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陸基中段反導成功,和美國還有多大差距?
網友發布的UFO照片,事後我們得知我國進行了陸基中段反導試驗
2月6日上午10點新華網突然發布消息,稱2月5日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說起陸基中段反導,軍迷們很容易就想到美國著名的陸基中段防禦系統(GMD),網路上的評論多數也將我們的陸基中段反導與美國的陸基中段防禦系統相提並論,但事實究竟如何呢?
美國陸基中段防禦系統進行了首次洲際導彈攔截試驗,但不是所有的陸基中段都能攔洲際導彈
中國國防部正式公開的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已經有三次了,前兩次分別是2010年1月11日和2013年1月27日的兩次試驗,官方都表示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此外2014年7月23日國防部也發布消息稱進行了一次陸基反導試驗,但沒有提到在彈道導彈的哪個飛行階段攔截。美日兩國反導試驗後一般會發布高清圖片和視頻,中國反導試驗不僅只發布文字新聞,而且沒有美國導彈防禦局官方新聞那樣明確提及靶場、靶彈、攔截彈以及使用的感測器設備,這給人帶來了太多的想像空間,也難怪大家普遍將陸基中段反導試驗等同於美國的陸基中段防禦系統試驗(FTG)。美國去年5月30日FTG-15試驗中首次成功攔截了一枚洲際導彈,很多人認為中國也有洲際導彈攔截能力,恐怕是不太客觀的。
酒泉基地有921載人航天發射工位,但它也是我國測試彈道導彈的地方,反導的靶彈也從這裡發射
每次反導試驗微博上都會流傳不明飛行物的照片,大致標定了反導試驗發生的範圍,但我們對細節還是一無所知,說中國反導媲美或超過美國,或是遠遜於美國,靠這點信息豈不是閉門造車的站隊遊戲?幸運的是,著名的維基解密(wikileaks)泄漏的外交電報提到了我國的陸基中段反導試驗,2010年試驗中靶彈當晚19時50分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攔截彈19時52分42秒從庫爾勒靶場發射,攔截時刻為19時57分31秒,攔截高度為約250公里,據稱美國天基紅外導彈預警衛星觀測到了靶彈和攔截彈的發射,以及動能攔截的碰撞。從這份電報提供的時間看,靶彈飛行451秒,攔截彈飛行289秒,而綜合微博網友消息和NOTAM的區域判斷,攔截點位於青海海西州,此處距離靶彈發射的酒泉基地約880公里,距離攔截彈發射的庫爾勒靶場約560公里,這樣算下來無論是靶彈還是攔截彈的速度都不會太快,其最高速度也無法超過3.5公里/秒,這與美國部署在阿拉斯加的陸基攔截彈(GBI)性能相去甚遠。
FTG-15的攔截模擬,陸基攔截彈飛行了3200公里,在740公里高度擊毀了洲際導彈!
美國陸基中段防禦系統的GBI導彈是一種22.7噸重、最高速度超過6.5公里/秒,最大射程超過4000公里的大型高速遠程攔截彈,它可在數千公里距離外和數百公里高度上攔截來襲的洲際導彈。美國在阿拉斯加格里利堡基地部署的陸基攔截彈,不僅防禦範圍覆蓋本土48州和部署地阿拉斯加州,甚至能為遙遠南方的夏威夷州提供防禦,攔截東北亞某國的射向夏威夷的洲際導彈。當然,陸基攔截彈理論性能和設計指標是一回事,而實際作戰能力是另一回事,自2004年美國部署陸基攔截彈或者說陸基中段防禦系統服役以來,美國遲遲沒有進行攔截洲際導彈的試驗,直到2017年5月30日的FTG-15才首開紀錄。根據憂思科學家聯盟今年一月發布的分析報告,FTG-15試驗中攔截彈從范登堡基地發射,飛行了3200公里後在740公里高度,迎頭10公里/秒的相對速度下擊毀了模擬洲際導彈的靶彈,其性能之強悍可見一斑。
2018年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前發布的NOTAM範圍,圓心附近就是庫爾勒的反導雷達
2018年的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又是只有官方的一條短訊,但事發前我國發布了一條奇怪的航行通告:蘭州飛行情報區(ZLHW)的A0412/18通告以北緯41.366度、東經86.084度為圓心,畫了一個半徑130公里全高度禁飛的禁飛區。地圖上一個圓圈看起來沒什麼意義,但結合前兩次陸基中段反導試驗的NOTAM,尤其是圓心附近就有外國人發現的大型預警雷達,毫無疑問這是本次陸基中段反導的攔截彈發射區。
庫爾勒的這部反導雷達甚至上了央視,不過是以衛星測控的身份,我相信它的精度測衛星絕對沒問題
既然攔截彈發射場沒變,我們可以合理推測靶彈仍從酒泉基地發射,整個攔截過程與前兩次大同小異。我國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在導彈速度以及射程上與美國陸基中段防禦系統相去甚遠,倒是和美國的標準3以及薩德導彈相差不大,事實上使用標準3導彈的宙斯盾反導系統就被美國海軍成為海基中段防禦系統(SMD)。所謂中段強調的是在彈道導彈中段也就是大氣層外攔截,而不意味著都是洲際導彈攔截,明白了這個區別,我們對中國陸基中段反導試驗的水平也就不會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了。
※中美航天發射悲喜兩重天,老長征火箭寶刀未老!
※中國空間站顯露真容,2024年後它將獨霸地球軌道
TAG:空天松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