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方雨雪,服藥?妓圍?這是生活在南方古人的取暖方式?

南方雨雪,服藥?妓圍?這是生活在南方古人的取暖方式?

這幾天南方持續雨雪低溫天氣,對於好幾年沒有見到雪的南方同學們還是很開心的,但持續低溫,讓開心的南方小夥伴們也有些不開心了,不同於北方的小夥伴有暖炕,有暖氣,我們取暖基本靠抖。生活在南方的古人是怎麼禦寒呢?帶著好奇,去尋找答案,現在給小夥伴們介紹介紹。

一.穿什麼?

小夥伴們一開始就會想到是棉襖,好象是啊,古時沒有羽絨服,只好穿棉襖了。但是有一個壞消息,要告訴你們。棉花很早就有了,大概在二千年前就有了,但是當時不是用來做衣服,是用來觀賞的,棉花作為觀賞植物,後來才發現原來棉花可以做衣服。技術不過關,做成了衣服比絲綢還貴。想過沒有,棉衣貴過絲綢。那穿不起棉衣,綢衣穿什麼?

陶淵明在自傳《五柳先生傳》里說其「短褐穿結,簞瓢屢空」,「短褐」就是用粗麻布短上衣。也就是穿麻衣。你想想怎麼能暖呢,所以古人比我們抖的更厲害。

抖太久後,古人就想出方法了,做個夾層,中間放上東西。《禮記·玉藻》記載:「纊為繭,縕為袍,禪為,帛為褶。中間放一些蠶繭之類的,類似現在的黑心棉。也有壞人不放蠶繭:二十四孝里的周閔損,孔子的弟子,早喪母。父娶後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損,衣以蘆花。蘆花怎麼保溫啊,所以天天抖,越抖越厲害。

當年孔門的曾子也很慘,客居衛國時窮得10年買不起一件衣服,「縕袍無表」還有成語「捉襟見肘」就是說曾子。唉儒門難提當年窮

二、黃道婆是一個造福百姓的

是誰讓窮百姓穿得起棉襖呢?是黃道婆,元初著名的棉紡織家。袁隆平讓老百姓吃得起飯,黃道婆讓老百姓穿得起棉襖,他在上海附近教人制棉,傳授和推廣織造技術。所以老百姓很懷念他,給她立祠,尊稱為布業的始祖,老上海人都還知道一句童謠「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兩隻筒子兩匹布」說的是黃道婆。至此後,南方的老百姓有棉襖穿了。

三、不靠譜的的取暖方式

吃五石散取暖

這個最早是從曹操的義子何晏開始的,看過虎嘯龍吟的都知道有一個叫何晏的是和曹爽混在一起的,他的來歷也不簡單,曹操把他的老媽變成妾,他就順便成了曹操的義子。曹操對他不錯。後來在魏明帝死後,他和曹爽一起玩司馬懿,玩不過,反被司馬懿平了三族。他開創了魏晉玄學。從他以後五石散開始流行,王弼、嵇康、阮籍、謝靈運、陶淵明,這些大文人都服用,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向別人介紹如何「服散」,是不是很大跌眼鏡。服完之後,要寒衣、寒飲、寒食、寒卧,所以到了大冬天也就不怕冷了,反而會熱的受不了。這種習俗持續到了唐代,韓愈、元稹、杜牧是服用此葯的有影響的人物,是不是有些毀三觀了。

妓圍

再介紹一種奇葩的禦寒方式,這個發明人是李隆范,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和唐玄宗李隆基是同一輩人,後來為了避諱改名叫李范。妓圍就是他發明的,妓不是妓女,是自家的妓妾。他和李龜年是朋友,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恰是江南好景色,落花時節又逢君。

裡面說的岐王就是這個傢伙。每年冬季風雪苦寒之際,他就會讓妓妾一個挨一個嚴密地圍坐在他周圍形成人牆,「以禦寒氣,自呼為妓圍」,當自個感覺冷了就直接將手放到待女懷裡取暖,把待女變成了移動的暖爐,即擋風又供熱,他自個熱了,把待女妓妾凍的要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