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宇《歌手》首秀技驚四座還是差強人意?從《歌手》看歌手定位的重要性!
hi,艾弗瑞巴蒂!
在兩周前的樂評中老濕在最後提了一句林俊傑,對他在《夢想的聲音》中為飆高音而飆高音的盲目表現表示不認同。於是連續兩周有小夥伴就此在留言區質疑或提問,其中有兩條比較典型,一條問:林俊傑有這樣的高音能力為什麼不能用?另一條問:我覺得林俊傑唱高音聽上去很吃力,這是為什麼?
其實解答了第二條,就相當於回答了第一條。為了幫助大家理解,我們來用肉眼可見的對比簡單剖析一下。先來看一下幾張林俊傑和其他歌手演唱時的照片:
通過照片中歌手們猙獰的面目可以推測幾位歌手都處在比較激烈的演唱狀態中,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飆高音。
在同樣飆高音的狀態下,JJ的喉結和整個脖圈可以看到明顯的肌肉緊張,喉位高企,對比張傑、結石姐、Bruno Mars和Adam Lambert,同樣飆高音時喉嚨前部保持了放鬆而舒展。喉結和氣管周圍肌肉的用力可以輔助聲帶合攏,喉位的抬高可以拉薄聲帶從而更容易發出高頻的聲音,但這兩者會造成聲道擠壓堵塞,干擾氣息支撐的穩定程度,從而形成音色的緊張感。
JJ在第三代男歌手裡意識是領先的,有在高音部分展現出更多力量的動機。但依靠聲帶製造力量是殺敵一百自損三千的方式,別忘了氣息才是唱歌的第一動力,而聲帶在演唱中應該作為被動的一方,不該施加額外的壓力。
這也就回答了第一個問題:他有這樣的高音能力為什麼不能用?因為本領還沒到家,用蠻力行事就算成功了也不過是秦王巨鼎,自暴其短,貽笑大方。
所以老濕希望大家別迷信,更不要再提什麼華語男歌手唱功第一這樣無底限捧殺的說法,這絕不是在幫助或鼓勵一個歌手。作為功成名就以後還在進步的歌手,JJ很棒,但真沒你們想的那麼棒。捧殺只會讓他不再往前。
前言說到這裡,但即是作為前言就代表不是和正文沒有關係地強說一段,而是用來開篇明義。老濕今天想說的主題就是歌手基於自我認知的定位,有多重要。
我們來一一看看本周八位歌手的表現,邊看邊說。
汪峰—《兒時》
這一版本總得來說是編曲>歌曲,歌詞>旋律,音色>唱功。
首先要誇讚的是編曲,也是整首歌可聽性最大的地方。無論是具有年代感的小號還是宛如教堂唱詩班的合唱,搭配大管弦樂的鋪排,聖潔而唯美的聽感因為貼合了兒時主題而不顯得用力過猛。因此說高段位的編曲保證了歌曲的基本質量,是編曲保歌的典型。
話說回來,也幸好有這樣的編曲,不然汪夫子唱這首歌又只剩下情懷可以強賣了。歌曲本身集齊了民謠三板斧:姑娘、家鄉、理想,想要不走心也難。只是在音樂性上的價值就十分有限了,旋律簡單且重複,結構單一而扁平,更像是隨意哼唱而成,撞臉無數民謠歌曲。但是這首歌的歌詞十分不錯,有如一首現代文長詩,朗朗上口又不失文采,對於意象的選取也優美而貼題,具有獨立的文學價值。
演唱上汪夫子繼上場的進步之後又回到老路,聲帶合攏不良導致漏氣嚴重,最後一個「她」的失聲就是最直觀的表現。此外汪夫子還有長期怒唱搖滾養成的拉麥陋習,動不動就在句尾拉遠麥克風假裝蕩氣迴腸,所以人聲的動態和飽和度都有不同程度地欠缺,不是一個合格的現場演繹。汪夫子還有一個不良的用麥習慣,就是噴麥。噴麥會讓麥克風拾音瞬間變大,造成輕微的爆破感,帶來聽感上的不適。這和他咬字牙關過緊、字頭過重有關係,遇上爆破音的字頭就更明顯,如「半」、「不」等等。
但說了那麼多問題,不得不誇的是汪峰總有一個好音色,在被第三代男歌手洗禮後集體纖細化的華語男歌手中,這樣擁有聲帶邊緣的金屬感和寬廣有力的喉下音等等雄性化音色特質的嗓音難能可貴。加上汪夫子不僅僅是歌手,還是一個創作能力和創作慾望兼具的全能音樂人,所以在他的同輩中能殺出一條血路成為如今幾乎是碩果僅存的存在,並非偶然。
最後想回到今天的主題,就是歌手對於自己的定位。汪峰很聰明,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板,每次選曲都能做到揚長避短。首先他挑選的歌曲都在自己的能力框架內並且很符合汪峰滄桑粗糲又多愁善感的人物設定,演唱時能給觀眾極強的代入感。其次打著向大家推薦被埋沒的好歌曲的名義,不僅能頭戴兼濟天下的光環,也不會像李聖傑一樣落下表演雷同的口舌。相信今天如果有人說汪峰又唱這樣的歌,一定會有人說,是你不懂汪峰,別人在比賽,他在向我們推薦好歌,他才是懂音樂的人。
外人不一定懂汪峰,但汪峰一定懂音樂,同時也一定更懂自己。
《愛的箴言》—李泉
李泉在節目里笑稱自己演過戲,但自認為演技拙劣。這可能是一句自謙,但如果較真而言,他可能會是一個適合舞台劇的演員,因為舞台劇要照顧到後排沒戴望遠鏡的觀眾,所以演員的情緒伴隨著表情、肢體、台詞都要刻意放大,稍顯做作,才能把後排觀眾也帶進情節中。但如果這些放大出現在了電影電視劇鏡頭裡,出現在了日常化的場景中,就會顯得用力過猛,過猶不及。可能李大師不巧地參演的正是電影或電視劇。
說回歌手舞台,李大師也把這樣的戲劇化狀態帶入了節目的演唱中。他的演唱更像舞台劇的一幕,男主角對著女主角放肆地釋放著雄性荷爾蒙,急於用勾魂奪魄地方式攻克芳心。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場表情變化多,肢體動態大,情緒起伏急的演唱。然而舞台上並沒有女主角,舞台下的觀眾也並沒有被預先代入戲劇情節里,所以對於這樣在非戲劇場合里進行的戲劇化表演,有人芳心大動,有人接受無能。
而芳心大動的人,多半是被李泉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而並非他的演唱。這一版本最大的價值也並非歌聲的動聽,而是歌聲的背後會讓人聯想起一個英俊桀驁、才華橫溢的男人。如果這個聲音並非李泉,那就泯然眾人了。
回到演唱本身,首先愛的箴言應是超然的情感流露,更適合波瀾不驚、娓娓道來的表達。語氣起伏誇張的處理並不適合這首歌。更何況過於自我陶醉的演繹還讓他唱錯了歌詞,明明提詞器就在舞台邊。
此外,李泉真聲模式的發聲音質鬆散、音域窄、消耗大,音色中缺乏磁感和泛音而顯得沉悶乾澀。相近的聲音條件,給張韶涵本場伴唱的新疆歌手伊克拉木就做出了相對更好的示範。用音色的質感和泛音搭建起好聽度,用氣感和磁感豐富細節烘托情緒,比用力表演更事半功倍。
而在歌手的定位上,李泉頂著才子人設,兩場的選曲都很保守,個人的辨識度也非常清晰。但如果不能有演唱風格上的突破或者像汪峰一樣佔領道德高地,那麼面臨審美疲勞幾乎是下一場一定會發生的事。
《Flashlight+Earth Song》—Jessie J
結石姐的演唱技術自然不必再贅述,前面三期已經剖析過她是如何在幾乎各個層面為同場的其他歌手做出優秀的示範。
本場她選擇了把自己的《Flashlight》和MJ的經典《Earth Song》拼接表演。兩首歌無論旋律、結構還是主題都不盡相同,所以拼接在一起還是有不小的割裂感。往好了想,我們該慶幸能在舞台上聽到結石姐多唱一首歌。
從演唱上來說有兩點值得特別關注一下。
一是Jessie在下行換聲部分保持了流暢,這是同場歌手幾乎都沒做到的,就連華晨宇也在高音部分向下換聲後出現了漏氣失聲的情況。大多數經過聲樂訓練的歌手都能攻克向上換聲的難題,通過發聲點的控制讓換聲的路徑變短,換聲更輕鬆更流暢。但很多人不知道,下行換聲其實更難。因為上行是一個收縮的過程,只要收縮的力量足夠就能達到,但下行是個鬆開的過程,如果鬆開的幅度在瞬間不能控制好,或者因為持續高音的壓力讓聲帶肌肉變得麻木,那麼就會出現聲帶在瞬間被氣息的壓力沖開,從而造成漏氣甚至失聲的情況。這和下山比上山看似更輕鬆其實更兇險的道理一樣。而Jessie在後半段有大量高音演唱的情況下,下行換聲控制得很到位,聲帶始終保持著合攏,維持了閉合的力量,從而保證了聲音質量和動態的穩定,甚至還有餘地自由增加華彩的轉音處理,這是技術上明顯的優勢。
另一點是Jessie在後半段中有一處f5的高音,在這個音高上她很好地保持了喉位的穩定和聲道的通暢,穩穩地站住了這個高音。同場張韶涵、蘇詩丁都唱到過這個高度,相較之下,Angela的這個音高上出現了明顯的聲道擠壓感,共鳴比例也失調到只剩明亮鋒利的咽音,而無法維持寬度和深度。蘇詩丁更是已經呈奮力之態,無法穩定地演唱。
圍繞結石姐老濕也被問到過兩個很有代表性的問題,這裡不妨公開地說說
一是問中國就沒有歌手能和Jessie抗衡嗎?其實這個問題不應該限定在中國問。結石姐的水準是世界一流的,放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頂尖的存在。和她在不同層面互有高低的歌手有不少,但要上升到規格上的完全優勝,就鳳毛麟角了。
二是問,是不是因為人種的差異決定了唱歌方式的不同,所以中國歌手沒必要學習歐美歌手?這個說法對錯參半。首先人種在發聲器官上的差異是存在的,比如歐美人普遍喉管更粗、聲帶更長更厚,中國人(尤其是南方)相對喉管較細、聲帶較小較薄。歐美人的先天條件加上拉丁語系位置較深的發音習慣,所以歐美盛產嗓音寬厚的歌手,而相對地,中國自古以來的聲樂流派例如傳統戲曲,都盛產嗓音細亮的高音歌手,但是低音就困難了
然而對於未經嚴格聲樂訓練的歌手而言,這些並不是關鍵問題。我們在唱到歌曲高音部分或者演唱氣息不夠的時候都會本能地抬高喉結拉薄聲帶以求渡過難關,無論東方人還是西方人都是一樣。這會造成喉管的通道被擠壓,對於本身喉管較細的中國人意味著通道更窄,氣息的支撐更弱,音色更細直到聲道阻塞。而對於聲帶厚脖子粗的歐美歌手則表現地不會那麼明顯。所以我們更要學習演唱時保持喉嚨地打開以應對這樣的情況。
此外歐美歌手聲帶長的特徵也幫助他(她)們能在換聲上擁有更多的檔位,所以我們會發現歐美歌手常常音域寬廣、音色多變。這點上我們的鄰居韓國人為東方歌手摸索出了另一條蹊徑,值得學習。簡單說,韓國的歌手(尤其男歌手)擅長提前換聲,用聲帶更邊緣的部分來演唱,這樣每次換聲改變的發聲區域就更小,更易換聲。就像同樣到達一個目的地,當我們無法改變交通工具的弱勢,那我們就找一條捷徑讓路徑更短。同時這樣的方式也讓我們的演唱消耗更小。這是一種智慧。
所以如果問我有沒有比Jessie J唱得更好的歌手,我的回答是超越結果很難,但超越路徑並不難。
《Besame Despacito》—張韶涵
從串講時候說話的音色可以聽出,張韶涵的嗓音受到了感冒困擾,原來的清亮之中多了沙啞和顆粒感。但這也可以看作一場因禍得福。
我們老師常和學生開玩笑說,感冒了嗓子啞了說明要進步了。這並非純粹為了寬慰學生而說笑,因為一來嗓子不適的時候我們會本能地唱得更小聲、更省力,這和流行唱法中減小發聲負擔的出發點是一致的。同時更輕巧的演唱也會讓聲音變得更平衡。一個以音色高亮見長的歌手會本能地找高位置演唱,發揮自己最大的特點,從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完善。
對於張韶涵而言更平衡的聲音意味著更低更穩定的氣息支撐,意味著有更多的低位置共鳴,音色因此比以往更寬更穩定。
二來嗓子不適的時候音色中會有更多的諸如沙啞、撕裂、顆粒等等的細節,這會讓歌聲在聽感上更有趣味、在表達上更有層次和韻味。我們常說流行唱法要唱得「臟」一點,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不健康的狀態下獲得的這些優點終究不能長久也不值得提倡,我們的目標是在健康的狀態下一樣保留這些優點。
說回節目。沙啞版的張韶涵本場演唱的是西班牙國民歌曲《Besame Mucho》拼接格萊美大熱美單《Despacito》。除了前面說的感冒讓她唱得更省力更平衡之外,拉丁語系較深的發音位置讓張韶涵的喉嚨比以往更打開,聲道更通暢,聲音的寬度也更因此增加不少,加上具有辨識度的高位置音色,聲音更通透立體。此外西班牙弗拉明戈舞曲鮮明的律動掩蓋了前幾期反映出的樂感單一的問題。Angela本場演唱上表現要大大優於以往。
美中不足的是兩首歌曲的拼接有些生硬,其實同樣是舞曲的類型,後者可以作為前者動態和情緒的升華,讓銜接更流暢自然。但最終編曲中的停頓留白讓積累的情緒一下消散,最後的高潮反而有些突兀。另外伴唱的新疆歌手伊克拉木聲音很有魅力,質感和辨識度具佳。希望有機會再看到更多的表現。
但好話說完要說說壞話。還是回到歌手定位的問題。張韶涵近期除了參加《歌手》,還為一部電影翻唱了《沒離開過》作為推廣曲。我們來感受一下。
一言以蔽之,語感平淡、情緒孱弱先不提,幾段副歌部分的人聲幾乎被拉平到失去基本的動態,這顯然是後期不得已的處理結果,原聲演唱質量之糟糕可以想像。歌手基於自知的定位真的很重要,要麼厲兵秣馬廣開疆土,如能力全面的張惠妹,要麼深耕一隅獨樹一幟,如風格立異的李榮浩。千萬不要去挑戰自己沒準備好的事。
《我》—張天
雖然老師個人挺喜歡活力旺盛的張天小朋友,但不得不說繼上期選曲失敗後,這期又是一次對自己認知不清導致的悲劇。
張天小朋友選擇的是張國榮的《我》。首先這是一首群眾基礎非常高並且原唱已經被奉上神壇的作品,翻唱要得到認可極為不易,同場華晨宇曾經在快樂男聲上翻唱過,網評貶聲居多。
其次這首歌大開大合,張天版本的定調低音部分低過第一換聲點,高音部分接近第二換聲點,對歌手在聲音的控制和音色的表現力上都有不小要求。
同時因為歌曲的群眾基礎之盛,留給張天改編以揚長避短的空間很小。
最後這首歌的歌詞極富出世的哲學意味,是華語歌壇最偉大的詞作家之一林夕的代表作。張天的外形和談吐都十分符合她的年齡該有的青蔥感,少年不識愁滋味,與歌曲本身的歷經世事的超脫氣質並不搭調。加上中文還不是她的母語,語感中要有歌詞間的精神境界就更難
因此不論從哪個角度看,張天小朋友都是給自己挖了一個揚短避長的大坑。
最終呈現的結果是,歌曲的改編中規中矩甚至增加的爵士元素有點輕佻。張天和上一場《Hello》硬橋硬馬地唱完了整首歌,低音音色渾厚有氣感,高音音色乾澀沒泛音,發聲一如既往地粗糙嘶啞,情緒輕飄地完全不在歌曲中,語感也平淡匱乏,唱出的歌詞難有說服力。
在這裡老濕想強調一下,所謂煙酒嗓的沙啞音色和嗓子啞了是兩回事。前者是聲帶邊緣摩擦帶來的顆粒感,例如任宰范、黃致列,後者是聲帶受損導致邊緣不平整,例如張天。
華晨宇在被問到技術和情感如何分配的問題時,說技術是所有藝術門類的基本功,在技術達標之後再考慮個人的風格和情感的升華。這點老濕很認同。如果我們只是去ktv喊兩嗓,那麼技術一點都不重要,情緒得到宣洩就足夠了。但作為職業的歌手,一個藝術門類的專業從業人員,只有飽滿的情感和一腔的熱血是不合格的,作為歌手表演,就必須保證基本的聽覺愉悅。
而張天小朋友缺的,恰恰是基本功的修鍊。
《她》—蘇詩丁
關於蘇詩丁真的不想再羅列種種地說太多。因為前兩期已經說得非常透徹了,再說下去就很像刻意地攻擊,引起非必要的誤會。還是有很多吃瓜群眾不願相信一個聲樂老師的基本功竟然如此堪憂,如果一紙證書比實際聽到的更有說服力,那就繼續一葉障目吧。
簡單說,這一版的《她》和前兩場的改編一樣,編曲很大,層次分明,以至於人聲撐不起編曲。宣洩力量明顯不是蘇詩丁長處,但她卻一直勇於往大里挑戰,不知誤解從何而來。剛開口音色平衡通透,聽感舒適,但隨著編曲逐漸放大人聲漸漸不支,於是亂喊一氣,下方壓縮聲道上方犧牲高位置以集中聲音來減輕高音的壓力,真是捨本逐末,買櫝還珠。本來歌曲開始十分入耳的語氣感也因此曇花一現。
但願蘇詩丁對自己的缺陷能有清晰的認知,若要做vocal系的實力歌手就韜光養晦專心精進,或者乾脆利用自己的音色特質,做一個抒情又不失靈性的風格化小嗓歌手,萬不要盲目挑戰甚至以此為師,誤人短長。
《齊天》—華晨宇
一說到華晨宇,第一反應就是鬼才。芒果台為華語樂壇做出了兩個彪炳史冊的貢獻,一是引進了《歌手》節目,樹立了內地音樂類節目的規格標板。二是發現了華晨宇,三顧茅廬邀他登上快樂男聲,讓衰落十年的華語樂壇有了鬆一口氣的理由。
先進的演唱技術、多重的風格跨度、煽動性的舞台表演,作為華語歌壇90後歌手中的佼佼者,花花已然留給觀眾高水準的期待和驚艷的心理準備。所以本場的發揮在意料之中,甚至有些許落差。幾處換聲有明顯卡頓的現象,幾處假聲出現漏氣,喉位整體偏高,聲道打開程度不夠,rap稍嫌用力過猛撞臉喊麥……
不過瑕不掩瑜,在整體高水準的基礎上出現些許的失誤也是表演藝術的特徵之一,尤其是血肉為器的聲樂,本身就是一門失誤的藝術。花花的這段表演依然是鮮有歌手能完成的高水準。
這首先得益於他先進的演唱技術,氣息積極、支撐穩定、發聲後端、閉合充分、關閉有力、通道舒展、腔體通透、咬字鬆弛等等,他的換聲前的high c和換聲後的吟唱所表現出的機能、平衡和力量都堪稱華語樂壇的一流質量。
在演唱基本功的保證下,他個人創作的才華和演唱風格上的跨度能得到更自由、更有把握的呈現,抒情、搖滾、嘻哈甚至歌劇等等不同元素在他作品裡的呈現和演繹,都是現在的華語歌壇里非常罕有的現象。
同樣在技術的保證下,他在現場能更自如地釋放情緒,帶來極具感染力的現場表演。
關於花花的技術分析這裡不再贅述了,在去年總結《天籟之戰》初賽階段的樂評里已經詳細地對比過他和張傑與楊坤和費玉清所代表的技術代際的差異。而花花對於自己的認知和定位也非常清晰,他的延長、創作和改編都有鮮明的個人特徵,辨識度非常高,同時又敢於拓寬風格融合各種各樣的元素,讓觀眾的新鮮感始終不落空。
《安靜》—李聖傑
李聖傑張嘴唱第一句的時候出現的第一條彈幕說:這是降了多少調啊。
我覺得從《離人》到《安靜》的保守策略,一來確實說明了李聖傑在演唱上的能力局限,事實上《離人》中依然出現了破音,而《安靜》中最後一段兩處假聲處理也實在尷尬,這是技術的瓶頸,是演唱模式決定的掣肘,短時間內難以解決。二來也說明李聖傑已經沒有歌唱競技甚至個人展示的心理狀態,力求平穩度過,全身而退。因此才在第一場的《You and I》尚算驚艷的亮相之後,連續三場都帶來普通商演規格的表演,其實退意已明。
因此他的歌迷們也不必惋惜強留,這個舞台對於已經不屬於今天流行歌壇的前輩歌手們太過殘酷。既然如此,也不必再多言其他。
這一期各位歌手們的演唱表現我們就聊到這裡,大家有什麼想法或疑問都可以在留言區里暢所欲言,老濕也會回答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
TAG:歌者盟音樂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