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慌,谷歌說AutoML無意取代工程師,AI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李根 發自 國貿大酒店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Google雲的工程師們正讓其他(和未來的)AI工程師們瑟瑟發抖?
1月18日,Cloud AutoML發布,量子位的評論區高贊評論說:搞機器學習的人把搞機器學習的人搞死了。
將來真的會有這麼一天么?
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昨天給出了答案。Google雲AI研發主管李佳,說她不同意Cloud AutoML會對AI開發者造成威脅。
「Cloud AutoML不是為了替代機器學習開發者,而是為機器學習開發者而打造。」
這位Cloud AutoML的核心研發負責人說:不必恐慌。
谷歌雲AI研發主管、谷歌AI中國中心總裁李佳
ML缺口還很大
李佳把AI的用戶分為三種。
熟悉各種工具,AI能力很強的開發者
不必自建模型,API就滿足需求的使用者
有想法有數據,但不知怎麼用的轉型者
其實AutoML針對的是第三種用戶。Google的目標是,以後這類企業不需要再去招募大量的機器學習人才,也不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標註訓練數據,就直接可以得到自己定製的東西。
也就是說,AutoML能降低使用機器學習的門檻,讓更多對機器學習了解有限的人,把Google級的AI技術運用到產品打磨中。
這就是推出AutoML的最核心原因,也是最終目的。
而一旦人人可用機器學習,AI便能創造更多的機會。
李佳說,可能會由於AutoML這樣的產品存在,將來會出現各種各樣的AI產品,更多懂行業、懂產品的人可以發揮自己已有的特長,就能讓AI技術實現其行業和產品價值。
這並不空話。
就在Cloud AutoML發布後兩周,註冊用戶就迅速破萬,涉及背景之廣泛,應用場景之多樣,出乎李飛飛、李佳們意料之外。
李佳感嘆:因吹斯汀。
比如倫敦動物學學會用AutoML來識別野生動物,之前他們也有該需求,但預算讓這個非營利性組織望而生畏。
還有不太能預料的應用,比如被用在垃圾檢測方面,通過AutoML Vision識別塑料瓶。
總之,花式使用。
李佳預計,未來大概會有2100萬開發者可以使用這些API或AutoML這樣的產品。AI技術有望進一步滲透到更多的產品和服務之中。
「目前,全球有100萬人有能力去開發機器學習演算法,」李佳給出的這個數字表明,AI人才缺口空缺巨大。AutoML等產品,未來將有助於緩解目前AI開發者供不應求的局面。
所以,還是好好學習機器學習吧。
耗時一年研發
AutoML是個開發利器,即便你不懂機器學習,也能訓練出一個定製化的機器學習模型。
Google去年5月發布AutoML,當時谷歌CEO說,現在設計神經網路非常耗時,對專業能力要求又高,只有一小撮科學家和工程師能做。為此,Google創造了一種新方法:AutoML,讓神經網路去設計神經網路。
這個方法就是讓AI設計AI。現在Google又把這個技能放到雲上了。
但Cloud AutoML的推出並非輕而易舉。
李佳告訴量子位,在李飛飛和她加入Google雲時,就開始著手準備推出類似的AI應用,以便通過產品的形式分享最前沿的AI研究和技術。
接近一年的研發時間裡,Google雲、Google大腦和Google研究團隊緊密合作,並且出於用戶需求,對產品進行了多輪打磨和考量。
這種技術-需求-產品的開發過程,面臨的挑戰很多。她舉例稱,在AutoML產品研發匯總,learning to learn在計算資源需求方面的問題,讓她們頗費苦心。
最後,團隊還是實現了兩方面突破:
一,非常簡單的遷移學習(transfer learning),開發者可以在一分鐘或者幾分鐘之內就能跑出結果;
二,learning to learn與其他應用相結合,性能和效果也令人欣喜,即便目前產品級效果達成還需要再花費1天時間。
李佳解釋說,如果一般企業做類似效果,必須要招募自己的專家,然後設計機器學習演算法、收集數據,等到推出成熟產品,實際耗費時間可能超過了數月甚至數年。
而且從當前效果來看,AutoML自動生成的模型已經比專家設計的模型在圖片分類上效果要更好,產品開發的周期大大縮小,企業的花銷也大大減少。
所以李佳認為:AutoML是AI福祉,而非威脅挑戰。
行業廣闊 大有結合
李佳還認為,AI走向各行各業的路還很長。在大會上,她分享了AI智能系統在各個垂直行業中的應用,重點強調了教育、醫療等行業的變革。
在會後,她則對「AI+行業」的邏輯進行了說明。
李佳說,一方面與Google雲承擔的使命有關,希望通過雲,把AI前沿研究和工程產品之間串聯,以產品化方式賦能各行各業。
另一方面,其間涉及研究和產品的平衡。「研究可以更大膽,解決是緊迫又兼具挑戰的問題,但產品需要結合用戶的關注度和技術成熟情況。」
所以目前會在醫療、教育等這樣集中關切卻又缺乏很好解決方案的領域,Google雲AI團隊會重點探索,集中更多資源把事情做好。
至於更多的領域和場景問題,通過AutoML這樣的產品,能讓開發者、企業結合自身情況去拓展應用邊界。
正所謂:AI沒有國界,AI福祉亦無邊界。
AI in All
昨天李佳說出上述言論時,正值Google中國年度大會。Google還在現場展示了三種AI應用。
一是素描機器人,運用AI習得風格技藝,通過一張人類照片,5分鐘生成一幅風格素描;
二是內置Google Assistant的AI交互吧台,語音告訴「吧台」你想喝的,然後AI就會調出高水平又穩定的雞尾酒,其間還能跟吧台聊天……
三是Google文化學院應用,同樣拍攝一張你的照片,然後機器迅速幫你找到歷史中、藝術史上與你相像的「形象」,偏娛樂,應該是為了讓歷史和藝術更有趣吧——一個手機應用就能玩很久。
但關於AI in All可不止於應用展覽。
在過去,Google中國的這個會都是一年一度的廣告營銷效果展示大會:一年又提升了多少轉換率?有哪些新成績?然後又有哪些中國企業藉助Google出海表現不俗?
一言以蔽之:Google大中華區合作夥伴業績大會。
然而今年,雖然還是在圍繞廣告、營銷轉換率、出海品牌,但最搶眼的當屬被高頻提及的AI,下午還專門舉行了分論壇,介紹AI賦能下的營銷,正在帶來哪些新變革。
此外,還有一些已經展露的變革結果。
Google中國幾位負責人的頭銜悄然發生了一些變化,有些是成績性的,有些則是風向性的。
比如成績性的:Scott在Google大中華區總裁的title之外,增加了Google韓國總裁;李佳現在也多了一個「Google AI中國中心總裁」的title。
而風向性的有:原Google北京研究院院長趙澤紅,新職務名稱是TensorFlow中國總監,未來AutoML發展不錯,估計也會有個中國地區總監,目前TensorFlow算是個開始吧。
另外,還有一位「新人」首次亮相:去年新上任的Google大中華區CMO黃介中。他的人可能沒有業務紅——如果你有留意的話,去年嘻哈正火時,Google翻譯請到了嘻哈俠歐陽靖(MCJin)代言,在中國力度空前地鋪了一撥廣告。
會上也專門打了小廣告,強調Google翻譯能用。
嗯,能用。
言外之意已經很清楚了,但就怕吃瓜群眾愛解讀更多。
涉及Google,調動話題和情緒的地方大家心知肚明,但那些以愛之名的期待,實際都太過模糊遙遠。
不管是AI中國中心,還是近期AI硬體上的一些小舉動,都與那個期待關聯有限。
To B的Google中國不也過得挺好嗎?
—完—
※怎樣三天訓練出AI圍棋大師?教你AlphaGo Zero的3個trick
※科技部:推進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壯大智能經濟
TAG:量子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