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節將至,吉利吉沃通為您盤點傳統年俗!

春節將至,吉利吉沃通為您盤點傳統年俗!

春節將至,吉利吉沃通為您盤點傳統年俗!

新春佳節將近,當各家都忙於準備年貨的時候,親愛的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傳統年俗嗎?下面就讓吉利吉沃通帶你體驗傳統年俗!

一.祭灶,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祭灶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傳說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保護和監察;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去向玉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大家用飴糖供奉灶王爺,塞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別說壞話。有的地方,還將糖塗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塗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

二.掃除,俗話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臘月掃除的風俗由來已久。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三.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有趣的是,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傳說灶王上天彙報後,玉帝會下界查訪,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瞞過玉帝的懲罰。傳說歸傳說,吃豆腐渣其實是因為古代生產力低下,沒有那麼多好吃的,同時也是先民勤儉節約美德的寫照。

四.燉年肉,相信「臘月二十六燉大肉」是所有孩子們的節日,終於可以吃到「年肉」了。過去,百姓日子窮苦,而家裡人又多,因此往往吃了上頓沒下頓,條件稍好的,也不過是能吃上點窩頭野菜。好不容易盼到過年,家裡紛紛開始殺豬,沒有養豬的人家,就到集市買一塊肉回家,因此,臘月二十六燉大肉也被稱為「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由於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因此,一碗熱氣騰騰泛著肉香的紅燒肉是多少人的期盼。即使到了今天,日子紅火,但是在臘月二十六置辦點大肉也是一種老傳統。

五.趕集,「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是說這天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上店趕集、集中採購。春節期間的「上店趕集」雖然也有與往日集市貿易、購缺賣余的內容,但更多的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神馬、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總之,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因此這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六.臘月二八把面發。過去,沒有速效發教粉,普通面不容易擱,發麵不愛壞,於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麵,準備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主食,也有二十七把面發出來了,二十八這天開始蒸帶餡的。按著老理兒說,從初一開始到初五不能動火蒸饅頭和炒菜,所以人們習慣在大年二十八、二十九這兩天做主食。由於春節期間忌做蒸、炒、炸、烙等,所以大家在年前都要蒸出夠全家吃上一個星期左右的饅頭,這叫隔年吃。

七.請祖,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事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鄭重。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在二十九日早晨。據漢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記載:「正月之朔是為正月,躬率妻孥,潔祀祖禰。及祀日,進酒降神畢,乃室家尊卑,無大無小,以次列於先祖之前,子婦曾孫各上椒酒於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這說明,早在漢代,祭祖活動就已經是春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了。

八.大年三十包餃子。是民間過年最重要的內容,許多習俗都是為了配合過年的氣氛。民諺云:「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農曆每年臘月三十日,是人們辭舊迎新的時候,這天要準備許多美食,舉行各種活動,人們稱為過年。過大年,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為了過好年,舊時農家一進臘月就開始忙。尤其是從臘月二十三,俗稱過「小年」起,人們就進入了倒計時。除夕是農曆臘月的最後一晚,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是「去,交替」的意思,因此,大家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

過真正的中國年,到雲南吉利吉沃通!

新春傳統民俗,你get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KM車市 的精彩文章:

TAG:KM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