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父母都覺得體制內工作才叫工作
壹
朋友前些年某985高校研究生畢業,一畢業就進了專業對口的BAT某企業。工作幾年下來,因為工作踏實,能力出眾,得到了公司領導和同事的一致好評。他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信心。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夠成為部門的骨幹力量,帶領團隊獨立承擔產品項目研發,成為職場風雲人物。一切看來都是美好的,可有一件事卻始終困擾著朋友。他的父母一直認為只有考上公務員才不辜負自己的一番培養,才能光宗耀祖。畢竟在企業上班是打工,並不是工作。這些年父母的勸說、教育不絕於耳,朋友苦不堪言。
事實上,朋友現在的工資是我的5倍以上。未來有很不錯的發展空間,相信以他的能力,假以時日,年薪50萬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而我的工資增長空間,用十個手指頭就能得到的數字。
不過這樣比較似乎有些不妥,他畢業於某985高校研究生,而我畢業於某不入流的二本院校。不在一個檔次上。
貳
事實上,這個社會能讓其它任何人都滿意的職業,那一定是公務員了。父母長輩更是將體制內的工作視為唯一正緊職業,其他的就是賺再多錢,都是打工的。我想,這可能和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思想有關。古人有云:士農工商,學而優則仕。無不說明,對體制內工作的認可。進入現代社會,父母長輩還是希望子女能進入體制內工作。我想,原因主要有這幾個方面:
1、為了未來的穩定。父母幾十年的社會閱歷,他們聽到的、看到的一切,都告訴他們公務員是最正確的、最穩妥的、能夠一直穩定的,特別是經歷了下崗潮的一代,更是覺得只有公務員才是最穩妥的。長輩不一定都渴望自己孩子大富大貴,但一定都希望他們平安穩定。而體制內工作的穩定性,是其他任何職業都無法比擬的。
3.為了自己的面子。在父母那一輩人眼中,公務員是吃皇糧的,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種榮譽。他們可以自豪的跟自己的朋友講,我小孩在市裡XX局、XX單位上班,而做什麼、工資待遇如何並不重要。
3、眼界的局限性。絕大多數人都出生在縣城及農村地區,周邊缺少像樣的企業,即使經濟較好的地方,也是一些大企業放在當地的生產車間,管理人員都是總公司派下來的,當地招聘一些流水線工人。工作量大、待遇差、缺少有效的保障。說出來大家可能不信,現在很多廠招人,月薪不到2000,即使這樣,競爭還特別大。天之驕子,十多年寒窗苦讀,拿著不到2000的月薪,隨時都有下崗的風險,如何選擇?
再一個越是小地方,就越講人情世故,凡事都喜歡找關係、走後門,體制內的人脈優勢和資源優勢,在那裡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原本只需要花200塊錢就能解決的事情,可能最後兜兜繞繞,找了N個關係,最後少了100塊。而長輩們在其中生活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自然而然就會認為擁有地位和權力,才是實現幸福的關鍵。
叄
在我看來,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年齡不同、生活環境不同,自然就會有不同的想法。也許是分歧,也許是代溝,但父母終歸是替子女考慮、為子女著想。但願雙方都能相互包容。子女能理解父母的苦心,父母也應該體諒子女的苦衷。
我們只有在認清自己的能力的同時,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並且願意為了心中的目標去努力奮鬥,然後作出自己的選擇。假以時日,相信一定能有所成就。
PS: 最近添加了某廣告,大家如果方便的幫我點開,然後再關閉就可以。
給大家帶來了不便,還請諒解,萬分感謝!
完
TAG:遠方阿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