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軍隊錯失良機,平津告急,華北危急!宋哲元究竟該不該背鍋?

中國軍隊錯失良機,平津告急,華北危急!宋哲元究竟該不該背鍋?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七七事變後,中日關於盧溝橋事變的談判以軍事對抗為後盾進行了馬拉松式的拉鋸戰。

根據應戰而不求戰的方針,蔣介石一方面於事變發生後積極進行了軍事上的調動和部署,另一方面在調兵北上的同時,又表示願意由冀察地方當局與日本談判,希望儘可能和平解決這次事變。7月12日,軍政部長何應欽在盧溝橋事件第二次會報會議上,決定派熊斌北上,熊斌曾任西北軍總參謀長,與第29軍將領有私誼。向宋哲元傳達蔣介石「不挑戰,必抗戰」的指示。具體機宜是:「如宋主任因環境關係認為需要忍耐以求和平時,只可在不喪失領土主權原則之下與彼方談判以求緩兵,但仍須作全盤之準備。」(《盧溝橋事件第一次會報會議記錄》,載《民國檔案》1987年第2期。)根據蔣介石的意旨,宋哲元多次與日軍進行所謂「和平談判」。冀察地方當局亦相繼與日本達成了中日雙方三條口頭協議、11月的《盧溝橋事件現地規定》。宋哲元在與日人的周旋談判中,為謀求盧溝橋事變和平解決,對日方作了令人遺憾的讓步。

1937年29軍在北平。前右起:張維潘、張自忠、宋哲元。後右二佟麟閣。

同時,事變發生後,南京國民政府一面加緊備戰,一面同日本政府方面進行交涉,企盼通過外交等途徑和平解決這次事變。事變的消息傳至南京後的第二天,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即向日本大使館提出口頭抗議,軍事當局也開始考慮華北局勢惡化後的應對措施。兩天以後,外交部再向日方提出正式抗議,要求日本軍隊撤回原防,並保留向日方要求賠償的合法權利。(薛光前編著:《八年對日抗戰中之國民政府》(1937~1945),第31頁,台北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7月11日,再度正式聲明:「中國的政策是對內推行經濟建設,對外維持國際和平。對日關係,中國的政策是經由外交途徑,基於平等與互惠立場,和平解決所有的懸案。」

至於盧溝橋事件的解決,中國堅持:「此次所議定或將來待成立之任何諒解或協定,須經中國中央政府核准始為有效。」(《中日外交史料叢編(四):盧溝橋事變前後的中日外交關係》,第213頁。)然而日本方面的立場也相當強硬,公然蔑視南京中央政府的地位,日本駐華大使館參事日高信六郎於7月11日向中國外交部轉達東京的立場:日本政府希望與地方當局「現地解決」,南京中央政府不能予以干預。7月12日,南京政府外交部長王寵惠告知日高信六郎:只要日本政府停止派遣軍隊來華並將已到華北的軍隊撤回,中國將立即停止軍事調動。對此提議,日本政府沒有作出正式的反應。

七七事變後,蔣介石發表廬山講話「一寸山河一寸血」,號召全民抗戰!

南京政府鑒於進行直接交涉無效,遂於7月16日通過英國駐華大使許閣森(Hughs KHugessen)向東京試探調解的可能性。因日本政府堅持把盧溝橋事變的解決完全限制在華北地方當局的職權範圍內而告失敗。7月17日,日高信六郎將一份最後通牒式的備忘錄送至南京政府外交部,警告南京政府不得干涉冀察當局與日本軍方所訂協定的實行,並嚴詞限定中國政府「立即給予適當的答覆」。19日下午,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向日本大使館提出《備忘錄》,重申中國政府「不擴大事態與和平解決本事件」的原則立場,提議中日「雙方同時停止軍事調動,並將已派武裝隊伍,撤回原地」。(《致日備忘錄》(1937年7月19日),載中共中央黨校編《盧溝橋事變和平津抗戰(資料選編)》,1986年版。)還表示歡迎國際方面進行「斡旋、調解、公斷」。日本對中國政府的《備忘錄》極為不滿,日高於20日再訪王寵惠。日高稱:「北方問題由冀察政委會洽,此次何妨授權該地折衝。」王答:「交涉須由中央辦理」,「須兩方同時撤退」。同時表示:「只須有一線和平希望,中國決不放棄其依據外交途徑從事和平解決之努力。」(《東方雜誌》第34卷,第16、17號合刊(1937年9月)。)

宋哲元

日軍以談判為名,利用宋哲元的軟弱和南京國民政府對和平的幻想,使緩兵之計得逞。中國守軍9日收復失地後,軍事力量對比對中國方面非常有利,第29軍除在盧溝橋附近永定河東岸合計約有一團兵力外,在北面有西宛駐軍兩個旅佔據著八寶山,其中一部分已進入到盧溝橋西北約3公里的衙門口;在南面有第38師常駐南苑。此外,平漢線方面已從南方向長辛店增援兵力。日軍方面,當時能夠逐步調往前線附近的,「只有駐屯在北平附近的步兵約兩個大隊。天津派來增援的炮兵部隊,因為連日下雨,道路泥濘,被阻在通州,無法前進」。「也就是說,日本軍部指揮官可能早發覺,如果開到盧溝橋的部隊不尋找什麼借口使之後撤,有被處於優勢的中國軍隊包圍的危險」。(《今井武夫回憶錄》,第35~39頁。)這便是日軍提議談判的目的所在。

到7月16日,日軍完成了包圍平津的戰略部署。這時,日軍入關部隊已達5個師團之眾,兵力超過10萬,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發生了逆轉。18日,日軍設最高司令部於丰台,由香月清司指揮。當他們一切準備就緒後,便大舉進攻宛平,炮轟長辛店,狂炸廊坊。19日,香月發表所謂「聲明」,稱20日後日軍將採取自由行動。宋哲元等第29軍將領遂放棄一切和談幻想,表示誓死抗戰。日軍大兵壓境,中國方面就和平解決事變同日方進行的談判和交涉,使中國軍隊盡失殲敵之良機,平津告急,華北處於危急之中!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二卷,全民族奮戰:從盧溝橋事變到武漢淪陷

(1937年7月—1938年10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年版。

編輯:林小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甲午戰爭期間慈禧太后在做什麼?遊園觀景聽曲唱戲!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失利,蔣介石卻因一件心事不敢撤軍,究竟是為什麼?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