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選歌是門大學問

選歌是門大學問

Ⅰ.

歌唱競技類節目一直是綜藝節目中的熱門,從《超女》到《中國好聲音》再到《我是歌手》,收視率居高不下,節目內容也越來越花樣翻新。

看得多了,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很多選手在初賽亮相階段表現非常驚艷,讓觀眾充滿期待。但到了第二場、第三場之後卻頻頻發揮失常,高開低走。令人費解的是,他們的失誤並不是由於唱得不好,問題往往出在選歌環節

很多次,觀眾們都恨不得衝上去質問:你給我好好說說,為什麼要選這首歌?就不能選一首正常點、好聽點的歌嗎?你知道我對你的期待有多大嗎?一付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在節目的後期採訪過程中,不少選手都會袒露心聲,提到一個讓他們無比糾結的終極問題——到底是唱我想唱的,還是唱觀眾喜歡的

作為一個觀眾,每次聽到這種問題,我都有種忍不住抽他的衝動。

如果把歌手比喻成企業,把他們的演唱比如成產品,把觀眾比喻成消費者,那麼請問:企業是為自己服務還是為消費者服務?企業是生產自己喜歡的產品還是生產消費者需要的產品?

商業市場有一條真理:顧客是上帝。同樣地,歌手不能決定觀眾的喜好,但觀眾能決定歌手的名次。就這麼簡單。

Ⅱ.

那麼,觀眾到底喜歡什麼樣的歌曲?其實答案很簡單:好聽(基本條件)+新穎(附加條件)

所謂好聽,雖然見仁見智,但至少要做到旋律優美流暢、歌詞引人共鳴。看看那些金曲排行榜上的歌曲,基本都符合這些條件。而且,好聽的歌還有一個特點:只要是樂感不太差的人,一首好歌聽兩三遍,基本上都能跟著哼出曲調。

所以,正如企業以客戶為中心,歌手必須以觀眾為中心。那些一味強調錶達自我,顯得曲高和寡的歌手,往往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如果你的演唱觀眾不喜歡,你表達給誰聽?

Ⅲ.

隨著歌唱競技類節目越來越多,觀眾的品味也越來越高。好聽只能成為歌手取得佳績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而真正考量一個歌手水平的,往往是第二個標準——新穎,怎樣才能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很多歌手採取的辦法是改編。但坦白說,成功的範例極少。每一首好歌,從demo到成品,從編曲到作詞,無不是經過了多次的打磨,已經形成了嚴密的內在結構,很難輕易地改動。即使強行改變某一兩句的唱腔或者曲調,也無法脫離原曲的框架,反而給人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

在閣主看來,以下兩種做法不失為最佳方案

方案一:選一首好聽但流傳度不高的歌曲。因為好聽,所以容易被觀眾接收;因為流傳度不高,所以便於歌手加入自己的風格,使這首歌打上演唱者自己的烙印。例如林志炫在「我是歌手」上演唱的《沒離開過》。

方案二:選一首好聽的老歌(起碼15年以上)進行改編。這種改編不是前文所提的個別詞句、曲段的改編,而是用更現代的音樂理念去審視和改善上一個時代的音樂作品,使其更加完美。例如陳樂基在「中國好聲音」演唱的《月半小夜曲》。

IV.

最後不得不提一下,唱功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一般情況下,這個條件可以忽略不計。既然敢來參賽,肯定都有兩把刷子,一個個不是天王,就是歌后。

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唱功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例如這次《歌手》請來的Jessie J,人家的英文演唱那才叫原汁原味。用商業術語說,這叫原產地認證(知識點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李小璐首次電台發聲表心跡透露悔意,網友表示不可原諒別學馬伊琍
美麗的格蘭島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