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長的一次焦慮期里,我學到了什麼?
如果說,生命是一條大河,
焦慮就是不時涌動的暗流,
或許會把我們捲入漩渦,
但也會讓這條河充滿奔騰的活力,
而不只一汪靜止的湖泊。
編輯|祁十一
2018年伊始,焦慮就成了一個高頻詞。種種演講和文章,都在講「焦慮」。
能否找到好工作、有更高的收入,買不買得起房,年齡越來越大卻事業無望,還未遇到相伴一生的對象……
個體的焦慮,莫不與大環境的迅疾變化緊密相關。
互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種種新名詞、新變化層出不窮,總會讓人懷疑自己是否正在被時代拋棄。
就像原央視主持人張泉靈所說,外部環境已然在發生巨大變化,變得如此之快,如此無孔不入,你卻不知道它是怎麼變的,是否會因適應不了變化而被淘汰。
焦慮到底會催生什麼?負面行為、心理疾病,還是成長的壓力和動力?又該如何與它相處?
我們和七位經歷過極大焦慮的朋友聊了聊,聽他們講述自己最嚴重的一次焦慮,以及如何轉化為成長的推力。
1
青花
「焦慮只是浮在最上面的情緒,它的真正作用是,讓我看到深層出了問題。」
31歲,創業者,2歲娃媽,坐標北京
人生中最漫長的一次焦慮期?
發生在27歲那年,長達6個月。
當時我在國內一家很好的媒體里當記者,進去幾個月後發現價值觀衝突很大,日常工作強度也大。白天跟主編開各種洗腦會,快下班時才能開始工作,經常到半夜。
在工作過程中感受不到樂趣,有一種幻滅感。
忙了一天後,深夜回家路上感到特別虛脫,看不到這樣日復一日的價值所在。
半年後,我在某一天採訪到第10個人時,看著採訪對象一張一合的嘴巴,腦子一片空白,然後就莫名其妙淚如雨下,以致採訪中斷,嚇得對方以為我受到了什麼巨大的打擊呢。
那次之後,開始糾結要不要辭職,但行業內沒有比它更好的同類媒體了。這造成了曠日持久的焦慮。一邊想離開,一邊不知道離開了能做什麼,對自己的職業道路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如何度過?
熬。
還不清楚離開了要做什麼,但知道這樣下去身體要出問題。
跟很多朋友傾訴我的焦慮,聽到各種各樣的建議,未必都值得聽,但在一次次訴說中,理清了自己的傾向。
還去做過職業規划上的心理諮詢,算過塔羅。人家可能覺得,不就一份工作嗎,犯得著這麼糾結。現在想想,其實不光是職業上的困惑,背後是——我想過什麼生活、我的人生方向、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些深層問題的疊加爆發。
其實周圍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時期,人生中出現全面崩塌的跡象,就像獨自走在霧茫茫的海上,辨不清方向,也看不到指引。
焦慮只是浮在最上面的情緒。它的作用是讓我看到深層出了問題。
這次焦慮期後,獲得了什麼成長?
在焦慮期里,一邊繼續完成大量工作,一邊為了自救,看了許多關於自我成長、心理分析、職業規劃方面的書。
人生中第一次對自己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剖析,想明白了職業發展應該放在人生方向這個大層面下考慮。
理想的生活是什麼?在這個大方向下,我該做什麼工作才能離理想生活更近?這是我後來做任何職業選擇時的思考邏輯。
後來,我終於下決心離開了那家媒體。現在,我是個創業者,平台相比以前小了太多,但它讓我每一天都覺得自己在成長,而不是在消耗。
2
祁十一
「適當的焦慮是一種推動力,推動你去解決問題、去成長。但焦慮過頭可能會走向抑鬱。最終人生還是應由內心愿力而非焦慮推動前行。」
31歲,寫作者,坐標大理
人生中最漫長的一次焦慮期?
印象最深的焦慮期有兩段,一段是大學快畢業,一段是剛開始工作。
大學畢業面對找工作的問題,那半年都處於惶惶不可終日的狀態。自己的性格不算太social,要去面對社會很恐慌。
但又不得不去面對。畢業就失業,是無法想像的恐怖。尤其是同學們都在不停面試、筆試,自己機會單一,心理上的壓力是巨大的。
剛開始工作時也類似,進入一個新的環境,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領導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意。還要與工作單位以外的人打交道,面對更加複雜的利益與人際關係,心裡很焦灼。
那半年裡,黃昏的時候常常一個人在房間里哭。
如何度過?
焦慮的根源還是對外在世界的未知,對自己與這個世界的匹配度、處於什麼樣的位置、能否得到生存資源很無知。
也沒什麼應對辦法,只有硬著頭皮上,去爭取一個個機會,盡全力去應對現實、解決問題。
但焦慮情緒一直在,化解不了。我是內心比較封閉的人,很少跟別人說自己的心事,所以都是自己承受。
工作很多年後,才慢慢意識到焦慮情緒沒有必要。因為在這個時代,怎麼活都很難餓死。也因為在工作中做出了成績,知道自己還算能幹,做事認真,所以要活得好不難。
這次焦慮期後,獲得了什麼成長?
大學畢業時的焦慮推動我不斷尋找工作機會,會為了自己中意的工作而主動爭取。
記得當時因為沒有收到想去的雜誌社的筆試通知,就跟著室友一起去霸王試了,一點都沒有不好意思。後來拿到了工作offer,去了這家雜誌社。進去後得知當時筆試被安排在第二輪,但我的主動爭取也給領導很深的印象。
剛開始工作時,因為焦慮會不斷尋找選題,去什麼場合都會留意有沒有值得採訪的人,寫出了不少重大報道,收穫了物質獎勵和能力成長。
所以有時候焦慮也是一種推動力,推動你去解決問題、去成長。
只是不能讓焦慮情緒把自己給吞沒了,那樣就會走向抑鬱吧。我不算把握得特別好的人,多年來都處於精神緊繃的狀態,也有過抑鬱傾向。還好,每一次感到很抑鬱的時候,就會停下來休息、旅行,哪怕是裸辭。
最近幾年,因為工作中的肯定,能力得到檢驗,更知道自己要什麼,朝著內心所嚮往的道路走去,焦慮才得到根本性緩解。
由內心愿望所驅動去工作,而非由焦慮所驅動,人的狀態很不一樣,更開心,創造性、可能性會更大。
此外對自己和他人、對普遍的人性有所了解後,沒那麼玻璃心了。意識到發生在你身上99%的事情,對於別人來說都不重要。
尤其是現在互聯網發展,更是放大了每個人的自我,大家更關心的是「我我我」,而不是你。所以專註做好自己的事情,其它的沒必要想太多。
3
骸流島的右京
「在這個年紀,睜開眼睛,全都是要依靠你的人,卻找不到一個你可以依靠的人。」
40歲,移動互聯網創業者,資深跨媒體製作人,坐標上海
人生中最漫長的一次焦慮期?
1年以前吧,過生日前後,前後持續了1個多月的時間。有一個非常強烈的念頭,不願再像過去那樣跟朋友一起慶祝生日了,突然就要邁入不惑之年,但似乎完全沒有做好心理準備。
那個生日是自己悄悄在車裡度過的。下班後停在小區里,默默地坐了一個小時。
之後一個多月里,原本不怎麼抽煙,那時也經常抽兩支;對原本熱衷的活動失去興趣,陷入外表熱烈內心孤獨的狀態。
根源是什麼,如何度過?
很難講清楚根源在哪兒。可能跟我們從小受的教育有關係,總強調奮鬥啊向上啊努力啊。但在這個年紀,大多數生活所必需的目標都已經實現。
那麼,接下來的目標是什麼?
是在現在的生活和工作框架里慢慢變老?還是尋找一個更難更高的目標去實現?結果和過程哪一個更重要?現實的收益和心靈的感受哪一個重要?每一個晚上都是心靈的巨人,每一個早晨,又變成行動的矮子。
就是這種糾結、矛盾和自尋煩惱的狀態。沒有特別好的辦法去釋放這種焦慮,因為很難跟人去訴說。
在這個年紀,對外是一個部門、一個業務體系的負責人,對內是一家之主,上有老,下有小。睜開眼睛,全部都是要依靠你的人,卻找不到一個你可以依靠的人。
只能緩慢地釋放這種焦慮,沒有找到特別好的辦法,似乎也不會有特別好的辦法。
獲得了什麼成長?
經過一個多月的煎熬,慢慢度過了這個時期。一次很意外的旅行,在一個空曠的環境里,看到一些很普通的人,在細心地做一些很普通的瑣事。突然之間覺得,應該放下。也就放下了。
4
小曄
「 經歷這幾年不踏實的日子,讓我清楚了焦慮隨時都陪在身邊,只是你怎麼看待。」
32歲,景觀設計師,4歲娃媽,坐標杭州
人生中最漫長的一次焦慮期?
最深刻的焦慮期就是做全職媽媽那段時間,感覺與社會脫節,面對「工作的渴望」與「嗷嗷待哺的孩子」,不知如何取捨。
就在這期間,因為霧霾搬離了生活30年的北京,離開了家人朋友,到了陌生的城市。一切都沒有頭緒,不在自己控制範圍,感到無助的恐慌。
記得到這個城市的第一年,每天圍繞的都是孩子、家務事(每個帶過娃的媽媽都知道那種忙碌)。很渴望一周能有一個小時,獨自喝杯咖啡聽聽音樂,但根本無法實現。
如何度過?
孩子滿三歲時,我決定去工作,轉移注意力。
選擇了星巴克,與之前的工作八竿子打不著,只是因為對咖啡的喜愛。在咖啡店接觸不同的人,交新朋友,認識年輕的小夥伴。
那幾個月我的心態變得年輕了,每天和客人聊天很充實,了解到星巴克的運營強大,也覺得可以去嘗試不同行業的工作,豐富自己的經歷、視角,有不同於以往的思維邏輯。
之後從事之前的設計工作,重新拿起滑鼠、面對電腦、看到熟悉的圖紙,一切都是那麼踏實,懸在空中幾年終於落地了。
有時候獨自旅行也是不錯的選擇。思緒放空後,你的思路更加清晰。路上遇到的人與事,也會讓你從原有生活軌跡中「出離」。美景美食更是有治癒功效。
這次焦慮期後,獲得了什麼成長?
經歷這幾年不踏實的日子,讓我清楚焦慮隨時都陪在你身邊,只是你怎麼看待它。
凡事都存在利弊,選擇積極的態度、做自己;定期梳理生活、工作;閑暇之餘接觸新事物,用不同視角看看自己的軌跡。多年後再回頭看那些經歷,只是一笑而過!
5
秋雪
「觀察身邊很多職場中人,大部分還是一種生存焦慮,為了升職、加薪而焦慮。」
35歲,坐標杭州,原私企職員,現個體商戶
人生中最漫長的一次焦慮期?
原來在私企上班的四五年最焦慮。比如申報市裡的項目,高新企業之類的,要寫材料報上去,讓人評審,但不是很有把握,就會焦慮。
每天晚上都睡不著,失眠,會在腦子裡復盤當天的事情,看自己是否有做錯的地方,很害怕因為自己做錯導致項目出問題。
如何度過?
每一次都會試圖說服自己沒什麼,自然疏導。但除非事情完成了,徹底解決了,才會放鬆一段。
帶來的成長是什麼?
適當的焦慮會激發潛力,提高效率。因為平時狀態不會那麼緊張,會散一點,焦慮的時候就會綳得很緊。
每一次焦慮後也對自己的能力有了更多評估,遇到事情會更穩,承受能力也更強。
觀察身邊很多職場中人,大部分還是一種生存焦慮,為了升職、加薪而焦慮。尤其是當同齡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職位、薪水,帶來的同儕壓力、焦慮是很大的。
6
王小麥
「心處於緊繃、焦慮的狀態,就算到了明月清風的環境,也會陷於龐大的焦慮網。」
30歲,原創業公司人力資源總監,
坐標北京、大理
人生中最嚴重的一次焦慮期?
2016年下半年,因為處理工作上複雜的人事關係,我得了抑鬱症。陷在矛盾的中心點,像被透支的情緒垃圾桶,承載著很多人和事的抱怨。想改變,卻在無限的挫敗中看見自己的無能,自我崩塌。
這是一個慢性過程,不溫不火慢慢加重。當意識到已經無法控制情緒時,才發現離原來活潑的生命狀態太遠。
一個和我狀態差不多的病友說,抑鬱和焦慮是一對難兄難弟,結伴而來。會有持續的胸悶,喘不上氣,全身肌肉緊繃,無法放鬆,容易痙攣,睡不著是常有的事。
如何度過?
辭職從北京搬到大理,希望能在新環境里得到身心改善,但轉變環境也是特別大的挑戰。
心還處於緊繃、焦慮的狀態,就算到了明月清風的環境,也會陷於龐大的焦慮網。
新工作的領導對我影響很大。她是很逍遙的人,不執著什麼,任由生命流淌,有種很自然的張力。
不管在哪裡、做什麼,都會形成她自己的氣場。有焦慮也不受其所控,平和穩定,骨子裡有強大的自信。
她就像一個榜樣,讓我在焦慮時有了解決的動力。
這段焦慮期給你帶來的成長是什麼?
學習「放下」,把緊繃的心弦調松一點,發現很多事情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處理結果超出預期。
也發現自己的張力,每適應或是改善一種狀態,內心就透進一束光。
學會和自己相處,和焦慮相處。會刻意避免疲勞,情緒被壓抑了就去唱歌喊出來;或者吃甜食,曬太陽,跑步,把焦慮消滅在萌芽。
學會不斷的心理暗示。無能為力、生出恐懼的時候,就告訴自己,這個狀態只是一時的,一切都會有轉機。
7
河岸
「度過焦慮期後,知道了自己是誰,要往哪去,整個人就輕鬆了。」
27歲,寫作者,坐標北京
人生最漫長的一次焦慮期?
2017年春節,父母安排的幾場相親成了我抑鬱症的誘因,不能接受相親里將人「物化」,也覺得父母對自己的未來不信任。
我剛到適婚年齡,想做的事情才剛剛起步,但父母不認可,說「你不結婚就是不孝順」,「你覺得你能有什麼出息」。
和母親最後一次電話里起衝突後,我們兩個月沒有聯繫。
覺得自己成了被家庭拋棄的人,自我價值全部破碎,極度厭惡自己。
吃不下東西,吐,每天只能完整的睡一兩個小時。一個字都寫不出來。同事和我說話,要很努力才能聽清對方講什麼。
一段時間頭皮長滿了紅色的包,晚上睡覺枕頭上都是血。最灰暗時甚至想偷偷死掉。
如何度過?
老闆給了極大的包容和支持,好朋友每天和我打電話,說「我低落的時候你照顧我,現在我當你心靈的媽媽,你任何時候都可以找我。」
沒有血緣關係的姐姐特意告訴我,「你要是覺得自己沒有家了,我這裡就是你的家」。
愛不能解決最根本的問題,但讓我有力量去面對內心的破碎。
換位思考後,也理解了父母的焦慮。主動給媽媽打電話道歉,和她說自己的規劃,對婚姻的看法。她在電話那頭哭了,起碼能互相理解。
帶來的成長?
它讓我面對自己在精神和現實層面的缺失,重塑自己。
去上了內觀課,和自己的內在相處,覺察每一個念頭的根源。看內在和解的書,追溯原生家庭的影響,學習無條件接納自己。
第一次做了現實層面的人生規劃,知道了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不給自己編劇情,遇見事,解決就好。該承擔的責任,承擔就好。知道了自己是誰,要往哪去,整個人就輕鬆了。
--------------------
如果說,生命是一條長河,焦慮就是不時涌動的暗流,或許會把我們捲入漩渦,但也會讓這條河充滿奔騰的活力,而不是靜止的湖泊。
看清焦慮的來源後,會發現它是生命里更深層的,旨在幫助我們的能量。
本期編輯:祁十一,好好虛度時光簽約作者。生於四川,求學上海,北京工作,喜歡大理。四處晃蕩,記錄人的故事與命運。公眾號「她途」(girlstravelaround)。
-END-
TAG:好好虛度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