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聚焦2017年中國人口學研究:中國人口湧現出哪些新問題?

聚焦2017年中國人口學研究:中國人口湧現出哪些新問題?

2017年中國人口學研究:以解決人口問題為目標

作者:翟振武 鄒華康

2017年是中國人口形勢發生重大轉折和變化的一年。受「全面兩孩」政策影響,2017年中國出生人數繼續保持在1700萬以上,生育的二孩數量超過一孩數量,生育形勢發生重大轉變。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2017年中國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佔總人口的17.3%,勞動年齡人口規模繼續萎縮。雖然中國流動人口規模趨於穩定,但流動時間延長,流動人口內部結構不斷變化,人口流動的模式與方向也在發生轉變。當前,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較之過去有所下降,「全面兩孩」政策的效果正在逐步釋放,中國人口發展面臨的宏觀經濟與政策環境發生轉折。圍繞中國人口湧現出的新問題和面臨的新形勢,中國人口學研究的焦點聚集在轉折與變化上,湧現出一批前沿性的學術成果。

深入探討生育水平

關注政策調整影響

中國整體的生育水平究竟如何,是中國人口學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問題。2017年,人口學界在這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基於近年來人口抽樣調查數據直接匯總結果,有學者認為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已經處於世界最低水平,以2015年為例,有學者認為當年中國總和生育率為1.05,對應的出生人數僅有1100萬左右。還有學者利用其他數據或分析方法進行研究,發現過去幾年中國的平均生育水平在1.6左右,甚至更高,遠遠沒有低到1.05這樣不可思議的水平,尤其是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以來,中國出生人口規模連續兩年保持在1700萬人以上,對應的生育率也是近年來相對較高的水平。實施「全面兩孩」政策雖然能夠在短期帶來生育水平回升,並使生育水平在高點附近維持一段時間,但從長期來看,中國生育水平還將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而緩慢下降。伴隨著生育政策的調整和中國生育水平下降,中國人口的生育模式也發生了變化。多位學者均發現,在全部出生人口中,二孩所佔比例近年來穩步提升,這種現象在生育政策調整之後表現得更加突出,這主要是歷年堆積的育齡婦女在政策放開的幾年內集中生育二孩導致的。

「全面兩孩」政策雖然將生育二孩的選擇權交給了個人,但不同群體的二孩生育意願差別很大,女性還面臨著生育和就業之間衝突加劇的困境。在二孩生育意願與行為方面,學者們的研究結論類似,可以概括為社會經濟地位極高和極低的兩部分群體生育二孩的意願與比例都比較高,而社會經濟地位處於中等位置的群體較低。還有學者發現,「全面兩孩」政策對女性就業會產生多種不利影響,包括求職難度上升,薪酬福利下降,甚至是被迫退出勞動力市場。為此,學者們建議在實施全面兩孩政策的同時,還需要完善生育保障制度,發展托幼事業,完善產假制度,幫助女性應對就業與生育之間的衝突。

積極應對老齡化

保持經濟長期穩定

全面併科學地把握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與長期趨勢,是研究老齡化相關問題的基礎。有學者對中國2015—2100年老齡化趨勢進行的預測顯示,「全面兩孩」政策無法逆轉我國老齡化的長期趨勢,我國老年化程度將在21世紀前半葉快速提升,之後逐漸放緩。

健康問題一直是老齡化研究的重點。根據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的血檢數據,有學者構建了老年人的生理年齡測量,以此來衡量老年人的真實生理健康狀況,彌補了日曆年齡和自評健康狀況等指標在衡量老年人真實健康狀況時的缺陷。此外,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也得到了學者們的關注。相關研究表明,適量的「向下」代際支持行為、與子女同住和良好的社區環境都會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為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學者們就完善我國養老體系提出了很多新的建議,這些建議大致可概括為六個方面。一是對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進行改革,推進全國統籌,並加快基金體制從現收現付制向基金積累制轉變。二是對無家庭依靠的老年人,政府應提供兜底的養老服務。三是要順應我國孝文化和家庭文化,發展居家養老,儘可能發揮家庭的養老功能。四是在機構養老發展方面,要破解養老機構發展的人員、用地、資金等一系列瓶頸。五是強化農村養老服務的供給體系和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制度等薄弱環節。六是隨著未來老年人受教育水平和財富水平提升,探索實施智慧養老和以房養老等新興養老模式。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和金融市場的影響日漸受到關注。雖然不同學者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數據有所差別,研究結論並不完全一致,但還是取得了一些共識。第一,人口老齡化會通過降低勞動力的數量和比重,提升社會養老負擔等路徑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第二,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是有限的,但也應該未雨綢繆,制定應對老齡化的綜合對策。關於人口老齡化對於金融市場的影響,學者們則認為老齡化會導致金融資產回報率的下降,但並不會導致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

把握人口流動新動向

聚焦戶籍制度改革

2017年,雖然我國流動人口的規模小幅下降,但流動人口在流入地長期居留意願逐步提升。有學者發現,流動人口的長期居留意願整體上是提升的,但在不同群體之間表現出差異,具體為女性居留意願高、高人力資本水平的群體居留意願高、高收入的群體居留意願高。除了居留時間延長和居留意願的提升,流動人口的人力資本水平和職業地位也有所上升。有學者研究發現,農民工在行業內部的職業垂直流動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甚至有部分農民工打破行業分割,進入國有單位就業,並成長為管理人員或技術人員,人力資本水平對農民工能否實現職業上升有顯著影響。這反映出我國流動人口群體的勞動就業狀況逐步改善,並且這種改善能夠通過流動人口自身的努力實現。在我國流動人口中,已經有大批流動人口是在城市出生長大的,他們雖然沒有城市戶籍,但生活方式和教育經歷與城市居民已經相差不大,以往指代這一部分流動人口的「新生代農民工」概念需要更新,有學者提出用「二代流動人口」概念替代「新生代」概念,並給出了界定二代流動人口的具體標準,並建議在今後的人口普查和抽樣調查中對此進行專門識別。

流動人口內部出現的新趨勢,為流動人口融入城市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而戶籍制度的存在卻將流動人口排擠在城市公共服務體系之外,既不利於流動人口的生存與發展,也阻礙我國新型城鎮化的推進,亟須進行改革。有學者認為,應該在全國層面實施戶籍制度改革並放寬落戶條件,有效吸引人口遷入大城市。也有學者認為,戶籍制度改革並不能惠及受教育水平較低的人群,在戶籍制度改革的同時還需要配合居住證制度等來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而完善城市布局,將中小城市做大、做強,並妥善安排農業轉移人口。

完善家庭支持政策

構建家庭友好型社會

近年來我國家庭規模不斷縮小,家庭結構不斷簡化,核心家庭的比例不斷下降,單人家庭和空巢家庭的比例不斷上升,有些家庭因為人口流動而無法團聚,家庭的養老功能弱化十分嚴重。有研究指出,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下,家庭養老正因此而面臨危機,為此,政府應該對有老人的家庭出台相關支持政策。在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後,大量堆積的育齡婦女會在短時間內生育二孩,產生大量的幼兒照料需求,對家庭的育兒功能會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學者研究認為,必須完善相關政策,比如延長陪產假和育兒假,發展3歲以下幼兒正式照料服務等等,來增強對家庭的支持。未來,人口學研究應更多地關注家庭,研究家庭,推動我國公共政策轉向家庭視角,構建家庭友好型社會,促進家庭功能發揮,實現家庭和諧發展。

2017年的中國人口學研究,緊緊圍繞我國人口出現的新趨勢與新特點,以解決人口問題為目標,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但各類研究稍顯分散。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未來中國人口學研究可能會在宏觀性、戰略性和整體性方面有所加強,取得更多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演員也要練就聲音的「演技」
《英語世界的早期中國哲學研究》出版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