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哲學史補二集上》

《中國哲學史補二集上》

哈嘍

大家好呀

又見面了喲

今天我們又更新了新的內容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中國哲學史補二集上》

——劉丙雯

作者介紹:

馮友蘭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和哲學史家,他提出的是理論對史學研究有方向性價值,照著講與接著講的方法論,則對中國哲學和哲學史的研究,具有開創性的指導意義。馮先生的著作是了解、學習、研究中國哲學的必讀作品,在全世界範圍內都享有崇高的聲譽和深遠的影響。

內容延伸:

《中國哲學史補二集》收錄了《中國哲學史補》和《難渡極》之外,還有馮友蘭在1949年前發表於報刊雜誌上與哲學相關的單篇論文、短文或演講稿,《中國哲學史補二集》共收錄文章85篇,主要包括馮先生用英文撰寫的論文或書評,中文論文的英文自譯,以及在不同場合的演講稿,或由聽者所做的演講記錄,以及其他與哲學相關的單篇文章。

個人感悟:

中國哲學中存在著神秘主義,神秘主義一名,有種種不同底意義,本文所說的神秘主義,乃專指一種哲學,承認有所謂萬物一體之境界者,在此境界中,個人與「全」即宇宙之全合而為一,所謂主客觀,內外之分,俱已不存,通過閱讀《中國哲學史補二集》中的《中國哲學中之神秘主義》可以了解到,道家之宇宙論傾向於唯物論,儒家之宇宙論則傾向於唯心論,並且在方法上,道家注重知識方面,儒家則注重於道德實踐方面,從今天一個後人的眼光來看,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中各有精華,但道家的方法自魏晉以後,似已無人再講,而儒家的方法則有宋明諸哲學家為之發揚提倡,除種種客觀原因之外,還與儒家自己所注重實踐道德等方面有關,理論只有付諸實踐,經過實踐檢驗,才能有可能成為真理,同理,儒家的思想能夠在幾千年當中綿延不斷,也與其不斷適應社會實際發展需要、維護統治階級的統治有關。

本書中《中國之社會倫理》一篇中指出中國向來依人之職業之不同,而將其分為四類,即所謂士農工商,此外,還有一種分類法,即是一人對於人之關係不同,而將其分類,以此標準,普通將人分為九類,即是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在這九類中君與臣,父與子,夫與婦,弟與兄,是相對待底,普通將這些相對待的連合言之,即有所謂五倫。傳統的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於是臣、子、妻成為了君、父、夫之附屬品,雖然在當時維護社會統治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在今天看來,這是不準確的,當今社會,我們講求的君與臣之間的不僅僅是附屬關係,更是一種合作意識,實現彼此互利共贏的局面,在夫妻之中,更加講求的是雙方地位平等,家庭和睦,父慈子孝的一種溫馨的社會畫面,對於父母既要做到孝,又要做到尊敬,而不僅僅是古代所講究的,事事聽從於父親,按照父親的意思進行人生的安排。

中國哲學並非無系統,所謂系統有形式上的系統與實質上的系統,中國哲學雖無形式上的系統,並不代表無實質上的系統,雖不及西洋哲學家,而實際上的系統則固有也。中國哲學與西洋哲學皆日在進步中,蓋宇宙之事物由簡趨繁,學術之由不明晰至於明晰,乃是實然的,並非當然的。但中國哲學,因其中國哲學家並不注重著書,西洋人既已持一種哲學而有正式的科學,而科學研究之既廣其形式及內容,又足以與哲學以大影響及輔助,故自近代以來,西洋哲學亦有進步,中國哲學既未真受正式的科學之影響與輔助,其觀點雖有足以自立,而與西洋哲學相比,則問題較簡單,論證較缺乏。並相比於西方哲學來說,中國哲學知識論及邏輯欠發達,主要原因則是由於中國哲學家之不喜為知識而求知識,然亦以中國哲學迄未顯著的將個人與宇宙分而為二也。

在《孔子在中國歷史中之地位》當中通過引經據典以及他人評論,獨特的將孔子的貢獻歸納為了三點:一、孔子是中國第一個使學術民眾化的,以教育為職業的教授老儒,他開戰國講學遊說之風,他創立至少發揚光大中國之非農、非工、非商、非官僚之士之階級;二、孔子的行為與希臘之智者相彷彿;三、孔子的行為及其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與蘇格拉底的行為及其在西洋歷史上的影響相彷彿。如今我們把孔子尊為先師、先聖、尊為聖人。其思想對今天仍然有很大部分值得借鑒,作為一個禮儀之邦需要我們不斷繼承與發揚光大,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思想雖有精華,也有糟粕,但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收借鑒,為今天所用並且在對待其思想時要全面的,一分為二的看。

《儒家對於婚喪祭禮之理論》儒家者所贊成擁護的政治社會制度,雖仍是周禮,不過他們卻將其理想化、理論化,並與之以新根據。我們人的心有情感和理智兩個方面,專從理智之觀點以待死者,斷其無知,則為不仁;專從情感之觀點以待死者,斷其有知,則為不智。認為婚姻之功用,在於使人有後,使人得生物學的不死,可得出:儒家思想乃極人文主義的,積極的。從當今我們所提倡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來講,我們不主張鬼神的存在,但是我們認為一個人的靈魂是可以永存的,強調的是這種精神的動力為後世所帶來的影響,要求我們發揚光大並將其為社會主義作出更大的貢獻。

通過閱讀這本書,對老子哲學所提倡的道德、對於事物的觀察處世之方、政治及社會哲學、欲及知以及他所提倡的理想的人格以及理想的社會,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了解了孔子的思想,在仔細回味我們上學期所學的《中國哲學史》,將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體會,在前後內容上起到一個知識的融會貫通作用,更讓我感受到了老子哲學思想的偉大之處以及其保留至今的原因。除此之外,還有孟子的政治社會哲學、性善論、反功利思想以及其天、性與浩然之氣,通過對比孟子和老子、荀子的思想可以為學習哲學形成一個更加系統、更加清晰的脈絡思路使自己受益匪淺。在當今社會,有許多人會懷疑學習哲學到底有什麼作用,尤其是哲學在教育上的功用,這本書當中對其進行了解釋:首先、學哲學可以養成清楚的思想;其次、哲學可以養成懷疑的精神;再次、學哲學可以養成容忍的態度;最後、學哲學可以養成廣大的眼界。在日常生活中,在處理事情的方法和原則上,學哲學與不學哲學的人區別是很明顯的,哲學它不僅僅是一種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是處理事情的藝術。學習哲學,它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妙、更加燦爛、更加充滿智慧。

中國哲學的發展不僅僅是依靠哲學順其自然的發展歷史進程,就可以得到今天的功績,在中國哲學史的發展過程當中除孔子等子學時代一代人的貢獻之外,還有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比如在此書當中,特別指出了韓愈和李翱的作用以及在宋明理學當中,朱熹、王陽明以及象山、慈湖等人的貢獻。通過閱讀對於先秦諸子百家哲學以及中古和近古的哲學,有了大體的了解。並且對「人生有意義嗎?」這個問題從哲學當中找到了答案:即人生是有意義的他體現在人生的四個境界當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種境界高低不同,達到的境界越高,其人生的意義也就越大。當今社會,我們提倡實現人生的價值在於貢獻,在於奉獻於社會,這四個境界與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是緊密相聯繫的,我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價值,提高自身的境界,達到更高層次的境界,實現更高的人生理想和意義。

通過讀中國哲學史補二集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對中國古代哲學的發展歷史演變進程,有了大體的了解,包括對老子、孟子等人的哲學思想,有了一個大體的脈絡,了解了在不同歷史進程中,偉人對於哲學的貢獻,以及他們在哲學中的地位的體現,通過閱讀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與當今社會相聯繫,發現其中的一脈相承矣,以及與時俱變之處找到人生的意義,用哲學的智慧武裝自己的頭腦,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絢麗多彩,實現自己更高的人生價值,包括學習、生活各個方面,都對自己有了更大的理解和體會,相信在之後的哲學道路之上,會使自己變得走得更遠更強!

好啦

此次分享就到此結束啦

你有沒有其他與同學不同的感悟呢

如果有的話

就在我們的留言區留言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凡朝讀經薈 的精彩文章:

五百年來的王陽明:傳奇開始的地方
《孔子廟堂碑》中的儒家之道

TAG:曾凡朝讀經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