不一樣的愛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舍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扎西拉姆·多多《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

我最初聽到這首詩是在電影《非誠勿擾2》中,被命名為《見與不見》,在網路和現實中廣為流傳,經常被人引用,還被署名為倉央嘉措。其實,這首詩的真正作者是一位70後女詩人扎西拉姆·多多,2007年5月15日撰寫於北京,原名為《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

倉央嘉措是藏傳佛教中的六世達賴喇嘛,是一位生活在17世紀的修行人,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他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被人們看作是讚美愛情的情詩,而他也被世人視作風流不羈的情僧。但據說這些都是對倉央嘉措本人的誤解,那些詩作並不是什麼情詩,而是獻給諸佛菩薩的道歌。聖人的道情與俗人的凡情之間似乎也有諸多相通之處,所以道歌才會被認為是情詩吧。扎西拉姆·多多也是一個佛教徒,據說現在跟隨大寶法王修行。她創作這首詩的靈感來自於蓮花生大師非常著名的一句話:「我從未離棄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雖然他們看不見我,我的孩子們,將會永遠永遠受到我慈悲心的護衛。」她說:「我想要通過這首詩表達的是上師對弟子不離不棄的關愛,真的跟愛情、跟風月沒有什麼關係。」詩作名稱中的「班扎古魯白瑪」指的就是金剛上師蓮花生大師。兩人雖然相隔三百年,但同為佛教徒,詩人。這樣看來,她的詩作被誤傳為倉央嘉措所寫也是有些特殊因緣的。

這首詩表達的愛不同於一般的愛,而是一種超越的愛,純真的愛。你看,不管你見或不見、念或不念、愛或不愛、跟或不跟,我都不悲不喜、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舍不棄,來我的懷裡,住進你的心裡,默然相愛,寂靜歡喜。這樣的情感該有多麼美好,完全是無私的付出,不計較個人的得失,不謀求任何的回報。這與佛教的觀點是一致的,講究慈悲救度與平等施與的大愛,而不是自私與狹隘的小愛。這樣的句式也很有韻律感,「不悲不喜」「不來不去」「不增不減」「不舍不棄」的用詞,很容易讓我聯想起《心經》中「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句子來。

一個好的作品寫出來,在不同的人心中會產生不同的共鳴,也會有不同的解讀。在電影《非誠勿擾2》中,這首詩被用來表達親情,片中女兒在父親臨終前的人生告別會上深情讀誦,讓人莫名的感動。而在現實和網路中更多地被人們用來表達愛情,詩中那種深情眷戀的感覺令人心往神之,由衷感慨。

無論是表達親情、愛情還是友情,這都是一首難得的好詩。因為它表達的愛是一種無私的愛,只管付出,不求回報。普通人的愛多數是有求的,如果付出很多沒有得到回報就會感到無比失望,愛一個人得不到就會覺得萬分痛苦。這種有求的愛是有限的,自私的,一旦達不到目的很容易轉變成一種恨,這就叫因愛生恨。我得不到,別人也別想得到,於是毀滅別人也毀滅自己,兩敗俱傷。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屢屢發生,令人扼腕嘆息。如果世間的愛都能由自私的小愛升華為無私的大愛,那就不會有那麼多煩惱和困擾了。

不論是親人愛人友人,那些能夠給予你無私關懷與幫助的人,都應當珍藏於心,永不忘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默然蘭花開 的精彩文章:

TAG:默然蘭花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