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輩子保姆的她記錄了美國的黃金時代 在死後才被世人發現
著名的畫家梵高窮極一生,卻只在生前售出一幅油畫作品,直到他死後 11 年才真正成名,蜚聲世界,由此成為藝術界的傳奇。2009 年,一位芝加哥女保姆的去世同樣開啟了一段傳奇故事。
今天帶領大家走進 Vivian Maier 的光影世界,這位街頭攝影界的「梵高」生前默默無聞,直到離世後,人們從保姆的閣樓里發現大量街拍膠捲,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業餘攝影愛好者,從此走入人們的視野。
「Vivian Maier,她的一生只做了兩件事:攝影和照顧孩子。」
她是一位擁有傳奇故事的街拍聖手 Vivian Maier。1926 年在紐約出生,Vivian 於 20 世紀 50 年代定居芝加哥成為一名保姆。低調甚至有些孤僻的她彼時只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婦人,憑著對攝影的熱愛走上街頭開始了自己默默無聞的拍攝生涯。
Vivian 以保姆的身份終其一生,她拍下的近十萬張照片始終藏在自己的閣樓里,從未有人觀賞,從未公開發表,甚至很多膠片都不曾沖洗,直到去世連她本人也沒看過。
直到 2007 年某一天,一位忙著收集芝加哥歷史圖像的房地產代理 John Maloof,在當地拍賣行發現了一箱芝加哥街頭的黑白照片。
這些圖像簡單純凈,又不失幽默動人的細節。
無論是貼著玻璃窗的孩子,汽車上對視凝望的乘客,空地上無所事事的黑人。
一系列日常的圖景卻散發著震撼人心的力量,驅使 John 去尋找這箱照片的拍攝者。
然而戲劇性的是,當他在 2009 年終於找到 Vivian 並打算前往拜訪時,Vivian 已於此前不久離開人世。
此後,Vivian 的照片被人們發現,這位靜默的天才從上個世紀 50 年代起走上街頭開始攝影,在一生中累計拍攝超過十萬張照片,它們大多拍攝於 1950-1990 年代,記錄下近半個世紀美國街頭的變遷。
世人驚嘆於這位職業保姆拍攝的作品,《紐約時報》在鏡頭專欄的評論里將 Vivian 評為美國最富有洞察力的街拍攝影家之一,每當有新的照片在網上貼出時,都會在其攝影追隨者的群體中引起轟動。
她的大部分作品創作於芝加哥和紐約,這些照片忠實地還原了上世紀 5、60 年代的美國都市生活。
彼時剛剛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球尚處在戰後恢復階段,美國卻迅速進入騰飛發展的黃金年代。
街道邊成功富裕的美國人西裝革履,裝扮精緻的名流貴婦款款而行。
就在他們經過的商店門廊邊,依舊不乏卑躬屈膝的擦鞋童工……
低眉順目的女僕,窮困潦倒的乞丐……
Vivian 用鏡頭記錄下聲色犬馬的世界,同時又在縱情狂歡的畫面之外描繪出隨時可能衰敗的城市跡象。
Vivian 在街拍的過程中也會通過各種巧妙的構圖將自己融入畫面里,在這些自拍的照片中,她總是戴著黑色帽子,披一件男士夾克,眼神剛毅,一臉自信甚至於自傲地以旁觀者的姿態記錄世界。
這樣的性格讓 Vivian 成了一名出色的觀察者,她的作品總能抓住了城市富有生氣的一面,並在不可思議的瞬間按下快門。
同為一座迅速崛起的城市,芝加哥與紐約都有著大量的移民,不同的民族與文化帶來層出不窮的都市景象。而 Vivian 最擅長的「把戲」便是將這些世間百態描摹得酣暢淋漓、栩栩如生,掃描出一個時代的都市肌理。
鏡頭下的主人公們在她的框景中表現出各自鮮明的性格特點,高貴、無助、冷漠、調皮、驕傲、脆弱、敦厚、滑稽……卻無一例外保持著獨立人格的尊嚴,這些個體上演著富有戲劇性的一刻,毫無保留地展示出城市鮮活的氣息,叫人回味。
實際上,儘管在 5、60 年代,街頭攝影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但是女性攝影師依舊罕見,走出影棚進行街頭拍攝的女性更少。在這種環境下,Vivian 不僅扛著相機拍下城市各個階層的社區街頭,更難能可貴的是她站在一名保姆的視角進行紀實攝影。
她的相機里,展現了自己僱主所處的上層社會,以及在這類家庭出生成長的公子和千金的富足生活,甚至於赫本也曾出現在她的鏡頭裡。
同時,勞動者的身份,女性天然的柔情,讓她得以一視同仁地記錄下街頭貧困孩子的世界。
究竟是什麼組成了美國?大概這是每一位攝影師在美國街拍前都應思考的問題。如此龐大的命題,在 Vivian 的世界裡卻有著直接、全面且根本的答案。
在加州藝術學院任教的攝影家 Allan Sekula 如此評論,Vivian 的照片「既有街頭生活的多元性,又有街頭生活那種特殊的平民的活力」。她用相機將自己對於美國城市和生活的感悟與街頭故事結合起來,記錄了一個時代。
TAG:旅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