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銀隆供應商:豈止欠款,還拿格力手機頂貨款

銀隆供應商:豈止欠款,還拿格力手機頂貨款

銀隆的回款模式是強制搭配5%的格力手機。一台手機格力給出的官方售價約3000多元,百部手機則能抵押30多萬元的貨款。

《汽車商業評論》記者 童鋒亮

如果回憶起2016年12月15日那天下午,魏銀倉應該是幸福的。

那天,在人民大會堂中國製造高峰論壇上,董明珠帶著王健林等一票業界大佬,宣布對自己一手打造的珠海銀隆進行投資。

僅管外界存在些許質疑,但無論是企業還是自身都獲得了史上最高頻的曝光率,甚至幾度霸佔頭條。

但時隔一年多,與當時的充滿希望不同,銀隆帶著無奈也好被迫也罷再一次被輿論推上了頭條。

一年之後的現在,珠海銀隆被曝拖欠多家供應商貨款,累積或達12億元。

自稱是被拖欠貨款供應商之一的珠海思齊電動汽車設備公司,則公開揭露稱銀隆拖欠其貨款7600萬元,其中逾1700萬元正在走法律程序。

這讓銀隆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銀隆是個坑」、「董明珠將成下一個孫宏斌」、「20億打水漂」……諸如此類的判斷讓人感覺看熱鬧不嫌事小。

銀隆很快給出了官方的解釋:承認與珠海兩家公司之間確實存在買賣合同糾紛,但也強調雙方的糾紛是源於思齊向銀隆關聯企業提供的產品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售後服務缺失等。

但這仍難以讓輿論調轉風頭。

2017年,銀隆新能源汽車交付數量為6356輛,相比於2016年的4771輛,同比增長了33.2%,實現了約80億元左右的營收。與去年信誓旦旦喊的「2017年要實現300億的銷售目標」相差甚遠。

供應商:銀隆只是一個縮影

就在「欠款事件」發酵之際,《汽車商業評論》聯繫了銀隆其中一個供應商。按照該供應商內部人士的說法,銀隆與其每年約有兩個億左右的生意往來。巧的是,今年他們也被銀隆拖欠了貨款,金額達到了八千萬元,其中三千多萬元是超期的。

但與思齊的憤怒形成反差的是,該供應商雖然欠款更多但表現得卻平靜多了。「這太正常了,甚至有比它更多的。」上述人士透露,2016年銀隆與其的欠款也是八千多萬,但2016年銷售額大,這也就意味著去年的欠款事實上部分還是2016年遺留下來的。

「還好,不算太過分」。上述人士認為,拖欠貨款並不是銀隆一家的問題,這在整個新能源商用車市場上基本是常態,甚至還有欠了四年沒有還的。

他透露,在電動商用車領域,回款上有個不成文的潛規則即「3+6」(賬期3個月,到期後以6個月的承兌匯票結算)。這樣做主要是因為,商用車的利潤率太低,價格透明,同時還由於國家補貼政策發放延期的原因,他們很難從上游要到錢,要實現充裕資金運轉只能是從下游壓上去,讓供應商一起承擔風險,「供應商要想進來,這個錢(欠款)就相當於是門票了」。

僅有少數不是這樣。

據了解,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其中一種回款快的方式就是選擇跟著「大哥」宇通做。由於其傳統業務好、量大,一天賬面上的流水就一個多億,因此資金充裕回款也會相對快一些。

但其也有硬傷。據透露,由於宇通不愁市場,因此把價格壓得很低,「別人能做到10、9塊,他就只接受7、8 塊」即使跟著它做,供應商也有苦難言。

所以銀隆只是個縮影,它縮的是整個商用車行業的一個影。

誰是始作俑者?

但為什麼這樣的縮影會被放大?

在《汽車商業評論》看來,董明珠自帶「吸睛」效應是其中一方面。但從被供應商撕咬這個矛盾本身來看,更直接的導火索或許還是董明珠進駐銀隆後,帶來的各方利益較量。

據了解,自從董明珠攜「全部身家」入股銀隆後,後者就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除了外界看得到的「知名度迅速竄升」、「步子越邁越大」之外,在銀隆內部也悄悄醞釀著一些變化。

知情人士透露,董明珠個人入股銀隆後,銀隆的管理層就發生了三次換水,先是亞星的人入駐而後是中車的人入駐,最後是格力的人進駐。

「每一次管理層變更,此前制定的體系就會被推翻」,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這也引發了不同利益集團的衝突。

體現在供應商上,據了解,自從格力人馬進駐後,除了對銀隆過去的供應商班子進行了一次洗牌外(對外的說辭是對品質高要求把控),事實上其還帶來了一些家電行業的不正之風。

例如,在貨款方面,銀隆的回款模式變成強制搭配5%的格力手機。一台手機格力給出的官方售價約3000多元,百部手機則能抵押30多萬元的貨款。

事實上,這在家電行業也是另一種常態即一個採購身上掛幾個指標:今年需要幫忙銷出去公司的多少台洗衣機,多少台空調等等。

「給你的都是賣不掉的,賣的好的不會給你的」這種硬性指標事實上與在此前商用車行業普遍的「回款」門票共同形成了回款「套票」。

而壓力都在供應商。

然而格力對銀隆的「內推」還不僅限於此。讓供應商感到更無奈的是,由於格力本身是做家電行業,也做電機、電盒、充電設備等等,雖然與汽車行業的要求存在差別、規格也不同但也並非完全不可用。

於是銀隆對於供應商的要求也隨即變成了,要求用格力的材料,而供應商的角色則變成了「做改裝升級的人」。

一方面隔行如隔山,即使某些通用的但難免會存在出入。另一方面,每個供應商也有自己的下層供應鏈,銀隆的新做法無疑會讓他們的利益鏈斷裂。

供應商角色的尷尬也讓他們的積怨也越來越深。

同時,據另一位銀隆的競標供應商爆料,在董明珠入股銀隆後的某一天,他們去到銀隆準備談合作事宜時,不巧那天董明珠也去到了格力。

但新股東明顯排場有些大,銀隆封閉了大門,不準任何外人進入,該供應商只好一直在門口等待,直到董明珠一行人離開才能進入。

該供應商回憶當時的場景表示,現在的銀隆「有些攀不起的感覺了」。

但最終,商場就是戰場,更何況銀隆攤上的還是不懂車的「董小姐」。

END

未 經 許 可 不 得 轉 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汽車商業評論雜誌 的精彩文章:

過去怕電,如今觸電,石油公司的積極轉變

TAG:汽車商業評論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