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許潤三:衷中參西不忘本

許潤三:衷中參西不忘本

本文來自《健康報》微信公眾號「文化與健康」

作者:王寧

國醫大師、中日醫院許潤三教授

少年患病,親身經歷求醫問葯之艱辛;青年學醫,只為用中醫手段解除鄉親病痛;中年執教,一心把臨床絕技傳予後人;年逾九旬,至今仍不輟門診,堅持工作在臨床一線……許潤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不悔初心。2017年,他當選為國醫大師。

結緣中醫

刻苦研習勤于思考

上世紀20年代,許潤三出生於江蘇省阜寧縣。那是個兵荒馬亂的年代。父親一直在大戶人家做長工。即使在缺吃少穿的日子裡,也沒有放棄對他的教育,認為只有知識才能改變窮苦人的命運。父母省吃儉用就是希望能夠給孩子提供念書的機會。許潤三5歲即入私塾讀書,苦讀10年考入洋學堂就讀小學六年級, 畢業後又考入當時的蘇北聯中(又名抗日大學),後因軍閥混戰未能讀完中學。

農村有句古話叫「小病拖,大病扛」。「窮人真的生不起病。」許潤三回憶說,他自幼體弱多病,在15歲和18歲時得過兩場大病,第二次病得尤其厲害。渾身水腫,身上長了很多膿皰瘡,後來出現了昏迷,時間長達48小時。「當時父親就覺得看病真難,找到能看大病的醫生更是難上加難。」很多醫生都對許潤三的病束手無策。後來在機緣巧合之下,父親尋訪到了當地名醫崔省三,他用中藥把許潤三給救活了。

「你還是學點實用的營生手藝吧。這比什麼都強。」許潤三記得,大病初癒後,父親便勸自己棄讀從醫,而自己也深切體會到看病的艱辛,便遂了父願,拜在了崔省三先生(崔省三先生是清代名醫趙海仙的弟子)的門下,開啟了自己的中醫之路。

那個年代,中醫多是以家傳、師承等形式傳承下來,師徒之間講究默契配合。為了能原汁原味地承繼師傅的經驗,學徒常常要寄宿在師傅家中。許潤三說,白天跟師學習、記錄脈案,晚上則抽空揣摩脈案、背誦中醫經典名著,還要照顧師傅一家的飲食起居。儘管如此,他仍擠時間讀了不少老師的家藏醫書。目睹老師治療疾病的驗案,許潤三感受到中醫療效的神奇。「雖然很辛苦,但卻很有收穫。」許潤三感慨道。

學徒4年後,1953年,許潤三響應政府號召,與當地4位西醫聯合開設了阜寧縣新溝區聯合診所,如願當起了坐堂醫。行醫之初,許潤三並不自信,每日診病時必拿著老師的脈案,看證拿脈後索案下藥。每晚要悉心思索白天的脈案是否合理,翻閱醫學文獻以印證自己的看法。即使這樣學習,許潤三仍然覺得不解渴,同年他進入鹽城地區中醫進修班學習現代醫學技術。眼見病人慢慢多了起來,很多人對他脫產學習的做法並不理解。「我就是想多學點知識,更好地用中醫手段看病。」許潤三的回答擲地有聲。

甘為人梯

啟發學生善於領悟

1956年,南京中醫學院醫科師資班招生,他榜上有名。在一年的時間裡,他系統地學習了四大經典,並聆聽了當時名醫們的臨證精華講座。畢業後,因表現突出、成績優異,許潤三被分配到北京中醫學院任教。

許潤三在給弟子上的第一堂課上,必定會說:「讀醫書之先,需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功課補一補。補課之後,讀經典書籍則變成一件相對容易的事,採用循序漸進、學用循環(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等不斷交替)的模式,才是最切實有效的方法。在熟讀的基礎上,每日在臨床實踐中反覆揣摩,方能達到真正的融會貫通,才能有自己的見解。」

人的認知有「先入為主」的特點,所以許潤三在校任教期間一直呼籲中醫藥大學的課程安排應是「先中後西」,而且須強化中醫課程,從四大經典開始。「應該讓中醫概念深入學生內心,之後再適當開設西醫課程。否則很容易造成西主中隨,這樣就會出現廢醫存葯的危險。」許潤三憂心道。

許潤三對自己很嚴苛,他認為作為一名中醫,「終生讀書,刻苦研讀中醫古籍」是必須做好的事。每天中午,他都要拿出書來讀,一看就入迷。有一天中午,他正在看書,夫人走進書房叫他去吃飯,他摸摸自己的肚子,然後頭也不抬一下就說:「我已經吃過了呀。」「你這個獃子,看書看得連中午飯也忘記吃了。」夫人調侃道。如今,他的床頭案上仍常放有中醫典籍。

「許老師喜歡做事認真、學習刻苦的學生。」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婦科主任醫師辛茜庭回憶,自己剛跟老師學習時,老師就下了「死命令」:每天必須寫讀書筆記、寫學習心得。許潤三常把「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掛在嘴邊,認為筆記和學習心得能夠促進更深層的學術問題的發現和思考,使讀書效果由學習向提高,由傳承向創新發展。

許潤三還要求學生「勤學善悟」,一定要到臨床中去,考慮方子用出去後的療效。有療效要悟,沒有療效也要悟。「下了門診,在回病房的路上,許老都會抽查學生們近期有沒有提高,有沒有懈怠。我們每個人心裡都直打鼓,既想能被老師提問,又怕回答不能讓老師滿意。」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婦科原主任趙紅說,徒弟們學習都很用心,暗自較著勁,擔心被別人比下去。如今,許潤三已經培養了多位婦科人才,其中有碩士研究生3名,徒弟5名。他們中有的如今已經成為國內婦科界的專家甚至是學科帶頭人。

直面頑疾

多學經驗大膽嘗試

許潤三教學上有一套,臨床診療也不含糊。在慕名前來就診的患者中,比例最大的是婦科疑難病——不孕症。中醫學科這麼多,為何許潤三鍾情於婦科呢?許潤三說,這源於他的臨床治療實踐。

那是許潤三還在阜寧縣當醫生的時候,有一位周姓的女患者連續4次妊娠分娩的皆是女孩,丈夫對其不予重視。有一次產後,丈夫命其下地幹活,因勞累、受涼,感冒後出現高燒、頭暈,摔倒後出現抽搐、昏迷及眼、口、鼻出血,家屬不聽許潤三的勸阻,聽信了兩位老中醫的論斷,採用發汗、祛風的藥物進行治療。次日清晨,病家又敲開了許潤三的家門,被告知病人身體發涼,再請許醫生看看。許潤三再次上門,仍堅持養血祛風法。患者服用十全大補湯加防風、羌活送服至寶丹開竅,當晚即已蘇醒。「從那以後,我對中醫婦科更加熱愛,遇到婦科病人,也尋求古書尋找治療之法。」為了提高婦科臨證水平,他還勤學了《金匱婦人三篇》、張景岳的《婦人規》等書籍。

上世紀70年代開始,許潤三將研究重點放在了西醫療效較差的疾病上,如輸卵管阻塞、閉經、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當時有人指責他「破壞計劃生育」,許潤三卻說:「一個女人不能生育往往影響家庭的幸福、和睦,如果因此而離婚則會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那時起,許潤三就將研究領域由內科轉向了婦科,一干就是一輩子。

「上學的時候,老先生們常提到胞宮、胞脈、胞絡,三者是婦科學中常用的三個術語,但並沒有輸卵管阻塞不通的病名,那個年代也沒有現在所謂的輸卵管不通一說。」許潤三犯了難,如何用古方、古法去治療今病呢?是否可以把古之病名與現代的疾病聯繫起來?他翻閱了《內經》等古書,在《素問》看到這樣兩句話:「胞脈上繫於心」「月事不來,胞脈閉也」。許潤三認為,胞脈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指分布於胞宮上的脈絡,主要指沖任二脈,相當於現代醫學子宮上分布的動靜脈。而狹義胞脈則相當於西醫的輸卵管。正如朱丹溪所云:「子宮上有兩歧,一達於左,一達於右。」此兩歧即指輸卵管。因此,輸卵管的概念及功能應包括在中醫狹義的胞脈之中,輸卵管的病變亦與中醫胞脈的異常改變相對應。輸卵管的病理機制即是胞脈的閉阻不通。由於胞脈閉阻,導致兩精難於相搏,而致不孕。

許潤三除了對中醫古籍溫故知新外,還喜歡讀近代名醫的醫案、心悟等。他常常把老先生們的經驗在臨床中進行嘗試。如他看到章次公治療出血善用瞿麥、益母草,他也把這兩味藥用於功血的病人;魏龍驤老先生用生白朮治療便秘,許老也常將其用於婦科諸疾伴便秘的患者;張山雷以貫眾清熱治療帶下病,許潤三帶下的方葯中亦常加此葯。他以求知若渴的心情向名醫大家學習,多臨床、多跟師、多積累,遇到問題會記錄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待有機會再向老師們請教。「如果說,我比別人少走了一些彎路,那是因為我不排斥別人的有效經驗,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許潤三說。

勤於臨證、善於思考,許潤三在多年的臨床中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形成了「許潤三中醫婦科臨床學術思想體系」。這一思想體系充實、完善了現代中醫婦科學理論。

許潤三治療婦科病注重肝、脾、腎三臟,尤其重視從腎論治。他認為,儘管婦科經帶胎產等特有疾病是通過沖、任、督、帶,尤其是沖、任二脈直接或間接的損傷表現出來,但沖、任、督、帶的功能實質上是肝、脾、腎三臟功能的體現。因此,補腎、調肝、健脾應是婦科病治療大法。

「我一生最以為豪的,是運用中醫成功治療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許潤三最先提出了對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應採用辨證與辨病有機結合的治療方案,運用中醫理論系統地論述了輸卵管阻塞的病因、病機,並確定了中醫病名、診斷要點和特色療法,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中醫診療規範。

在此基礎上,許潤三還潛心研究各種婦科疑難疾病,在臨證中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多年來,經許潤三治癒的不孕患者數以萬計。1999年,許潤三在美國進行學術交流期間,曾遇到一位36歲的台灣婦女,她患輸卵管不通多年,曾花費9萬多美元做過8次試管嬰兒,均不成功,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找到許潤三。經服36服湯藥後,她竟奇蹟般地懷孕了。臨床50餘年,許潤三內、婦、兒、外科兼擅,尤對中醫內科、婦科病有豐富經驗,醫界恆以「內婦臨床家」相許。

發展中醫

辨證論治不能丟掉

許潤三主張西為中用,衷中參西,發揮中醫學的特色和優勢。「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找中醫看病,服用中藥,中醫中藥的發展前景很廣闊。但現在有一個令人擔憂的傾向是,許多年輕的中醫師只看西醫的書,很少看中醫的書,在臨床上被西醫理論捆住了手腳,只知對症治療,忘記了辨證論治這個根本。」為此,許潤三曾贈言學生:「辨證論治乃中醫之特色,丟掉了它,也就不稱其為一個真正的中醫。」

許潤三認為,西醫在解剖、生理、病理、診斷、搶救、判斷預後等方面,都可藉以彌補中醫學之不足。

在臨床上,許潤三總是積極利用現代化的診斷手段。據辛茜庭介紹,現在有了新的檢查方法,許潤三都會去問問:「開這個化驗單是查什麼的,查出來西醫怎麼治?」年輕的醫生們很不理解。按理說,以許潤三如今的名望、成就,可以「吃老本」了,為什麼還要堅持學習呢?「西醫能治的我們要能治,西醫不能治的,我們也要想辦法治,不能被西醫遠遠地甩在後面。」許潤三說。

「中西醫兩大學科各有所長,應互相取長補短。」在治療上,許潤三推崇張仲景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方證對應相結合的理論思想,並在此基礎上發揚創新,賦以新意。由於輸卵管阻塞患者在臨床上多無特異性癥狀,常因多年不孕,經西醫檢查而被發現,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這種中醫診斷無特異性癥狀,如「卵巢囊腫」「輸卵管阻塞」等病,但B超或輸卵管造影可發現陽性指征,許潤三提倡「無症從病」,以局部辨病治療為主。而有些病,西醫檢查無陽性指征,如一些婦女白帶多,質清稀,但陰道塗片無異常發現,他治療上則「無病從證」,以中醫辨證治療為主,為有針對性的用藥提供了科學依據。

「西醫的診斷可作為中醫治療前後療效對比的證明,易獲得醫學界的認可。」但許潤三並不贊成用研究西藥的方法來研究中藥。「那樣就把中藥的多功能變成了單功能。」許潤三拿黃連舉例,「本來黃連能治療幾十種病,但現在經提純後的黃連素僅用於治療腹瀉。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精髓所在,一個方子的功效絕不是單味藥物功效的簡單疊加。」許潤三在處方用藥時強調合理配伍,反對中醫人用西醫觀念開處方。

治病救人

視患如親不求回報

27歲開始行醫,從青年到耄耋老人,許潤三始終牢記著醫訓:「濟世活人,不乘人之危。」他收取診費不乘人之危,更不索取重謝,不論地位高低,不論貧富貴賤,他都一視同仁。對於經濟條件不好的患者,他更為熱情,悉心診治,有時候甚至分文不取,深得患者稱頌。

許潤三也遇到過很多態度不好的患者。對此,他總是說,現在的女性很不容易,面臨著生活和工作的雙重壓力,尤其是職場女性長期處在緊張、易怒、憂思、抑鬱等不良情緒狀態中,因此很敏感,也很脆弱,「找到了我,就是把生命交給了我,是對我最高的信任,我要對她們負責」。

不久前,許潤三在門診遇到一個20多歲的女患者。因為嫌胖,她每天只吃水果節食減肥,一段時間之後,出現了營養不良性閉經。「看了兩三次,女孩月經還沒有來潮,她父母見到我就急了,各種難聽的話不絕於耳,講道理也聽不進去。」許老說,面對跟自己「較勁」的病人或家屬,需要更多的耐心開導,要讓他們知道:即使對症下藥,療效顯現也需要一個過程。不能跟他們置氣,更不能跟他們吵架,吵架會加重病人煩惱,加重病人病情。

「人總是通情達理的。如果話說到了,患者的思想工作做好了,患者也就樂觀起來了,不愁沒有療效。」許潤三說,醫生每天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治病救人是愛的事業,醫生要懷有一顆寬容之心對待患者,就像父母對子女一樣,不求回報。

向上滑動可以預覽

對話

中醫的未來在教學

記者:您執教多年,對中醫教育一定很有心得。曾有人說,中醫藥大學現在用的教材培養不出真中醫。您是否認同這種說法?

許潤三:現行的教材編寫都是按病進行辨證論治,看著似乎體現了中醫特色,但實則臨床實用性非常差,因為證型和方葯都是根據書本而寫。寫教材,應該在臨床中寫,而不是坐在圖書館裡寫。中醫教材編寫中有太多的推測性癥狀,故而被西醫譏諷為缺乏硬指標。實際上,問題出在編寫人員身上。

記者:根據您的經驗,中醫教材怎麼編才更有利於人才培養?

許潤三:中醫疾病的主症不能寫成八股文,進行一系列的羅列。一個疾病的主症,可以為癥狀,可以為脈象,可以為舌苔,不一而足,應選用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疾病實質的現象作為臨床主症,而次症可以簡要列出。例如婦科崩漏,出血期的脈象應是辨彆氣虛、血熱的關鍵,而癥狀和舌象只應作為參考。中醫描述血熱的典型癥狀,多為血色鮮紅,面赤口乾,尿黃便干,舌紅等。但在婦科臨床發現,部分血熱出血病人並無上述癥狀,而因出血量大,病程長,就診時常表現為一派貧血徵象,如面色蒼白,顏面下肢浮腫,頭暈乏力,舌質淡嫩等,若僅以全身癥狀加以辨證,會有一部分陰虛血熱患者被誤辨為氣虛症。因此,出血期的辨證應以脈象為主,而癥狀和舌象只應作為參考。

有些疾病,術語雖然是現代醫學的概念,但從中醫治療學來說,可以明確列出作為主症來論述,如妊娠眩暈主症為:高血壓、蛋白尿等。這樣的好處是主症明確後,談及治療更加容易理解和把握。妊高征中醫稱為「眩暈」不科學,因為低血壓、美尼爾等都可以出現眩暈的癥狀。因此「高血壓」一詞比較科學,此時需要中西醫合參。

此外,現在各科臨床上有不少非常有效的古方和當今醫家經驗方,多數經驗方都是醫家由博返約、去粗取精而形成的,非常有臨床實用價值,可以給學生作為重點推薦。

記者:不少人認為現在的中醫教育令人擔憂,您怎麼看?

許潤三:中醫教育關係著中醫未來的發展。中醫院校的學生被西醫同化的現象的確非常令人擔憂。「師帶徒」是非常好的中醫教育模式,但是帶徒也缺乏規模效應。現在的基礎課與臨床課嚴重脫節,基礎課講的東西在臨床用不上。因此,院校教育更加需要從源頭做起,做好課程的統籌安排。如果不在教學這一塊下工夫,中醫的未來是非常讓人擔憂的。

樂觀心態成就非凡人生

著一身白大衣,眼睛微眯著,笑容可掬,腰板倍兒直,走起路來也算靈便。因為之前做過功課,記者一眼便認出了許老。這位91歲高齡的老人,談吐不凡,話語中流露出的樂觀如冬日暖陽,有種溫和卻堅定的力量。

許老把自己的好身體歸功於好心態。這位堪稱大家的醫者,並無鬥志昂揚的座右銘,只把這句「凡事只求過得去,此心需要放平來」作為人生信條。女性患者多有肝鬱氣滯,脾氣不太好,許潤三告誡眾弟子少跟患者置氣,因為「她們是病人」。

由於名聲在外,絡繹不絕的患者通過各種途徑求診於許潤三。「面對那些被西醫判了死刑的重症不孕患者,我心裡也沒底,但我願意為了她們試一試。」許潤三並不擔心哪天失手,損害了自己的名聲。他時常說:「吃飯要吃到最後一口才能飽。治療婦科疑難雜症也一樣。需要給予更多耐心和細心調養。」

許潤三的豁達樂觀影響著眾弟子。如今,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婦科傳承了許老中醫藥治療輸卵管不通的絕活。治療周期以療程計算,3個月一個療程,3個月後的受孕有效率是60%,半年能達到80%。

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婦科原主任趙紅回憶說:「我們上學的時候,許老就經常說,人活一輩子,高興的事少,如意的事少,得自己找高興的事。」許潤三把看病當成最高興的事,九旬高齡仍然堅持出診。「看病的時候,會覺得社會還需要我,我還沒有脫離社會。」許老說。

看得開,閑不住,這樣的好心態滲透在許潤三70年的行醫生涯中。「閑暇時,斟一壺暖茶,手持一本『雜書』,晚上喝上一兩高度白酒,好不愜意。」許潤三口中的「雜書」,既指中醫各家學說典籍,也包括他喜歡的武俠小說。

比起現在的年輕人,許潤三遠離喧囂,卻知足常樂。

許潤三小傳

1926年10月出生,國家衛生計生委中日友好醫院主任醫師、終身教授、碩士生導師、第三屆國醫大師。先後被列為三批師帶徒老中醫,承擔三批徒弟的帶教工作。1992年,國務院為其頒發政府特殊津貼。2007年,獲得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2009年,許潤三名老中醫工作室獲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首屆名醫工作室」稱號。2011年,許潤三獲「北京市名老中醫傳承獎」。

從醫70年來,創建了「許潤三中醫婦科臨床學術思想體系」。這一思想體系,在中醫婦科基本理論、中醫辨證辨病理論、中西醫結合辨治規範、方證對應理論等方面,充實、完善了現代中醫婦科學理論。他提出了對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應採用辨證與辨病有機結合的治療方案,運用中醫理論系統論述了輸卵管阻塞的病因、病機,並確定了中醫病名、診斷要點和特色療法,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中醫診療規範,填補了中醫在治療輸卵管阻塞方面論述及治療的空白。曾主編或參編《中醫婦產科學》等學術專著5部,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多篇論文在國內外獲獎。

服務號:中日友好醫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日醫院企鵝號 的精彩文章:

中日醫院崔勇教授:關於銀屑病,需要知道六個「不」

TAG:中日醫院企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