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也要做更好的攝影師
不管過去的一年自己表現的如何,我們都只能回首不能改變,人生永遠是一條單行道,我們在不斷前進的過程中學習成長,犯錯,修正自己的錯誤,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已經過去了快一個月,我好像都要忘了新年來臨時刻的那種感覺。應該也不會有什麼感覺,反正每天都是無聊的重複。
對於喜歡拍照的你來說,新年有什麼計劃嗎?還是像往常一樣得過且過?
至少也要讓自己拍出更好的照片。
不要給自己太多的負擔,從一些小事做起就好了。
1、用好自己手上的器材而不是用更多的器材
Photo by Hermes Rivera on Unsplash
每個喜歡拍照的人都是器材控,就算自己不承認,也不能否認器材對自己的吸引力。
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是追求一種更高級的渴望而不是實際的需求。其實我們手中的相機就已經足夠好,但總是會看它不順眼,心想著要是能更好該有多好。
你眼紅別人的大三元,可是你平時最多的就是靜物擺拍,大三元要來何用?
你每天都在網上看各種鏡頭各種相機的價格,可是就是狠不下心來去買。有這個功夫還不如用你現有的設備來進行一些你沒嘗試過的創作。
反正我每天都在想著我還能用我手上這台小破相機拍什麼,我根本沒有長焦鏡頭,如果不算那個 135mm 的 42 口的老頭的話,因為我知道我根本用不到長焦,我拍的最多的還是街頭,鮮少會遇到一定要用到長焦的情況。
我是不會停下來的,直到真的是器材限制了我的題材我才會考慮換相機的事兒。
2、有意識的限制自己
Photo by Owen Young on Unsplash
有局限才會讓我們容易去思考,而不是單純只是按下快門。做一個有創造性的攝影師而不是做一個自動攝影師,不要讓自己拍下來的每一幅畫面都毫無意義泯然眾人。
思考也是一樣,嘗試像膠片一樣思考,用 24 幀或 36 幀來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
拍攝靜物或者景觀的時候,使用手動模式來拍攝,尋找不同參數配置給畫面帶來的影響。
了解了這些,你才能更好的控制你的畫面。
3、研究你的相機說明書
Photo by Felix Russell-Saw on Unsplash
其實你想要的答案,大多數都在說明書裡面,只是你從來沒看過。你甚至不知道你的相機還可以做更多,只是因為你從來沒有研究過。
說明書永遠是最好的你的相機的入門手冊,並不一定要牢記說明書里的每一句話,但是至少要能清楚你的相機還能夠做什麼你之前並不知道的事情。
就像是重曝,對於膠片來說重曝意味著回卷或者不上卷這樣的操作,而對於早期的數碼相機,重曝只能在後期軟體里完成,但是現代數碼相機很多都已經內置了重曝功能,找出來,嘗試拍一下,看看和你心裡所想的有沒有差距。
4、使用膠片相機
Photo by Chase Clark on Unsplash
就像上面說的那樣,使用膠片相機的目的也是更好的限制你,不讓你做一個不會思考只會按快門的相機操作員。膠片的限制使你不得不去思考曝光,不得不在拍照之前思考構圖思考更多。
特別是使用中畫幅相機,一卷十張左右的量讓你更加不敢隨意的按動快門,尤其中畫幅相機的換卷還要涉及到換軸等操作,讓換卷流程更加繁瑣,也就更加想要控制好每一張的使用,讓每一張底片都拍出最好的畫面。
放慢速度,多去想想為什麼要按下快門,才能拍出更好的照片。
5、研究其他攝影師的作品
Photo by Vera Ja on Unsplash
靈感並不是從天而降蹦出來的,它是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就像我們看過一本書,一部電影,聽過的一首歌,都能讓我們突發奇想想到要拍攝的新內容。
而最直接的,莫過於別的攝影師的作品了。當然這裡並不是叫你去模仿,雖然模仿也沒有什麼大礙,畢竟在現代這個什麼都爆炸的時代,我不相信會有什麼題材是從來沒有人拍過的了。從他人的作品中得到靈感,然後加入自己的創意和構思,糅合進自己的技巧中,讓之擁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成為自己的作品。
研究那些攝影大師的作品,嘗試站在他們的角度上去看這個世界,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
6、批評自己的照片
Photo by Samuel Zeller on Unsplash
我們很容易就能評價別人的照片,能找到這裡不好那裡不好,但是一旦看自己的照片就哪裡都好。當然啦,在涉及到自己的工作的時候總會有一些主觀情感在作祟。
可是與其去找那些半生不熟人去評價你的作品,當然我也不確定他們真的能懂你的作品,他們提出的意見可能大部分都無法切中要害,都是找不到根源的瞎說,最懂你的作品的人還是你自己。
但是你要學會跳出,嘗試站在他人的視角去看你自己的作品,看看你的作品到底還欠缺什麼。
如果發現那些拍的並不是很好的照片,也不要著急刪掉,我是很不建議去刪照片的,畢竟我們的審美一直都在變,很有可能當時覺得一般般的照片再過一段時間來看就覺得很不錯了。
同樣的,拍好照片,不要急著去評價,等一段時間再看,沒準兒你會有更好的想法。
TAG:膠片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