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赤壁之戰的背後 曹操輸在哪了

赤壁之戰的背後 曹操輸在哪了

古語有云: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說明在古代,公認的認為戰爭就應該是以多欺少,才有勝利的機會;但是,也有極少數能夠以弱勝強傳奇;這十場戰爭就是其中佼佼者。

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208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

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雙方實力對比:

曹操方面,《三國志·吳主傳》注引的《江表傳》里記載曹操赤壁之戰之前有給孫權一封書信,信中稱曹軍有八十萬,《周瑜傳》中記載曹操佔據荊州後,得到水、陸軍數十萬,具體數目不詳。

周瑜在對孫權將曹操的兵力估到二十多萬。

孫吳鼓吹曲《伐烏林》則記載曹操「舟車十萬」。

聯軍方面,孫權調給周瑜兵馬三萬, 諸葛亮在勸說孫權抗曹時說劉備有兵馬二萬人。

所以,赤壁之戰雙方實際交戰兵力,孫劉聯軍最多五萬人,曹操有十萬到二十萬人,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

結果:曹操北撤,損失過半。

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

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實力迅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孫權屢次親率大軍進攻合肥,數戰不利,損兵折將。

曹操在退回北方後,休養生息五年,平定關中後才大舉南征孫權。

此戰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赤壁之戰 的精彩文章:

西方人是如何看待赤壁之戰的呢?
你知道嗎?赤壁之戰中周瑜、曹操、劉備三人各自放了一把火

TAG:赤壁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