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江濤:拓展民族神話研究新平台
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新形勢下,少數民族文學資料和資料庫建設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許多科研機構和高校日益重視口頭傳統檔案庫建設。
資料庫建設成果豐碩
1月20日,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少數民族神話資料庫建設」開題報告會上,課題組首席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王憲昭表示,藉助於計算機與資料庫對海量資源進行有目的的研究與分析,成為今後民族民間文學研究領域最有效的方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朝戈金提出,對中國各民族神話研究而言,以母題與關鍵詞編碼目錄為引導,構建多類型兼容的神話資料庫,是中華民族文化大繁榮的必然產物。
如何構建民族神話資料庫?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副教授梁繼紅表示,可以充分利用前期豐富的文獻資料搜集成果。原數據的設置一定要和研究目標相契合,其中資料庫的檢索導引非常重要,要盡最大可能發揮檢索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實現數據可視性呈現。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高級工程師朱艷華認為,在資料庫建設中,建立標準十分重要。應當對原數據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原始資料的數字化、全文檢索的設計、使用的亮點等。
王憲昭介紹,當前,與民族神話資料庫建設相關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多渠道採集、處理和顯示文學資料數據。成果數據逐步向海量數據、多元化、智能化、自動化、規模化發展。二是數據採集的現代化與數據分析的功能日趨突出,數據分類與報表形式的研究範圍不斷拓寬。三是隨著數字化軟體的持續性開發,實現了數字化資料庫建設由人工到計算機自動生成的方法轉換。四是建立民族文學資料與跨學科資料關鍵詞檢索的關聯性,使普通用戶可以藉助搜索引擎直接實現數據查詢。五是關注分類細化與文類梳理,進一步重視學科信息系統組織的整體性與系統性,特別是在強化各民族文學資源音影圖文多渠道的通聯方面,出現了一些立體呈現數字資源的成果。
注重成果轉化和推廣
中國各民族神話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各民族傳統文化與民族信仰的重要源泉。與會學者認為,通過民族神話資料庫建設項目,可以較系統地展現各民族神話的共性與個性,考察各民族神話的流傳與變化情況。利用神話數據體系,可以對中國各民族神話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有助於中國各民族神話的宏觀研究與比較分析,也可以促進中國神話與世界各民族神話的對話與溝通。
民族神話資料庫建設的最終目的是推動中國各民族神話研究的學術實踐與實際應用。王憲昭提到,任何一項研究的最終目的都在於成果轉化和推廣。民族神話資料庫的建設是增強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保護和發掘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通過民族神話資料庫建設,可以進一步推進中國神話學學科建設,發掘民族神話資源和研究成果的社會價值, 使其在新時期文化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教授文日煥提到,中國民族神話是中國文學發展的四大貢獻之一,其中尤以少數民族神話更為豐富,系統性更強。民族神話資料庫建設更具有綜合性研究的意義,將極大地推進學科建設,也為神話研究拓展新的發展平台。
注重適應不同層次的需求
與會者提出,在中國神話研究學術史方面,民族神話資料的搜集和研究相對薄弱。在目前信息化技術與大數據建設日益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大背景下,應該從中國神話學建設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確定研究視角和研究路徑。
與會學者認為,在數據梳理過程中突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性質,通過神話類型的合理編排、藝術化改編和撰寫導讀,使讀者通過對神話的系統閱讀,進一步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內涵。在資料庫使用方面,要注重適應不同層次的需求,既要有普及型讀物,也要有知識階梯性導讀與拓展提示,為研究者提供重要的研究依據和學術參考資料。
記者 項江濤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