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像哲學家一樣思考

像哲學家一樣思考

「如果你的人生大雨將至,

就戴好帽子。

如果註定要漂泊遠方,

就在心上刻下故土的模樣。

如果要和心愛的人分離,

每想她一次,就在手心寫一遍她的名字。

然後你低下頭,

去做那件你註定要做的事。」

我們大多數人都懶於進行哲學思考,很容易挪用他人的想法並為我們的偷懶尋找正當理由。英國邏輯學家維特根斯坦告誡我們:「一種不是獨立的思想只是一種只理解了一半的思想。」同樣,一種不是從一個人自身經歷中主動得出的人生哲學,也是一種只被理解了一半的哲學。

生活的意義?

對奧勒留來說,生活的目標就是:防衛和保護自我的健康。我們的精神生活處於寧靜之中,應該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的狀態,永遠不會離開我們。明智的人「不會違背心中的神,而是會將他最深的內在自我保留在寧靜中。他會首要地保持自己的自主性和完整性,不讓任何事情將他與其自身疏遠開。」一個人如何保持這一基本狀態?首先,我們可以勤加練習。我們可以時時革新自我。沒有人會壞得沒法再壞,也不會有人好得沒法再好;我們所有人都可以繼續一步一步地成長,但這需要練習。

奧勒留將他的實踐歸納為四項美德,他從來沒有停止過練習它們。智慧:學習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包括什麼是有益的什麼是有害的,哪些關注是高尚的哪些是有辱人格的。正義:做到誠實和公平,使你總能尊重自己;不要自大,把你想像得超出你所是的樣子;但千萬也不要看輕自己,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是。堅韌:發展力量,勇敢地承受「命運暴虐的毒箭」。節制:控制激情,抵制過激行為,學習在所有生活中取得平衡。

最後剩下的就是不要忘記在適當的時候隱退到內在自我這一小小的領土上,在這裡你是自由的,作為一個人,你可以據以觀察從你身邊流轉的世界。

哲學思維?

所有有見識的人都曾體驗過亞里士多德描述的「令人敬畏的無知感」,只有那些無知者才不會有這種感覺。如果一個人不知道的東西非常多,他就不會知道他不知道的東西何其多;但若他知道的東西很多,他就會意識到他仍不知道的東西有多多。

真正想弄明白世界是怎麼回事的思維,即哲學思維,是一種提問題的思維。當我們提問題時,我們正在做的當然是在執行那種我們童年時曾擁有的美妙的好奇感,但在我們大多數人身上,這種好奇感後來都被壓制了,因為事實證明它會煩擾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他者,所以我們內心深處對這個世界和萬事萬物的潛在興趣也就陷入沉寂,得不到發展。

但對一個深思熟慮的頭腦來說,不是任何答案都會起用;答案必須是誠實的,使我們能夠更好地去領悟我們生活其中的這個棘手的現實世界。答案必須是批判思考的產物,有三大批判技能:複核「宣稱的事實」;澄清概念;推理驗證。

加繆:荒誕

人不是荒誕的,世界也不是荒誕的。恰恰是人與世界之間的互動中,出現了荒誕。這一互動是既定的,我們被困其中,我們做著我們的夢,可是這個世界並不是設計來實現我們的夢想。我們渴盼誠實,但是這個世界卻不值得我們城市以待。我們渴盼一個公正的世界,但是這個世界一點也不是公正。這就是荒誕境況。

但是我們並不應該受到所有這些懲罰。這是不公平的。我們天生就是清白無辜的,準備投入地愛一次,準備好好地活一回。我們渴望能夠生活在一個美好的世界——我們確實也應該生活在一個美好的世界,但是我們生活的世界卻並不美好。但是通過它的瘋狂給我們帶來的重壓,就使我們受到傷害和挫折。

考慮到這一境況沒從逃避,我們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生活。首先是要接受,我們內在的主體性與現實世界之間互動的荒謬本質。我們必須避免犯下身體自殺(否定主觀方面)和精神自殺(操控我們對世界的認識,使其看上去顯得意氣相投。)

接受了這個世界是荒誕的,對它的回應必然是反抗。反抗意味著放棄那些僵化的思想分類:狹隘的世界觀,生硬的觀點,有局限的信仰,確定無疑的教條;使得我們說謊的觀點扭曲和語義扭曲;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不道德的世界。

結果是自由和清白。在反抗中,人會變得自由:一個人可以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沒有絕對律,也沒有道德律,沒有給一種行為貼上對錯標籤的不變。所有的都被允許,因為所有的都同等正確和錯誤。而且,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可以恢復無辜,因為他現在可以不帶罪感自由地去做所有的事情。罪感是荒誕的一部分,通過反抗,個體可以將自己從罪感的束縛中釋放出來。他可以再次肯定自己是清白無辜的,從而去過一種完整的生活。

自我感

在我們的人生中,我們每個人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由兩個基本條件決定:(1)我們體驗到一致的自我或認同感的程度是更多還是更少,(2)我們發展出的看待自我的態度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這兩個條件在我們的早年生活中至關重要。如果我們在其中生活的環境抑制我們形成一個整合性的自我和灌輸一些關於那一自我的負面情緒,那我們的生存質量就會永久受損。不排除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們也會面對我們自身的問題,發展出遲來的自我感和自我價值感,但是,這一治療路徑往往是長期的和痛苦的。

一個獲得自主性的個人一方面,在身份方面,他知道他是誰、他不是誰。他的自我非常完整,不覺得需要從事競爭行為來維護自己的身份。他感覺非常真實。他不會給人這種感覺:像一個空殼,必須假裝裡面有東西在內。自我居住在裡面。這是一種被整合為一體的感覺。

具有明確自我意識的人都知道自己的好惡。關於對錯,他有自己獨特的個體感覺;他不會借用別人那裡貼著「道德」標籤的指南來指引自己的言行舉止。他也不會有那種恐慌感:很容易被人說服去做他並不想做的事情,甚或是成為他不想成為的人。當然,偶爾他也會去選擇乃至被迫去做一些他不希望或不喜歡做的事;但他知道永遠都沒有人能夠強迫他成為他不是的樣子。

當一個人有一種整體的自我感時,他也會有一種真實感。他感到自身是真正的而若不是虛假的。他不會對自己的行為產生一種演戲感,彷彿他所有的社會互動都只是在一出無盡的戲劇中背台詞。

明確的認同感,往往會帶來一種輕鬆愉快的存在。生活中少了焦慮和緊張。知道自己是誰的人,既不用在內心進行一場身份危機的戰鬥,也無需強迫自己去證明給別人看他是什麼,或是他能做什麼。這並不意味著在情景需要的情況下他無法進行有效競爭。他不需要向人證明自己的價值,其價值早已牢牢根植其內心。

發展自我意識

當我們放鬆自己去體驗我們的自己——它們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而不是為它們不是什麼而感到焦慮和內疚,就會引發情感變化。

關於情感的一個事實是,在許可表達的情況下它會發生改變,自生自滅。當一個人可以讓自己去感受一種情感,不再去壓制它和將其合理化,往往就會發生真正的改變。

我爸問我以前很討厭羅里吧嗦的哲學為什麼會突然津津有味,我撓撓頭說我實在有太多想不通的事情了,想要自己通過學習診斷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叫喚 的精彩文章:

TAG:大叫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