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大公司最新動態:三星集團繼承人李在鎔被改判緩刑獲釋,博通提高對高通收購報價

全球大公司最新動態:三星集團繼承人李在鎔被改判緩刑獲釋,博通提高對高通收購報價

韓國上訴法院決定釋放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副會長李在鎔(Lee Jae-yong)。首爾高等法院2月5日對李在鎔行賄案作出二審判決,推翻一審作出的5年刑判決,判處李在鎔有期徒刑2年半、緩刑4年。現年49歲的李在鎔自2017年2月起即被羈押。該判決可能會由此結束韓國最大企業帝國三星(Samsung)的領導人真空狀態。自從2014年李在鎔的父親、三星董事長李健熙因心臟病而失去行為能力後,李在鎔就成為了三星的實際領導者。

博通(Broadcom)將收購半導體製造商高通(Qualcomm)的報價從原來的70美元/股提高至82美元,並稱這是最好以及最終的報價。該報價對高通估值1213.9億美元。但前提條件是,高通以當前給出的每股110美元的報價收購恩智浦半導體(NXP),或者是終止該交易;同時,高通不能推遲即將於今年3月6日召開的年度股東大會,也不能休會。博通去年11月份向總部位於加州聖迭戈的高通發出1,050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收購提議。

調研公司國際數據公司(IDC)稱,從第四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角度看,蘋果公司(Apple Inc.)令三星電子黯然失色。IDC的數據顯示,第四季度蘋果智能手機出貨量為7,730萬部,同比增長19.2%;三星智能手機出貨量為7,410萬部,同比增長18.4%。華為(Huawei)、小米(Xiaomi)和Oppo出貨量躋身前五。總的來看,第四季度智能手機發貨量下降了6.3%。

小米旗下生態鏈企業華米已選定在紐交所掛牌交易。華米將在首次公開招股(IPO)中發行1000萬股美國存托憑證,最大募資額為1.38億美元。數據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華米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為650萬件;2017年前9個月,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達1160萬台;截至2017年9月30日,自公司2013年成立以來的設備出貨量達到4530萬台。

正在推進經營重建的日本顯示器(JDI)的資本合作談正在走向長期化。原定在3月底之前談判達成協議,預計將推遲至4月之後。談判走向長期化的原因是與中國企業等推進的出資談判陷入僵局。當前JDI的訂單預期也出現改善跡象,將一邊調整出資條件一邊繼續推進合作談判。目前JDI正分別與中國的京東方科技集團(BOE)、華星光電(CSOT)、維信諾顯示技術以及台灣鴻海精密工業等企業推進談判。

阿里巴巴集團、文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與萬達集團在北京簽訂戰略投資協議,阿里巴巴、文投控股以每股51.96元收購萬達集團持有的萬達電影12.77%的股份。其中阿里巴巴出資46.8億元、文投控股出資31.2億元,分別成為萬達電影第二、第三大股東,萬達集團仍為萬達電影控股股東,持有48.09%的股份。萬達集團表示,轉讓萬達電影股份主要是為萬達電影引進具有戰略價值的股東,並非單純回籠資金。

優步(Uber)和Alphabet旗下谷歌(Google)的分支Waymo兩家無人駕駛汽車研發領域的重頭公司之間的訴訟案定於周一在舊金山開庭。Waymo向加州北區聯邦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優步2016年支付約6.8億美元收購無人駕駛卡車公司Otto之後,竊取了Waymo的無人駕駛汽車設計機密。Otto的創始人Anthony Levandowski曾經是谷歌的明星工程師。

日產汽車(NISSAN)計劃未來五年通過合資夥伴在中國投資600億元人民幣(95億美元),以期躋身中國汽車製造商前三強之列。日產和東風周一稱,計劃在2022年以前將中國市場汽車銷量從去年的150萬輛提高至260萬輛。日產打算通過側重電動車及啟辰(Venucia)汽車來達成這個目標,預計這兩項業務需求將大幅增加。公司亦致力於拉高輕型商用廂型車和卡車的銷量。這項策略當中包括維持日產品牌及公司高端品牌英菲尼迪(Infiniti)繼續增長。

為配合汽車製造巨頭轉型發展電動汽車(EV),日本的零部件廠家也紛紛致力於加強EV用產品的研究與生產。日本特殊陶業公司力爭實現EV用「全固態電池」的實際應用。住友理工公司計劃推進面向EV的產品開發,把燃油發動機用防震橡膠應用於EV馬達等。電裝公司與豐田和馬自達聯合成立了開發EV基礎技術的公司,希望通過從最初階段就參與汽車製造,掌握向EV轉型的主導權。

美聯儲要求富國銀行(Wells Fargo)更換四名董事會成員並限制該行的資產擴充。根據美聯儲的要求,除非事先獲得美聯儲的批准,否則富國銀行須將合併報表後的總資產規模控制在2017年末所公布的水平,不得進行擴充。美聯儲主席耶倫表示,美聯儲不能容忍任何一家銀行存在普遍且持續的不當行為,因富國銀行交叉銷售醜聞而受害的消費者希望未來能夠實施強有力的全面改革措施,以保證這種濫用銀行優勢權利的行為不再發生。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高調與亞馬遜(Amazon.com)和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達成的醫療保健合作計劃引發了該公司投行部門一些客戶的恐慌。這項新計劃對數只醫療保健類股造成衝擊,幾家大型保險商向摩根大通的高管表達了擔憂。摩根大通首席執行長傑米·戴蒙(James Dimon)致電客戶以平息他們的擔憂。摩根大通一些負責醫療保健領域業務的銀行家也打電話安撫客戶。

英國最大抵押貸款銀行勞埃德銀行集團(Lloyds Banking Group)將禁止其客戶使用信用卡借款購買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因為擔心他們可能因價格下跌而蒙受巨額損失。從周一開始,勞埃德銀行將禁止任何人使用信用卡購買數字貨幣,但仍允許用借記卡購買。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保險公司大東方控股(Great Eastern Holdings Ltd.)正在就出售旗下馬來西亞保險子公司少數股權的事宜與馬來西亞最大退休基金展開排他性談判,這樁交易的價值最高可達10億美元。按照馬來西亞央行的規定,到6月份的截止日期前,在該國經營業務的所有保險公司至少部分股權要歸當地人所有。

英國石油公司(BP)已與山東東明石化集團簽署合資公司協議,將在中國山東省、河南省和河北省鋪設加油站。合資公司將於今年開始營運,預計在10年內使旗下加油站增至500個。英國石油公司將在新成立的合資公司中持有49%股份,東明石化將持有餘下的51%股份。英國石油公司目前在廣東省和浙江省運營著740個與其他品牌合作的零售加油站。

艾爾建(Allergan)開始大力發展中國業務,計劃今年在中國增聘200名員工,並將尋找潛在併購機會。艾爾建公司計划到2022年在中國年度營收達到約5億美元,去年的營收約為1.8億美元。目前,艾爾建公司80%的營收來自美國市場,20%來自海外市場。未來五年,將把後者的比例提升至30%。

瑞士食品集團雀巢(Nestle)退出競購德國默克集團(Merck KGaA)旗下消費者健康業務。經過數月磋商後,雀巢退出了競購程序,因默剋期望的大約40億歐元售價讓其卻步。英國消費者商品巨擘利潔時(Reckitt Benckiser)等其他競購者的收購興趣也在下降,因為美國製藥巨頭輝瑞(Pfizer)的消費者健康業務出售交易吸引了更多目光。利潔時目前側重於收購輝瑞的消費者健康業務,該項業務價值約200億美元。

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與華潤創業旗下華創鑫睿(香港)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擬轉讓股份比例為公司總股本的11.45%,轉讓總價款約51.6億元。轉讓後汾酒集團仍持有山西汾酒58.52%股份,仍為山西汾酒第一大股東,上市公司控制權沒有影響,山西省國資委依然為實際控制人。股份轉讓旨在為山西汾酒引進具備國際化視野和併購整合經驗及能夠優化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戰略投資者。

大力發展電商成為瑞士手錶品牌2018年的主題。瑞士最古老的手錶品牌之一芝柏表(Girard-Perregaux)將大力擴張網上銷售渠道。旗下包括卡地亞、萬國表、歐米茄、積家等奢侈表品牌的瑞士歷峰集團(Richemont)也有相似計劃:歷峰準備以26億歐元整體收購義大利奢侈時尚電商集團Yoox Net-A-Porter,歷峰集團董事長Johann Rupert認為電商渠道在直接接觸客戶的需求上至關重要。

中國電商巨擘京東(JD.com)計劃最快在2019年就在歐洲挑戰亞馬遜,目標是在幾年內覆蓋整個歐洲。京東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表示,公司將首先在法國,接著在英國和德國推出電子商務平台和送貨服務。京東將在兩年期間至少支出10億歐元在法國建立一個物流網路。劉強東說,他的目標是在10年內從中國境外獲得一半利潤,儘管大部分產品銷售仍將在中國完成。

克羅格(Kroger)周一表示,公司將旗下的便利店業務以21.5億美元的價格售予英國投資公司EG Group。克羅格在美國18個州運營便利店業務,品牌名稱包括Kwik Shop、Loaf "N Jug和Tom Thumb。該業務包括66家授權店以及11,000名店員,2016年創造收入40億美元,銷售燃料12億加侖。EG Group將在辛辛那提建立一個北美總部。

美國最大區域百貨店連鎖之一Bon-Ton Stores周日申請破產保護,因為與債權人的談判未能達成結果。根據其破產重組計劃,該公司將探索戰略選擇,包括出售公司或部分資產的可能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企業動態 的精彩文章:

英特爾、海力士、現代汽車、福特、卡特彼勒、惠而浦、3M、宣偉、美國航空發布財報
全球大公司最新動態:施樂與富士膠片商談重大交易,福特和博世在美被控尾氣排放造假

TAG:全球企業動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