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化│商丘火文化與中華文明肇始

文化│商丘火文化與中華文明肇始

商丘,長眠著中華「火祖」燧人氏,供奉著「火神」閼伯,這裡是中國火文化的發源地,是中國火文化之鄉。燧皇陵與閼伯台,成為商丘獨特的火文化景觀。

燧人氏是見諸中國文獻記載的第一位人文始祖,是三皇中的第一皇。燧人氏與火文化,是商丘地域文化——商宋文化的根脈,也是中華本源文化、中華民族之根。

商丘,火文化之鄉

2006年4月,中國首屆火文化研討會曾在商丘市睢陽區召開,與會30多位專家就燧皇陵在商丘達成了共識:

一、燧人氏是見諸中國文獻記載的第一位人文始祖,是三皇中的第一皇,創立結繩紀曆和信風歷,命族為風姓,族下分氏,演化為後世的歷史各民族和當代中華各民族、當代萬家姓,是中華本源文化的根,是中華民族的根。風姓的確立,標誌著中華民族的姓氏起源。

二、燧人氏發明的人工取火,開啟了人類文明的新紀元。火的使用,使人類結束了茹毛飲血的時代。從此,人類可以熟食,有利於從食物中吸取更多營養,可以方便禦寒以及防禦猛獸侵襲。

三、人工取火的發明和火的使用,使此後許多重要的發明成為可能。中華火文化催生了火耕、火陶和青銅文化,催生了金屬工具的產生,提高了生產效率,燧人氏是世界上唯一有史料記載的人工取火的信史人物。

四、燧皇陵在商丘,商丘是古黎丘,是燧人氏作為天皇時在瞿水、睢水流域的中心都邑。睢陽擁有深厚的火文化底蘊。

2007年,商丘市睢陽區正式啟動了中國火文化之鄉的申報命名工作。2009年2月16日,商丘市睢陽區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火文化之鄉」,並建立「中國火文化研究中心」。

什麼是火文化?

火文化,是指以火命名的文化,是以火為主的「人文意識的定向物化」。火文化,不僅僅是一種文化,且在某種意義上,是人類的根源性文化。

可以想像,沒有火的發明,人類的生產、生活將會是另一番情境:沒火熟食,只有茹毛飲血;沒火照明,只有與黑暗為伴;沒火取暖,只有忍耐寒冷;黑暗之中,面對野獸的偷襲,沒有火的相助,只能任其宰割……人們在與自然的抗爭和生活的實踐中發明了火,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世代相傳,沿襲至今,且不斷推陳出新,實現更高層次的發展。

燧人氏,中華文明第一人文始祖

燧人氏發明了鑽木取火,成為了見諸中國文獻記載的第一位人文始祖。

通常言古史者,必言「三皇五帝」。「五帝」尚在「三皇」之後,人們多公認「三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三皇」之名不見於經,組成亦有不同說法,但《尚書大傳》以燧人、伏羲、神農為「三皇」,《風俗通引》、《古史考》等古籍亦持此說。

皇甫謐《帝王世紀》載:「太吳帝庖犧氏,風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於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生伏羲於成紀,蛇身人首,有聖德。」《三墳》云:「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風而生,故風姓。」從上述等古籍記載,可以很明確地了解到:其一,燧人氏是伏羲氏、女媧的「父」族;其二,燧人氏是伏羲氏先祖,也即當之無愧的「三皇之首」;其三,伏羲為華胥氏之子,實即為燧人氏之後;其四,燧人氏、伏羲氏都為風姓。

商丘與睢陽,是中國火文化之鄉,是歷史的恩賜。燧人氏發明了鑽木取火,實現了「人猿相揖別」,推進了人類的文明。

不管燧人氏位列三皇之首與否,不管燧人氏在伏羲、神農之前或者之後,但其發明鑽木取火的功績不容抹煞,既為三皇,同是華夏民族供奉的祖先。雖然,商丘睢陽是火文化的發源地,但歷史證明,火文化是中國的文化,世界的文化,人類的文化,並非一地所擁有,理應不斷弘揚光大,讓這種文化的福音帶給整個人類,使其產生愈加重大深遠的影響。

燧人氏及三皇,中華民族的根脈和源頭

文化人類學家王大有提出:「燧人氏鑽木取火是人類文明之火,中華聖火啟發了人類新紀元。」並提出,五帝源於三皇,三皇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華民族的根脈,是中華民族的源頭。

王大有認為,說起中國史,漢代司馬遷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編年體的通史著作,首篇是《五帝本紀》,以黃帝、顓頊、嚳、堯、舜為五帝,《史記》開了「勝者王侯,敗者賊寇」的修史先例,排除炎帝和蚩尤,稱他們為暴虐貪心,是不實之辭,是「道為天下裂」之始。從此在中華史乘上「黃帝一系」是漢民族的祖先,而失利的民族炎帝、蚩尤、共工、太昊、少昊等三苗九黎、夸父,以至包括神農第八世榆罔,都被貶稱為四夷,即東夷、西戎、南蠻、北狄,成為方國、行國,經常站在中原漢族中心正統的立場視他們為「入侵的敵國」。所以才把中華民族史上的清(滿族)、元(蒙古族)、遼金(契丹族、女真族)、匈奴(炎帝鬼方儼狁氏),以及氐羌、羯,稱為「胡人」,異族,歷史上的「夏夷之爭」皆是由此惹起的,這些民族不認同黃帝,但都稱是中華子孫,他們尊奉伏羲、娥皇、炎帝、蚩尤為祖先。

五帝,是中華民族風姓支派,不是源,不是人文始祖。五帝源於三皇。炎帝黃帝的祖先是有典氏,蚩尤的祖先是伏羲氏,伏羲氏的祖先是華胥氏,華胥氏的祖先是燧人氏玄女氏。三皇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華民族的根脈,是中華民族的源頭。中華民族誕生的標誌是中華第一姓——風姓的確立。風姓是由三皇的第一皇燧人氏確立,又由人皇伏羲氏傳承,再傳農皇或地皇神農氏炎帝,五帝是風族風姓的支派。

從三皇看中華民族是同祖同源一姓一脈一根一元,並非「多元一統」,一個源頭便是一元。從五帝看中華民族,是同源分流為多支,仍為兄弟,也不存在「多元一統」。考古學上的「滿天星斗說」「多元會集說」只看表面局面,不看文明基因實質。

五帝文明是同源分流的兄弟文明。首先要明確同源是源於同一風姓,分流是風姓氏支十部各有傳人和領地。五帝中姬姓黃帝是風姓方雷氏、雷澤氏的支派;金天氏贏姓氏少昊帝,高陽氏顓頊帝,高辛氏陳姓帝嚳,堯舜禹等帝,他們都是風姓的氏支。

燧人氏及其傳人,建立原生態中華文明

天皇燧人氏確定了天地之中天齊,才有「中華」一名的來歷。燧人氏的一大貢獻是確立天地中央。地理上在北緯34°23′到24′之間,有一條線叫天齊線,這條線被視作中國的「天地之中」。上古的商丘作為燧人氏都城,就建在這條天齊線上,而且居於正「中」。

三皇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奠基者、首軔者。我們把燧皇的旗幟打進去,把三皇的旗幟打進去,是中華各民族大團結的最佳國策。由於燧人氏可以是是我國許多個民族共同的根,無論從文脈、根脈、血脈還是血統來說,末了都要歸結到燧人氏。

中華各民族最底層的文明基因,至今所保存著的,就是燧人氏弇茲氏及其傳人建立的原生態中華文明。

三皇文明與五帝文明的區別在於,黃帝以前天下不征而治,黃帝以來天下征伐而治,也就是黃帝開了以鬥爭和武力征討得天下的先例,然後再輔以文治,先武后文,於是出現了同根一祖同源文明的分流,出現了勝利民族與失敗民族的為難,以及兩種截然相反的文明價值評判體系與文明序列,於是導致了博得中原中央統治權的支流王族和遺失中原的中央統治權的非支流的邊疆荒服民族,發展為歷史上和現代的「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都是原來的族姓和族氏的發展繁衍。五帝時期各族是三皇風族的十局部支,也是同根一脈的。

那是否能夠說當代中華民族是同根一祖、萬姓一家呢?

上古時只有族才擁有姓,族壯大後冊封為氏,這些姓和氏發展下去就是宗族、部族以及此日的「民族」,看待集體來說,他們部族的稱號轉為此日的族稱;看待個別來說,他們部族的稱號又轉為姓氏,單姓或複姓。這是大中華的民族史學觀。我們應建立同一祖先同一文明的根脈、同一家園的新的大中華一統觀。中華好大一個家,家中成員都是同祖分流的兄弟姐妹。

一個有品味、正能量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丘紅豆男裝 的精彩文章:

TAG:商丘紅豆男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