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媒:美國推進對抗中國的新戰略,但盟友們並不買賬

美媒:美國推進對抗中國的新戰略,但盟友們並不買賬

美日韓軍演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副研究員 貝茨·吉爾

美國《外交學者》2月5日文章,原題:美國推進對抗中國新戰略,盟友們並不買賬 隨著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國防戰略報告發布,特朗普政府預測與中國的對抗會加劇。但對於華盛頓的虛誇言辭與戰略現實之間到底多一致,美國的盟友心存疑問。結果呢?反而給中國帶來好處。

報告稱中國是「修正主義國家」,試圖塑造一個與美國價值觀和利益相悖的世界,在印太取代美國,改變地區秩序使其有利於己方,擴大政府主導的經濟模式……報告還明確盟友對美國戰略的重要性。

全都說得不錯,也值得稱道。然而,美國的盟友和朋友好像並不買賬。他們的質疑至少有四個好理由。

不妨從報告的前提說起。該前提是中國是「修正主義國家」,嚴重挑戰美國及其盟友的長期利益。此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是,宣揚該說法的美國政府上任才一年,就解除並「修正了」自由國際秩序的基本因素:質疑北約及美國其他同盟關係的價值;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重新考慮美國對其他多邊和雙邊自貿協定的承諾;退出全球氣候變化談判;對專制國家領導人予以支持……(如今)華盛頓自己在做損害美國夥伴利益的事,盟友如何會全力支持美國的目標?

盟友們還對上述戰略財政上是否可行存有疑問。美防長似乎也承認這點。他在發布國防戰略報告公開講話時,只提到中國一次,而在1月份的講話中,著重講了美軍的一大挑戰:國內政治失調時代的預算不確定性。

此外,美國新戰略以零和模式描述對華關係,但盟友們並不完全贊同這種定位。沒錯,美國盟友越來越擔心中國對他們生活的影響力上升,擔心北京的地區雄心、威權政治傾向和恫嚇行為。但是,美國盟友和夥伴們仍希望與中國積極接觸,不尋求或預期與北京發生衝突。最近,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說,「我們對俄中有不同的看法,顯然我不認為俄羅斯或中國對澳大利亞構成軍事威脅。我們會繼續與中國密切合作」。她的這番話可能代表了許多美國盟友的心聲。

最後,美國的朋友和盟友不太願意接受美國宣布的對華戰略,因為特朗普政府令出多門,目前戰略究竟出自何人尚不清楚。某名高官的講話常與另一名相抵牾。總統本人也常發表模稜兩可、相互矛盾的觀點,這更讓盟友們無所適從。

中國給美國主導70餘年的世界和地區秩序構成諸多挑戰。但(美國)虛張聲勢、空談闊論肯定會被看穿。(喬恆譯)

香港《南華早報》2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軍力增強或根本改變歐洲的武器轉讓在亞洲國家增加軍備之際,歐洲向印太國家出售裝備,同時保持對華軍事技術轉讓的嚴格限制。看似歐洲採取了壁壘分明的做法,其實沒這麼簡單。

歐洲出口商在一系列政治因素制約下尋求商機,但並無明確戰略指導歐洲武器出售和關鍵技術管制。不過,若今後印太格局朝向中國與澳印日美組成的四國陣營之間公開戰略競爭,這種狀況可能會改變。

歐洲武器製造企業需要出口市場來維持技術優勢。但當前趨勢已不限於商業利益,還有政治層面的。且歐洲各國在戰略上有不同考量。

至於中國,過去5年來有關歐洲軍事技術獲取的態勢已完全改變。以前,中方與歐洲人會談時,一個中心要求是解除武器禁運,但如今已不再如此。中國領導人結束了把同歐洲國際安全合作與解除禁運掛鉤的做法——這是中國本土軍工產業(不斷)進步的結果。

如今中國的重心是軍民融合發展,比以前更進一步實現軍工自給自足的毛澤東夢想。中國對一整套武器系統的需求已微乎其微。目前(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是獲取關鍵技術以克服特定瓶頸,還有就是創造研製未來幾代武器所需的創新力和領導力。就如中國領導人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所說,樹立科技是核心戰鬥力的思想。

這種背景下,歐洲對中國出口軍事零部件不再具有爭議,對日本和美國也無關緊要了。因為禁運是一種政治方針,而非強制性法律,武器禁運從未阻止此類轉讓。

在中國軍事發展的新階段,如今比直接出口更受關注的是以研發合作與投資高科技公司形式的無形(武器技術)轉移——種種跡象顯示,它們促進了中國軍工業發展。

歐洲並非印太的離岸平衡者,迄今也沒有對武器轉讓附著明確戰略目的。其對華目標仍是再平衡雙邊貿易和投資關係、發展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歐洲是否會採取全面方針阻止所有對華轉讓和軍民兩用技術?看起來不太可能。(作者馬修·杜契泰爾,陳俊安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軍事 的精彩文章:

中國電子戰型轟6高調公開亮相 印媒這次顯得格外關注
為了促銷軍備武器,美國呼籲東南亞各國在南海捍衛利益 卻被潑了一盆冷水

TAG:環球網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