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青銅器之鄉——西北小城陝西寶雞

青銅器之鄉——西北小城陝西寶雞

原標題:青銅器之鄉——西北小城陝西寶雞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是一種傳承,而這種傳承的核心又是什麼呢?毋庸置疑,文化!你可能會說是政治、經濟、軍事甚至生產力亦或是綜合國力等等,但這些都是隨時代變遷、王朝更迭而跌宕起伏或是煙消雲散的。只有文化,唯一的文化,這才是我們這個國家與民族,是華夏兒女幾千年以來能屹立不倒經得起大浪淘沙的「黃金」和「遺產」。中國歷史上有數次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關頭,甚至我們也曾被外來少數民族與胡虜列強統治被壓迫,但歷經滄海桑田最終你會發現的是,不管是誰滅亡了我們他就變成我們,無論是大元還是滿清、成吉思汗或是努爾哈赤,他們的後代終究被我們同化,他們的後代也許不一定依舊擅長騎馬射箭但一定會說漢語寫漢字,他們的統治也必須是尊孔尚儒、四書五經。否則,他們的王朝隨時岌岌可危,他們的國運將苟延殘喘。

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在不同場合都提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概念,這個「復興」之中文化一定是重中之重,我們要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宣傳中華民族的禮義廉恥、要推廣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都是在傳播我們幾千年來的文化,通過我們的文化讓世界知道並了解中國有多可愛,從而走近中國、擁抱中國,最終達到合作共贏。而不是像有的國家那樣擴散戰爭、擴充軍備如「秀肌肉」般宣傳自己有多可怕。


愛好歷史的朋友有不少都聽過這樣一句話「要研究中國的歷史,幾十年的看深圳、一百年的看上海、五百年的看北京,三千年的看陝西。」陝西,這個炎黃子孫的發祥地、大秦帝國的起源處、漢唐興盛的締造者、西安事變的見證人,這裡有始皇帝那「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的兵馬俑,有唐玄奘那「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取經之路,也有法門寺那享譽世界的舍利,還有金庸先生筆下武林之巔的「華山論劍」等等等等、舉不勝數,若您要感受幾千年來多樣的文化,那陝西一定是您的首選!


西安是史上「十三朝」古都,是集中體現陝西這幾千年來文化的中心,在西安往西的一百多公里還有一座城市,她同樣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姜子牙「願者上鉤」的釣魚台、「六月飄雪」的太白山、「中道崩殂」的諸葛亮廟、張三丰修道的「金台觀」與陸遊筆下的「鐵馬秋風大散關」等等都在這兒,這就是可愛的小城寶雞。


寶雞原名陳倉,您所熟知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就曾在這裡發生。唐朝以前,寶雞就叫陳倉,到了民國至新中國建國初期寶雞設立地級市。這座西部小城因為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並且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而聞名遐邇,那個時候我國已經有了在當時世界上十分成熟的青銅採礦與冶煉技術,於是幾千年後的今天幾千件青銅器有意無意的被發現這些不計其數的埋藏了幾千年的秘密相繼出土,前人在寶雞用這些青銅器來告訴後人他們的當時種種。於是,寶雞就成為了全國當之無愧的「青銅器之鄉」。



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在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庄白村(現屬扶風縣),這裡的佃戶因無意間發現並出土一座青銅製鼎而如獲至寶,到了咸豐年間這座鼎被古董商販賣到北京,隨後又運至山東濰縣,後來落入清末朝廷重臣滿族正白旗人托忒克?端方手中,宣統三年,在保路運動中端方被新軍所殺,而這座鼎繼續著它坎坷周折的輾轉起伏之路。這座鼎就是享譽世界的「國之重器」——毛公鼎。從辛亥革命到抗日戰爭毛公鼎顛沛流離幾經易手,時至今日毛公鼎已不再屬於任何個人,而是安詳的座落在台北故宮博物院,與《核舟記》里的核舟、乾隆皇帝的翠玉白菜、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以及同樣在乾隆年間出土於寶雞的青銅器「散氏盤」同為該院的鎮院之寶。



這座西周晚期鑄造的重器毛公鼎,形態樸實大方,做工厚實精細。鼎在當時是食器的一種,主要用於烹飪肉類,毛公鼎腹部呈半球形,口徑0.479米、通高0.538米、腹深0.272米、重34.7千克,兩邊有兩處立耳、下部有三條蹄足,最為舉世聞名的是毛公鼎的內壁有三十二行共四百九十七字的銘文,這是商周青銅器銘文最長的一件。我有幸於2014年在台北一睹他的尊容,久聞盛名後的初見就被他的沉穩樸實與匠心獨運所深深吸引,讓我連眨眼都不敢太過於頻繁,因為我怕下次與他聚首不知是何時。一個土生土長的寶雞人和一件前人出土在寶雞的頂級古董于海峽對岸相會,我當時的心情是那種簡直難以用言語描述的喜悅與榮幸。要研究當時的社會生活,毛公鼎就是典型代表。西周的第十一代君主周宣王姬靜即位後,為了治理國家特請其叔父毛公相助,於是周宣王在之後為其叔父鑄造的這座鼎稱「毛公鼎」。「毛公鼎」對研究當時的社會、經濟、軍事、禮儀和書法有著極為寶貴的文獻價值,更為重要的是對後人研究西周晚期的奴隸社會歷史同樣很有幫助。


歷史的車輪一刻不停歇的轉到了1927年(民國十六年),盤踞在寶雞的陝西靖國軍軍閥黨玉坤為了擴充軍備、增強實力竟然調集軍隊並強征當地百姓在寶雞市鬥雞地區的代家灣村瘋狂盜掘,後來被稱為「破壞周秦文化的千古罪人」的黨玉坤在代家灣村大肆破壞性的開挖盜掘,目的不為其他就為了他事先打聽好的而且心儀的絕世珍寶西周銅禁。在西周時期,人們放置酒具的青銅器桌子名叫「禁」,西周滅商後,上層統治階級堅決抵制前朝那荒淫奢靡、酒池肉林的生活,並頒布了我國歷史上是最早的禁酒令——《酒誥》,規定只有祭祀時才能喝酒,並將放置酒具的桌子命名為「禁」,來提醒人們。流氓軍閥黨玉坤動用人數千餘人次,時間長達數月之久,實施了這種不可逆的永久破壞性盜掘,黨玉坤雖得到了西周銅禁但也對其他青銅器和陶器等文物造成了巨大的破壞與遺失。



目前,世界上僅有三件銅禁且均出土於陝西寶雞:一件是1901年出土現存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一件是軍閥黨玉坤盜掘的這座銅禁現存天津博物館、最後一件是2012年6月在寶雞市渭濱區石鼓鎮石咀頭村出土的現在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館。它們都是鑒證了中國兩千七百多年歷史的頂級文物,且現在各個都是各自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在黨玉坤盜掘古墓得到寶物後不久便被馮玉祥所率西北軍的將領宋哲元所打敗,黨玉坤被擊斃,銅禁隨即易主。1940年,日寇闖入宋哲元在天津的公館內搶走了銅禁,之後與毛公鼎一樣西周銅禁經歷顛沛流離,他像一個飽經風霜長滿了皺紋的老人一樣也隨遷徙輾轉長出了一道道裂紋。現如今,西周銅禁再也不用回到以前那離奇多舛的歲月,而是安詳地沉坐在天津博物館的珍品廳里。


像這樣歷史上真實的故事在寶雞、在陝西絕不僅有兩個,這一個個鮮活生動且真實親切的歷史也一定不僅有我一人傳播傳承,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把這些講給我的後人,我們的故事同樣需要有人來聽。

我們這個國家有歷史久遠的古老文明,我們這個民族有博大精深文化傳承,我們這片熱土有璀璨奪目的民族瑰寶,我們以我們的國家感到驕傲,以我們的民族自信自豪,以生活在這片熱土幸運榮耀,並誓為這份榮幸去拼搏。


總而言之,寶雞這樣一座如同青銅器般古老的城市幾千年來就靜坐在那裡,也許她像青銅器一樣沒有玉石、瓷器、書畫與珊瑚等絢爛綻放,但她終如青銅器一般不急不躁,看似外表低調實則內容華麗的在風雨中彰顯著她的底蘊……


2018.2.5


陝西寶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魏晨品讀民國 的精彩文章:

民國事件:雅爾塔會議中的中國
北洋風雲人物(四):「文治總統」——徐世昌

TAG:魏晨品讀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