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蚌山隨筆/老蚌埠果子糖

蚌山隨筆/老蚌埠果子糖

蚌山隨筆/老蚌埠果子糖

有位在蚌埠長大的親戚,早就在蕪湖定居。進入晚年,她更難忘卻淮河岸邊的蚌埠。晚輩們近日專程從蚌埠去看望,進門的見面禮只是蚌埠的兩包果子——三刀子和羊角蜜,卻很意外的給了她一個驚喜!她的回禮仍然老味道,蚌埠人愛吃燒餅。這禮品原來好比在用蚌埠方言對話,帶著濃濃的鄉情。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味覺記憶。這是最原始的最無法代替的回憶,它是一個人成長的記錄與見證,包含著她在蚌埠的那段青春時代和美好時光的歡樂。原來,味覺最解思鄉之愁。

甜蜜的味覺回憶

在蚌埠成長的許多人,心中都會有甜蜜的味覺回憶。類似三刀子和羊角蜜這樣的果子,是蚌埠資格最老而非常普通的糕點。回想起上個70年代物資匱乏的歲月,辦公室的同事們,常用一張稿紙,按人數畫幾根交叉的線條,一端分別寫上錢數,湊夠一斤三刀子的6角6分,留一根寫跑腿。

對摺蓋上,露出來另一頭,讓每人填個記號。揭開後順著找下去,按數拿錢,讓跑腿的買來這包糕點,大家分享。把想吃三刀子,雅稱「畫蘭草」。這種油麵糖加芝麻製作的果子,所以有如此的魅力,完全是因為它有著重油重甜的蚌埠風味。三刀子原是從徐州引到蚌埠來的。至於它早成於北宋,又經清代乾隆帝命名,這個典故對於吃饞人並無多大興趣。

那個時代,有多少蚌埠人愛吃甜味很重的果子糖,中年就掉牙,變成口齒不全的「糖牙」,並不怕成了「糖友」。羊角蜜外表是粉白的,角子也是用油炸過,裡面又灌了飴糖,咬開一角,蜜汁就流進嘴裡。還有江豆角、蜜酥,用麵皮做成形,先用油炸過,再用飴糖和蜜汁浸透。桃酥、大京果、小京果,也都是過油的。除了重油重糖,按蚌埠人口味,還要焦香酥脆。

雞蛋糕是尋常百姓家喜愛的果子。它只有茶盅口那麼大,用一個三嘴的壺,把調好糊子,同時滴在三個模子里,成排的烘烤,很像攤豆餅子。但它用的油特別大。即使出售時後,那層粗紙包都會被油滲透。如果不孩子老人,或者生病了人,還享受不到它。1956年肉聯廠剛建成,機械流水線屠宰工,蚌埠人還不熟練,請了上海師傅,據就給他的待遇,就是在屠宰線的操作台前,始終放著一包雞蛋糕,過一會隨手捏一塊,保持體力不下線。人們並看不到他一天殺了幾千頭豬,而聽說對他能放開的吃雞蛋糕,羨慕不已。

蚌埠城裡的貧民之家,那時大都保持著淮北鄉村習慣,每逢中秋烙糖餅,過年卷面糖,炸焦葉子。孩子們最喜歡看家裡做過年的卷面糖。提前買好祭灶糖瓜子,放在碗里,擺在蒸饃的籠里,焐化後放在炒麵中趁熱擀薄,再撒上炒麵,捲成粗條;切斷後,趕忙存到餅簍里悶起來。到過年拿出來吃,又酥又甜。稍富的人家,炒麵里才摻上炒芝麻。

當然,還盼望能有一個盛餅乾的鐵盒子,裝在裡面絕對嚴實,那糖會更酥。至於糖果,能吃上個米花糰子就滿足了。老蚌埠人常說句口頭語:「看你笑得像吃花米團的樣!」可想而知,那是多麼開心的事。大男孩子手裡能有幾個錢,喜歡買扛子糖。它像大人的手指粗,外表滾滿芝麻,中間有時留下的許多孔洞。孩子們打賭,把扛子糖折斷,比誰的空洞大為贏家。輸的就要把自己的扛子糖送給孔洞大的吃。再就是攪糖稀,比比誰的攪得最白。小街巷口,只要聽到小銅鑼一響,孩子們陸續就會聞聲而來。

商店櫃檯里賣得上海糖果,像大白免奶糖、花生牛軋奶糖,成筒子的熊貓牌水果糖,裡面有12粒,外里還臘殼的彩印花紙,裡面還有錫紙包著,用大紅紙包著的天津起士林糖果,讓孩子們很開眼界,雖然吃不上,能拾張糖紙,聞幾下甜美的氣味,還會細心夾在課本里收藏。

難忘當年稻香村

二馬路上,以稻香村為代表的一批茶食店,包括一品香、聚豐、慎元,以及後來的四美茶食店,都是老蚌埠很有名氣糖果作坊。稻香村最早創辦清代乾隆年間,1918年在蚌埠二馬路開設稻香村字型大小,接著又開幾個分號。它屬於南方風味的糕餅作坊。精工細作,千層酥個個都像一朵花,里外透酥。杏仁酥的果香味,最有特色。寸金形似筆桿粗細,長約一寸,故名。它表層粘滿芝麻,又香又脆,而芯子酥軟,甜味醇,具有橘餅、桂花的特殊氣味。

因它香脆甜兼而有之,粗細均稱,全身白凈,嚼起來鬆軟而不粘牙,口味純正,歷久不衰。據當時與稻香村為鄰的商家職員回憶,他愛吃寸金,連床頭都放一包,半夜醒來還捏一根放到嘴裡,而且很喜歡看做寸金。後坊里把大米熬的飴糖,倒在青石上涼。屋裡拌芯粉是有巧門的絕活,不讓人看。提前拌好的粉料端來,每條挨個夾上,卷好之後,趁熱擀細,滾上白芝麻,再切斷後。那麼多的條子,為了不讓夾心粉漏掉,都還要封包頭。這個麻煩活,擱著今天誰願干!

白切,實際就是芝麻片糖。但絕非小市場上隨便賣的那種貨。它薄如透明的玻璃片,而又因是飴糖粘合,保留著乳白色,故稱「白切」。至於用料精良,口味純正,那是理所當然的了。

至於三刀子、大京果、小京果、江豆角、蜜酥、酥糖、雞蛋糕之類,都是較為普通的點心了。據說,做江豆角的面,因為要特別硬才能成形,要用腳踩。而愛吃的人並不在乎。幸好,這個傳統工藝還被傳承下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蚌埠食品廠保留著生產江豆角這個品種。雖是腳踩活面,卻非常清潔。那是在一口大缸里拌好的面穗,上面鋪好白布,而下去踩的人,都是專用的鞋與白褲子。說明做這種果子很費力氣,不然,吃起來口感就不夠。就連發泡的大京果,內里像絲瓜穰,而外表也很堅硬,入口酥脆,絕不能像蘇州糕團那樣軟糯,這就像北方漢子,吃硬不吃軟。

老蚌埠每逢中秋節,各家的月餅爭相上市,也是以稻香村的最受歡迎。一品香與它不相上下。平時做得酥糖,也很有名氣。儘管它和家庭過年做的面糖大致相似,但由於用料講究,工藝精細,每塊面糖就像一窩絲樣,可與滁州的琅琊酥相媲美。幾家店裡都有的麻酥,因是正方形的 ,又叫方酥,也是深受歡迎。雖然都是原料都麵粉,芝麻,庶糖,但主要是細工燒烤除,透酥香甜,蚌埠人下澡堂在包房,泡壺茶,點上麻酥與蘿蔔、花生,成為蚌埠的「茶食三珍」。

還有魚皮花生米,糖花生米,甜味中夾著奶香的奶香花生米,是最受顧客歡迎的特色品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太平街清真寺附近黨家的透稻香村,清真食品,也有很多精細的點心。除了三刀子做得好,最出名的是薩其瑪,這本是薩滿民族的食品,其實大家都喜愛。還有綠豆糕,甜油茶,清真月餅,在眾多食客中都有影響。

社會交往的伴手禮

過去的蚌埠商埠,糖果點心社會上交往的必備禮品。社會上交際應酬、瞧看親戚老人、拜訪師父,以及結婚下禮,都到幾家名氣大些的店號,包上果子糖作為伴手禮。那時的店裡,都有很講究的紙包。果子用長方形、大小頭的包子,俗稱「狗頭包子」。一般至少兩包,先用硬板把果子裝好,外面用本色的粗糙些紙包上,鋪一張大紅纖子,上面用黑色打著本店號印記,很像一幅版畫作品。然後用紙繩捆紮好,讓顧客拎著很體面的走出店門。稍大些客戶,陪同夥計拎起成串的禮包,跟隨主人一起,拎到上街走。

年節關頭,曾是二馬路上的一道風景。即使平常,市民交往常有講究,至兩個包子,裡面可能裝些體積發泡而很大的大京果,拎在手上,進門不空手。再窮些家庭,還好秤兩把饊子,店家同樣會鋪上紅紙,用紙繩紮好,讓你拎走。如果是零星的花生糖果,這些顆粒狀的食品,會用菱角包子,包好送到顧客手中。店家學徒的基本功就是菱角包,能把它扔到地上不會散掉。

隨著京廣洋貨經過蚌埠集散銷售,上海天津大都市的糕點糖果,也都成了時尚物品。抗戰勝利後,二馬路鐵路東的四美茶食店,專營上海各種糕點糖果。中秋或春節前,都有許多商家或富戶,從這裡買些冠生園鐵聽方盒餅乾、玻璃瓶裝水果梨菠羅罐頭、正廣和汽水,成串的拎著,成為時尚的手禮,作為社會交際應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偷偷告訴你,數錢可以緩解疼痛
楚人用於的招魂法器長成什麼樣?真得能招魂復魄、讓人魂歸天為神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