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距離一個真正的勇者還有多遠?
我們距離一個真正的勇者還有多遠?
文/王高領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誇獎一個人很勇敢、有勇氣、是個勇士諸如此類。實際上這是很高的評價,這個「勇」字很不簡單。勇有真勇、假勇、大勇、小勇之分。咱們這裡只說真正的大勇。
什麼才是真的勇者呢?一言不合就拍案而起那是衝動,不是勇氣,孔子是不認可「暴虎馮河,死而無悔」的有勇無謀行為的,他說「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後世儒家把勇分為血氣之勇和義理之勇,主張血氣之勇不可有,義理之勇不可無。
儒家認為士人君子須具備仁、智、勇三達德。實際上,仁智勇不是孤立存在的,是有聯繫的。仁的本意是果仁的意思,一切事物皆從生髮。智是判斷,對自心和外物的如實判別。我們說仁人志士發心於仁,依靠準確的判斷,而採取勇敢的行動。可以說是發於仁,據於智,成於勇。大勇者,當有大仁大智。一個真正的勇者勇於敢,勇於不敢,勇於面對真實的自己,勇於改過。
勇於敢
孔子說:「見義不為,無勇也。」與之相反的是見義勇為,發心為了他人和大眾的利益不顧個人安危而勇於任事,這是千百年來真正勇者的選擇。
譬如孔子為了心中的理想周遊列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屈原「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寧死不屈,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詩句。于謙最後的結局亦如其《石灰吟》詩句所吟:「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魯迅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
古代偉大的勇士們,唯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甚至為了大道,不惜自己的名聲,去承擔可能背負不起的責任,而不會像一些清流士大夫「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
佛家的例子也很多,佛陀為了尋求眾生的解脫之道,放棄王位而出家,四處尋訪名師並修苦行,最後終於在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而證道。地藏王菩薩發下了 「眾生度盡,方證 菩提 ,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大願。這些是何等的勇氣!
大勇是一種為了成就別人而犧牲自我的精神,是放下小我的大我。現代職場的芸芸眾生為了個人的私慾而苦苦營求乃至鋌而走險的所謂「勇氣」是不是黯然失色了呢?
勇於不敢
勇氣不僅僅是臨危不懼和挺身而出,有的時候要勇於不敢。《孝經》上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豈止是出於盡孝,一個真正的勇者是不會輕易讓自己陷於危險的境地的,因為活著是種責任。
因此,自殺是一種懦弱的行為,在艱難的環境里活下來才更可貴。韓信能忍胯下之辱難道是懦弱嗎?絕對不是,是大勇。
乃至於對規則的遵守,也是如此,打破應該遵守的規則不一定是英雄,敢於承擔遵守規則的代價才是勇士。尤其是多數人都無視規則的存在、對踐踏規則都習以為常的時候,一個人仍能敢于堅守規則,走一條孤獨的路,是需要巨大的勇氣的。
毋庸諱言,如今我們的時代,更需要對規矩心存敬畏的人,而不是無視規則的「勇者」。真的勇者永遠不會挑戰人類的良知和做人的底線,敢於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而剋制自己。
勇於面對真實的自己
勇看起來是外在的表現,其實來自於內心。我們往往評論他人時頭頭是道,卻唯獨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其實當我們獨處時,內心去掉外在的虛妄浮華以後,真心顯露,是能夠依靠本自具有的良知良能如實評價和判斷自我的。只是我們常常採取迴避的態度,準確說來是不願意麵對自己不完美的一面,不願意接受真實的自己。故孔子說:「吾未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不能認識自己,也就無法以正確的觀念來看待外界。因此,那些不斷進步的人、事業有成的人一定是敢於面對真實自我的勇士。
勇於改過
誰都會犯錯誤,人人都有過失,區別在於對待錯誤和過失的態度。是文過飾非還是勇於改過,決定了你是否是一個勇者。
古代賢人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一輩子都在改過,孔子對其評價頗高。《孟子》上說孔子弟子子路人告知己過則喜,從善如流。
犯錯也是一種習氣,需要用好的習氣去克服。因此要勇於去做明知正確卻以各種理由不願去做的事情,克服恐懼和懶惰,來培養自己好的習氣。佛家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說放下人我分別的屠刀,就不會再為了維護一個「我」而傷害他人。改過遷善,是勇氣也是美德,是一個人進步的階梯,是自我境界的提升。
《了凡四訓》的第二訓即是「改過之方」,專門講述了改過的原理和方法,認為根本改過要從心上改,「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大抵最上者治心,當下清凈。才動即覺,覺之即無。」欲改過者不可不讀是書。
我們距離一個真正的勇者的境界還有多遠?要靠我們能知能覺的妙明真心去丈量。古人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只要有了目標,就不怕路遠。只要方向對了,就堅信會到達。你有勇氣做個勇者嗎?
2018年1月30日翠墨軒
TAG:翠墨軒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