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臨戰先逃卻被提拔!難道吳三桂真是崇禎皇帝的親戚?

臨戰先逃卻被提拔!難道吳三桂真是崇禎皇帝的親戚?

【鑒史】吳三桂系列.二

今天咱們接著來聊吳三桂。上次通過吳三桂捨生救父的故事看出他年少時就有成龍成鳳的潛質,今天咱們講一個吳三桂被崇禎皇帝提拔的故事。可能你會問這有什麼稀罕的,官員被提拔不僅在古代,在現代也是常有的事情!不錯,不過咱們聽過的提拔都是在有功之後,吳三桂被提拔卻是在他臨戰逃跑之後,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要從薊遼總督洪承疇上任開始說起!崇禎十二年洪承疇由陝西三邊總督調任薊遼總督,上任後的洪承疇勵精圖治,對遼東的軍力部署做了調整,其中最重點的就是練兵!洪承疇選出部下中武功,兵法俱佳之人擔任練兵大將,吳三桂正是其中一員,另一位名為朱國梓。吳三桂收到命令後,「日日言練」,同時他提出「不獨練人,尤宜練器,必人與器相合,器與人相合,而後可以言練」!在他的嚴格訓練下,短短兩年時間就已經訓練了三萬士兵,遼東軍隊戰鬥力大大提高,成為晚明時期為數不多能抵抗金兵的軍隊之一!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崇禎十四年,中原地區受到罕見饑荒災難的困擾,大批百姓流離失所,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此時的後金統治者皇太極看到了時機,企圖打破明金邊境僵持十年之久的僵局!皇太極一邊命令軍隊屯兵義州,另一邊命令軍隊保衛明軍抗金的前線:錦州!洪承疇作為薊遼總督,火速召集人馬設計解圍。他馬上召集四路人馬支援錦州,接著又從朝廷借來四路人馬共約十三萬人馬準備與金兵開戰!

作為薊遼總督,洪承疇深知金兵的強悍,所以他原定的打法為持久戰,穩紮穩打,拖住金兵,令其欲戰而不能戰,直至糧餉不繼,然後明兵一鼓作氣擊敗金兵。可我們都知道,打仗是一項及其消耗錢糧的工程,何況洪承疇部下有十三萬的士兵,於是受到了當朝兵部尚書陳新甲的反對,還攛掇崇禎帝支持他建議的「即刻進兵」的策略!洪承疇沒有辦法,只得準備與金兵決戰!

皇太極怎麼會放棄這麼好的時機。他先是命令軍隊挖掘了多條深約八尺,寬丈余的壕溝,切斷了明軍餉道。後為了防止明兵突圍,又派兵圍堵明軍駐紮地旁的杏山城使得明兵不得入城。「一切去路,俱遣兵邀截,又分兵各路截守」。目的就是圍剿明兵!洪承疇已發現自己深處絕境,企圖通過與金兵交戰突出重圍,卻沒有奏效。眼看糧草即將用盡,有人建議洪承疇先撤回寧遠補給糧草,可洪承疇認為未戰先撤是大忌,他召集部下準備做最後的決戰。可令他沒想到的是就在決戰前一晚,吳三桂等人做了逃兵!

其實在洪承疇開完「動員大會」後,吳三桂回到兵營就做起了突圍的準備。就在這時,八大總兵之一的王朴突然率部下突圍逃跑。他這一跑整個明軍部隊就像脫了僵的野馬一樣都跑了!吳三桂也決定率部下突圍逃跑!他先是跑到了杏山城,之後又逃向高橋,歷經艱險,死傷無數最終成功逃脫!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做逃兵不僅被認為是可恥的事情,還會受到嚴重的懲罰,甚至會被殺頭!可令人奇怪的是,崇禎皇帝在這次對逃兵的處理中,只是處罰了帶頭的王朴,對吳三桂等人卻想進行賞賜,只是在眾文武大臣的勸說下才肯作罷!不過也就是從此以後,吳三桂才真正開始平步青雲。

很多人都疑惑為什麼崇禎不處罰吳三桂,反而在以後頻頻提拔他,史書上並沒有記載,難道真是吳三桂和崇禎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這當然是不可能的!現在比較令人信服的說法是大明當時已無人可用。當時大明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外敵入侵,遼東袁崇煥剛死,洪承疇降敵,像吳三桂這樣有能力的將領真的不多了!這才是崇禎帝不處罰吳三桂的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鑒史HISTORY 的精彩文章:

吳三桂為什麼能三朝為侯?從這件事上就能看出一二!

TAG:鑒史HIST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