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活悟語·祭灶

生活悟語·祭灶

作者:王永吉

編輯:張艷秋

我小的時候,一進臘月就盼著過年,盼著過年父母給買件新衣,盼著過年放鞭炮,盼著過年能吃好東西。那時家裡雖然清貧,但有奔頭,有滋味……

在我們老家鄉下,一到臘月二十三,也就是過小年,生產隊里沒什麼活計了,勞作了一年的人們開始趕集置辦年貨,準備過個好年,大人小孩都期冀著辭舊迎新、招祥納福。這一天除了吃餃子,放鞭炮,民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活動------祭灶,給灶王爺回天宮餞行。聽老輩人,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述職,稟報凡間人家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每逢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恭恭敬敬的給灶王爺設宴餞行(多少有點行賄封口之歉)。祭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擺放供品、糖果、清水、料豆、秣草之類;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的料,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

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這個故事在我兒時總是感覺很神秘,因而在大人們忙活著祭灶時,總是虔誠的在一邊認真的看著。當時家父在村小當校長,所以族裡的這些祭祀活動多在大伯家進行,每到小年這天,大娘都要早早的備些供品,吃完晚飯,儀式正式開始,主祭人是大伯,因為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通常我們這些晚輩在大哥的帶領下跟在後邊,首先擺上大娘準備的供品,點上三炷香,敬上三杯灑,從大伯開始依次叩頭祭拜,灶王爺的畫像是上一年大年三十「接神」時供上的,經過一年時間的煙熏火燎已經變得很舊了,看來灶王爺很是忠於職守,也十分敬業,畫像兩過的對聯也挺有意思,「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拜完畢是要把灶王爺的畫像揭下來,連同大伯事先紮好紙馬一起燒掉,就算是禮成了。 對於我們這些孩子而言,每年過小年最期待、最愜意的事則是祭灶儀式結束後,總是能分到幾顆灶糖,年景好的時候是從集市上買來的關東糖,困難的年頭,大娘會用甜菜熬製成糖稀,做成灶糖,雖然吃起來比不上關東糖香甜,但那個年代也算是奢侈品了。

時光總是在不經意間悄悄的逝去了,一晃我離開故鄉已經快四十年了,父母在世的時候,無論多忙,每年都要回老家陪父母過年,尚且還能感受、體驗到兒時那些年俗的樂趣,近些年回去的漸漸少了,即便偶爾回鄉,也是來去匆匆,也不知祭灶這類年俗還有沒有,其實,祭灶就是樸素、善良的人們不可缺少的年俗,它不僅僅是一種形式,也是一種傳承,一種情愫、一種寄託、一種希望……

又快過小年了,真想回老家一次,夢裡也行……

請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苑百花 的精彩文章:

美文悅讀·情迷意醉雨花石
文海濤聲·穿成串的愛

TAG:藝苑百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