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堯居士:學佛的人如何面對疾病

明堯居士:學佛的人如何面對疾病

明堯居士,原名黃總舜,字泰升,知名翻譯家,作家。1994年起摒棄俗務,在柏林禪寺隨凈慧老和尚修學三年。曾任《禪》主編,並在河北佛學院為學僧授課。先後編輯整理了多部佛教禪宗典籍和著作,如《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禪宗五宗七家語錄》、《馬祖四家語錄》等,而目前正在進行的是2011年凈慧長老提議的另一個「大工程」——編輯出版「正法眼」系列叢書。

轉自:生活禪讀書會

問:如何面對疾病,運用禪的智慧應該怎麼做?在生活中如何真正放下?

明堯老師:這個問題對於我們每一個學佛的人來說,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我們所說的了生脫死,其修行功夫之深淺,最後都要通過生病和死亡來檢驗。在生病的時候,如果我們不能夠作主、不能夠透過它,我們就不要指望死的時候能夠作主、能夠透過它。所以,疾病現前,是全面考驗我們修行功夫的時刻,也是提升我們智慧的時刻,也是讓我們真正腳根點地的時刻。

生病也是緣起法。我們首先要學會用緣起的方法來對待疾病、預防疾病。生病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從大的方面來講,不外乎是業力現前(如殺生、邪淫等)、外邪入侵(惡神惡鬼、山精野魅侵擾)、四大不調(外在的氣候環境的失和所引起的內在四大不調)、情志失控(情緒、心態等心理方面的過激所造成的身體上的失衡)、飲食失宜(飲食失節,或者吃了不潔凈或者不該吃的東西)等。多數疾病之現前,並不是單純地由某一個原因造成的,更多的是多重因素疊加。所以,為了少受疾病之苦,我們平時需要在這些方面多加註意,比如,平時身體好的時候,就要嚴守五戒,勤於懺悔,常誦經咒,保持心態平和,注意飲食衛生和節度,日常起居要隨順氣候變化等等。這叫做「治未病」。

未生病時,要預防生病。已經生病了,該怎麼辦呢?

首先要及時治療,不要拖,不要硬撐。有些疾病,苗頭一現,如果能夠及時治療,身體很快就會康復。如果拖的話,病情就會轉移,深度地影響其他臟器的正常運轉,會越來越嚴重。所以,我們要記住,不要因為自己學佛了,就不治病。認為學佛了,有病不治,這是迷信或邪信。有病還是要治的,而且要及早治。

其次,已經生病了,在生病期間或治療期間,各種病苦已經現前,我們該如何應對呢?有兩個要點:

一是要面對它、接受它。必須明白,我目前所受的病苦,是我的業力之所感召,我們除了主動地去接受它之外,別無它法。我們要帶著懺悔的心去接受病苦,千萬不要試圖逃避。越想逃避,痛苦越熾盛。《無量壽經》中講,「人在愛欲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告訴自己,如果病苦能夠逃避,那就不叫業力、不叫因果了。因果就是自作自受,他人代替不得。我們首先要樹立這種面對、接受的意識。

二是在面對它、接受它的同時,單提一念,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平日所做的功夫上,或念佛,或持咒,或參話頭。注意,念佛、持咒的時候,不得存有試圖藉助佛力加持,逃避病苦的想法,不得把念佛、持咒當作是對治病苦的方法。念佛持咒時,如果把它當作對治的手段,幻想藉此能夠讓病苦減輕,這一念心就已經落在二邊當中,這樣以二邊的對治的心去念佛持咒,與諸佛菩薩的真如三昧的加持力是不相應的,其效果非常有限,甚至會越來越煩躁。

相反,病苦加身時,如果不生逃避病苦的想法,不生對治想,不生求佛菩薩加持想,以「甘心受罰」的平和的心態去接受病苦,在此前提下,再將全部注意力靠在一句佛號上、一句話頭上、一個咒語上——不用想念佛持咒靈不靈、病苦是否減輕,這一切都不用考慮——只是帶著接受的心、虔誠的心去念佛、去持咒,此外再別無第二念,這個時候,因為心沒有落在兩邊,最容易與諸佛菩薩的平等真如三昧力相應。恰恰是在這個時候,往往會發生奇蹟,病苦會減輕,輕安會現前。

另外,病苦現前時,如果輾轉反側、仍然無法入睡,這個時候就不要勉強自己入睡,最好的辦法就是盤坐起來,將被子圍好身體,這樣有助於提起正念。坐的時候,要以最放鬆、最省力的散盤的方式進行,不必刻意要雙跏趺。坐的時候,觀想這就是臨終的時刻,以一種全然放下的接受的心態,來單提自己的功夫,將全部注意力都靠在上面,其他的什麼都不要想了,告訴自己想也沒有用。在禪坐中,以接受病苦的心態去做功夫,你會發現,你的正念很容易提起,你的承受病苦的能力遠遠超乎自己的想像。

如果我們平時能夠比較自然地做到這一點,將來臨命終、四大分解時,你才有可能做得主。所以,我們平時要學會把每一次生病當作是臨終之演習,久了,我們就能遠離恐怖。

對於一個想即生解脫的人而言,生病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幫助提前消除業障,幫助我們打掉懈怠,幫助我們把功夫真正落在心地上,幫助我們能夠以正確、有力的心態面對死亡。

(完)

如何看待「佛系」熱?

問:明堯老師,最近「佛系」一詞成為熱點,還出現了相關片語,如「佛系青年」,並用「隨緣」、「都行」、「不爭不搶」、「無愛無恨」等詞加以闡釋。作為正信的佛教徒,當然知道佛教的智慧不是幾個詞就能全面闡述的。這種簡單的概括對普通人而言,又極易產生誤導。我們佛教徒面對這樣的現象,應該怎麼做呢?

明堯老師:網路上流行的「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追星」、「佛系90後」、「佛系生活」、「佛系少女」、「佛繫戀愛」、「佛系媽媽」、「佛系單身」、「佛系女生」、「佛系玩家」、「佛系女友」之類的片語,可以說是五花八門。

「佛系」一詞的大致意思是指處處隨緣、不苛求、不勉強、能夠讓自己快活輕鬆、既不傷害別人也不在意別人的、一種看淡一切的生活態度。這種生活態度,對於節奏快、競爭激烈、處在巨大焦慮感和緊張感的現代人來說,能夠起到一種緩衝和調節的作用。但它是一種相似佛法、快餐佛法、兌了水的佛法,或者說心靈雞湯。雖然它也吸收了佛教的一些觀念,但它並沒有把出離生死和大悲濟世當作追求的目標,更談不上以緣起性空和萬法唯心為指導思想,還在身心的苦樂之受中打轉轉。

這種網路上的相似佛法,一方面能夠給部分因緣成熟的人們帶來接觸佛法的機會、激發他們親近佛法的渴求,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可能導致另外一部分人對佛法的片面理解,誤導公眾對佛法的正確認識,好比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氣功熱一樣,其效應是好壞並存的。

對於這樣的相似佛法,我們佛教徒要保持足夠的清醒,既不要因急於弘法而對它們過分地迎合,也不要因為它們對佛法產生諸多誤解而過分地排斥它們。最好的態度是,我們正信的佛教徒要主動地去利用網路這個陣地,結合社會公眾的心理關切,學會用通俗的、大眾化、生活化的語言,來傳播純正的佛法,幫助他們用正確的方式來認識問題、解決問題。

(完)

摘錄於2017年12月生活禪讀書會師生問答

生活禪讀書會微課堂組

正法清流公眾號:zhengfaqingli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清流 的精彩文章:

凈慧老和尚:臘八——佛陀悟道的日子
宣化上人: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

TAG:正法清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