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生兒破傷風

新生兒破傷風

新生兒破傷風是由破傷風厭氧芽孢梭菌由臍部侵入引起的一種急性感染性疾病。常在生後7天左右發病,臨床上以全身骨骼肌的強直性痙攣、牙關緊閉為特徵,故有「臍風」「七日風」「鎖口風」之稱。

破傷風傳播途徑:

(一)傳染源帶有破傷風桿菌的人和動物是本病傳染源。在通常情況下不引起疾病,僅在發生創傷並受到破傷風桿菌侵入時才會引起疾病。潛伏期2小時到數月數年。

(二)傳播途徑破傷風芽胞桿菌是土壤中常見菌群之一,在自然界分布極廣。破傷風桿菌廣泛存在於人類及家禽、家畜等腸道中,隨糞便排出體外而污染土壤,並隨土壤或塵埃經創傷或傷口進入人體。其感染方式主要有:

1、創傷感染:因外傷受帶有破傷風桿菌的泥土或其他異物感染。

2、臍帶感染:用不潔的器械切割臍帶,或用不潔的敷料處理臍帶,使臍帶傷口被破傷風桿菌污染所致。

3、其它感染:產道、耳道、拔牙、鼠咬和手術後感染等。

(三)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不會造成人群傳播,病人恢復後也不能產生病後免疫力。

(四)流行特徵遍及全球,多呈散發;有顯著的地區差異,且病死率高。

引起的原因:

發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時用未經嚴格消毒的剪刀剪斷臍帶,或接生者雙手不潔,或出生後不注意臍部的清潔消毒,致使破傷新生兒破傷風又稱「四六風」「七

日風」或「臍風」。通常是在接生斷臍時,由於接生人員的手或所用的剪刀、紗布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嚴密,臍部被破傷風桿菌侵入而引起。多數發生在出生後4-7天。破傷風桿菌為革蘭陽性厭氧菌,其芽胞抵抗力強,普通消毒劑無效,破傷風桿菌廣泛存在於土壤、塵埃和糞便中,當用該菌污染的器械斷臍或包紮時破傷風桿菌即進入臍部,包紮引起的缺氧環境更有利與破傷風桿菌繁殖,其產生的痙攣毒素沿神經干、淋巴液等傳至脊髓和腦幹,與中樞神經組織中神經節苷脂結合,使後者不能釋放抑制性神經介質(甘氨酸、氨基丁酸)引起全身肌肉強烈持續收縮,此毒素也可興奮交感神經,引起心動過速,血壓升高,多汗等。

破傷風癥狀:

伏期大多4~8天(3~l4天)。潛伏期與出現癥狀到首次抽搐的時間越短,預後越差。一般以哭吵不安起病,患兒想吃,但口張不大,吸吮困難。隨後牙關緊閉,眉舉額皺,口角上牽,出現「苦笑」面容,雙拳緊握,上肢過度屈曲,下肢伸直,成角弓反張狀。強直性痙攣陣陣發作,間歇期肌肉收縮仍繼續存在,輕微刺激(聲、光、輕觸、飲水、輕刺等)常誘發痙攣發作。呼吸肌與喉肌痙攣引起呼吸困難、青紫、窒息;咽肌痙攣使唾液充滿口腔;膀胱及直腸括約肌痙攣可導致尿瀦留和便秘。患兒神志清醒,早期多不發熱,以後體溫升高可因全身肌肉反覆強直痙攣引起,亦可因肺炎等繼發感染所致。經及時處理能度過痙攣期者,其發作逐漸減少、減輕,數周后痊癒。否則因越發越頻、缺氧窒息或繼發感染而死亡。

新生兒破傷風原因:

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時用未經嚴格消毒的剪刀剪斷臍帶,或接生者雙手不潔,或出生後不注意臍部的清潔消毒,致使破傷新生兒破傷風又稱「四六風」「七日風」或「臍風」。

1.發病原因

感染方式常為用未消毒的剪刀,線繩來斷臍,結紮臍帶;接生者的手或包蓋臍帶殘端的棉花紗布未嚴格消毒時,破傷風梭菌即可由此侵入,新生兒破傷風偶可發生於預防接種消毒不嚴之後,傷風桿菌不是組織侵襲性細菌,僅通過破傷風痙攣毒素致病;破傷風毒素是已知毒素中排位第2的毒素,僅次於肉毒毒素,其致死量約10-6mg/kg。

2.發病機制

(1)壞死的臍殘端及其上的覆蓋物使該處氧化還原電勢降低,有利破傷風梭菌出芽繁殖併產生破傷風痙攣毒素而致病,隨著毒素的釋放,產生毒素的細菌死亡,溶解,破傷風毒素經淋巴液中淋巴細胞入血,附在球蛋白到達中樞神經系統。

2)也可由肌肉神經結合處吸收,通過外周神經的內膜和外膜間隙或運動神經軸上行至脊髓和腦幹,此毒素一旦與中樞神經組織中的神經節苷脂結合,抗毒素也不能中和,毒素與灰質中突觸小體膜的神經節苷脂結合後,使它不能釋放抑制性神經介質(甘氨酸,氨基丁酸),以致運動神經系統對傳入刺激的反射強化,導致屈肌與伸肌同時強烈地持續收縮,活動越頻繁的肌群,越先受累,故咀嚼肌痙攣使牙關緊閉,面肌痙攣而呈苦笑面容,腹背肌當痙攣較強後,形成角弓反張,此毒素亦可興奮交感神經,導致心動過速,高血壓,多汗等表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海馨月嫂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早孕反應?應該怎麼辦?

TAG:北京海馨月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