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的征途不止於星辰大海-訪世界500強學長

我們的征途不止於星辰大海-訪世界500強學長

全文4000字左右,認真閱讀需15分鐘左右。

對於清北的大神們來說,一份世界500強的工作可能唾手可得。而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本科生來說,沒有了名校光環就要靠自己去付出更多的努力來爭取。這次採訪的男神相識時覺得他是永遠打了雞血的那種狀態,沒感覺看見過他喪的狀態。看他真誠的回答每一個問題,讓我自己也重新思考了自己是誰,自己想要什麼,自己又要怎樣去做。盲目的前進往往會帶來深深的焦慮感,可能更重要的是認清自己以及自己想要的生活。希望男神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啟發。

Q:大學生活剛開始的時候已經開始思考畢業工作的事了嗎?

A:大學剛開始的時候會有一個大致的方向,自己想做哪種類型的工作,但是沒有具體細緻到某一個行業。但是實際上我認為這些問題其實是需要在大學剛開始的時候儘早去思考的。當然,我們會經常改變想法。這是很正常的,是在不斷的自我認知中調整方向的過程。所以大家不用擔心現在考慮這些問題是不是太早,會不會限制自己的發展,會不會一年後我就改變主意了諸如此類的想法。早一點有個方向,可以早一點去實實在在的準備一些東西,因為等到大三大四想起來的時候時間已經不允許了。當然也會有同學暫時想不出自己想做什麼,對於這樣的同學,我的建議是多嘗試不同的東西。因為大學裡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會是沒有意義的,只是意義大小的比較,所以干坐著不如找點事情做。

Q:時間真的是不等人,那學長能講講自己是怎麼選擇的呢?

A:我當時沒有想過要進互聯網行業,,但是大致覺得自己比較想去那種規模比較大,產業比較多的公司。所以當時我認為自己最需要克服的就是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因為大學之前自己還是比較內向的,也不太擅長社交。當時儘管初期在學生會,在辯論隊都屬於比較差的那種人,但還是堅持了下來,就是想逼自己去提升自己不擅長的東西。

Q:臨近畢業,很多人都會感到特別焦慮。學長是怎麼克服這種焦慮感的呢?

A: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會有兩段比較迷茫的時間段。第一段就是找工作前準備投簡歷的時候,很多人會不知道自己應該投什麼樣的公司或什麼樣的崗位,甚至很多人都選擇海投。其實找工作和考研一樣,都不是直接硬上就行的,都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首先要梳理自己,梳理一下整個四年自己做的每件事情,找一找這些經歷有沒有一條主線,能不能讓別人看出某一點特別的東西,這些問題整理清楚,就會解決某些人的簡歷會被人事稱為毫無特色的問題。一旦自己有了一個比較閃耀的一個點,或者即使不夠閃耀,但是自己的經歷在一條主線上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那麼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對口的行業和崗位。這樣子即使海投,也是有針對性的海投,可能避免自己很多的煩惱。第二個迷茫期就是屢次被刷之後。很多人認為找工作難都是因為這段經歷。我們這樣的雙非院校,又是商科,如果相進五百強,都一定要做好被刷十次以上的準備。因為我們的專業沒有太多的門檻,任何專業都會和我們競爭,HR更看重的是經歷和能力而不是專業知識,所以自己的心態要調整好。不要因為被幾家五百強刷掉就不去投了。除非被所有的五百強都刷掉,那才證明你真的能力不夠。重要的還是前期準備。

小貼士:進五百強企業一定要找往屆學長學姐求助面經,網上的鬼話不要信!

Q:看來一份簡歷的準備是很重要的,學長能說說怎樣打造一份優秀的簡歷呢?

A:其實真正到做簡歷的時候已經有點回天無力的感覺了,因為你的經歷就那麼多,又不能瞎編,所以簡歷技巧是有上限的。我說幾個注意點吧。

1、不要過分突出自己的專業成績,如果成績好,固然可以說,但是不要佔用太大的篇幅,HR並不關心你的各科成績。說一下績點,人事心中就有數了。

2、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專業課程,你學的好不好其實沒法衡量,但是你學沒學過是硬指標,所以針對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崗位適當的放上一些看起來很對口的課程名,可能會更加讓人事產生你很適合的錯覺。

3、有時候經歷不要全部寫在簡歷上,要進行篩選,例如無意義的兼職、家鄉某不知名工廠的實習、一看就充滿水分的且與工作毫無關係的各類榮譽稱號(宿舍標兵、體育文藝積極分子),大家都一定會有的暑期實踐經歷(且無獲獎無明顯成果)等等,這些經歷只會讓你顯得更加平凡,讓人事覺得你就是大學中最普通的那群人。

4、簡歷要盡量謙虛,介紹自己經歷的時候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很厲害,經歷超牛逼,HR都是見過大世面的,你面試的公司也都是分分鐘幾個億上下的業務,所以你所謂的領導能力超群、寫作能力一流等等盡量不要出現,以及部分人會格外突出自己的外聯或者各類型校園俱樂部、企業兼職類的經歷,可以講且會加分,但是千萬不要太浮誇,HR都知道真實情況是怎麼回事,你就是乾的最底層的校園市場推廣工作,所以盡量不要誤以為自己幹了多麼了不起的事情,等你進了公司,你會發現校園市場部可能只是企業里最小最小的一個業務單元。

簡歷的最大作用就是系統有邏輯的介紹自己,所以盡量不要起反面的作用,不僅沒有博得好感,還讓人事對你反感,那就得不償失了。

Q:可以簡單講講公司的招聘流程嗎?有哪些看重的能力和證書嗎?

A:公司的招聘流程的話,其實各不相同,大致會有網申、測評、筆試、HR面、小組面、總裁面這麼些過程。但是中間的環節和每個部分所採取的形式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習慣,所以這就是之前說的找學長學姐要面經的關鍵之處。因為我們進很多逼格高的公司很大程度上是看運氣的,所以把握好這家公司招人的節奏和招聘的形式很重要。節奏很多人不理解,其實就是很多公司會有某一個短時間內他的招人指標壓力最大,從而招聘要求就會相對較低,所以通過學長學姐能夠把握到這個時間點就比較有優勢了。另外面經的話,很多公司的總裁、業務、HR會有自己的偏好,有的喜歡高度認同公司的,有的喜歡批判一切的,有的喜歡中規中矩,都各不相同,所以知道了這個,可以相對的注意一下言辭和表達。看重的能力和證書的話,我也是個人所見,以我們公司為準,所以可能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但是大家可以參考一下。首先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表達能力,這個非常重要。面試面到最後,HR最能看出來的就是你的表達能力強不強,臨場拋出的分析類的問題一般沒有準備時間,是不是可以脫口而出且有邏輯,而小組面就更是了,很多時候討論結果是一方面,在討論過程中,HR一定是在觀察所有人的在組內的表達的,即使你沒有最後總結髮言,在討論過程中的表達能力也很重要。這個能力是需要長時間訓練的,所以如果大學期間能夠多參加一些有助於提升表達能力的活動很重要,例如辯論、演講,哪怕是在學生組織內也要成為那個敢於表達的人。例如在學生會中的一些述職,大家往往會推三阻四,不願意上台,覺得沒有意義,但實際上內容並不重要,你自己能不能即興完整的敘述一件事情是你自己能力的體現,所以每個人都不會沒有機會鍛煉這種能力,只是你浪費了很多機會而已。第二種能力就是創新能力,這個也是老生常談了,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如果落實來看,我們需要怎麼做來提升創新能力,其實也不是很難,這一能力在面試中的體現,大致分為兩種,一類是小組面構想的方案是不是夠有創意,另一種是一對一面試中很多面試官會當場讓你優化公司的某一業務板塊,這種優化也是創新能力的體現。其實我們作為文科的大學畢業生,這種創新力基本不會有那種石破天驚的idea,所以要從優化的角度入手,這就需要我們平常多看一些行業內的諮詢,例如各大互聯網公司的最新產品、最新的品牌推廣方式,細分行業內的最前沿資訊,這些都知道了之後,再加上一點點自己的想法,把它與你所要面試的公司結合一下,其實一個比較有創意的idea就出現了。其實HR都知道你的水平,並沒有期望你提出多麼了不起的想法,只是想考驗一下你平常的觀察力和你在這個行業內所積累的認知。第三個能力就是特長吧,很多人會忽視這一點。其實這個是在一對一面試中很關鍵的因素,其實就是一個很棒的談資而已。一面一的面試很多面試官會跟你閑聊,會問問你的愛好或者特長,然後跟你就這一話題深入的聊一聊。他具體想要考察什麼可能每個面試官都不一樣的,但是我知道如果你沒的聊會很尷尬。一般沒得聊的情況下,大多數人會隨便說一些有的沒得的愛好特長。什麼看書、運動、看電影等等。或許你的愛好真的就是每天窩在家裡看電影。但是你真的可以跟面試官針對這一話題侃侃而談嘛!你可以聊的齣電影的流派嘛,你對當下最熱門的電影有獨到的見解嘛,在面試官讓你說出你最近看的一部電影或者讓你推薦一部電影的時候,你的那些儲備真的不會讓你覺得尷尬嗎?所以愛好千萬不要是隨便說說而已,自己認真的想一想,自己到底對於哪一個領域比較擅長,如果真的沒有,那就速成培養一個,如果連這點速成能力都沒有的話, 可能五百強不太適合你。證書的話,其實HR沒有功夫去查看你的證書考證你獲獎的真實性。所以證書水不水很多時候就看你的一張嘴。很多人獲了很多獎,但是完全講不出來。有可能是這個人表達能力本來就差,更多的可能就是你每次獲獎都是水水的配角。所以任何你展示出來的獲獎你最好都要了解他的全過程,並且知道怎麼加工讓他看起來逼格更高。比較受人事青睞的差不多有學生會主席,雖然可能會有水分,學生會主席比一般大學生優秀一點也是不爭的事實第二個就是高級別的商賽,當然商賽中建立大家不要參加過多的營銷類的比賽,可以優先考慮創新創意類的。第三個就是英語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有效認證。尤其是女生,這兩點還是能加很多分的。寫作的話,知名媒體的發稿最佳,評論性文章、新聞稿優先於小說散文。

Q:大學裡有什麼想做還沒做的事么?

A:有一個比較大的遺憾就是大學四年都沒有真正下定決心去學日語,當時作為興趣,覺得時間充裕的時間下可以去嘗試下,但是很可惜一直沒有空出足夠的時間。但是現在回想起來,上了班之後更沒有時間去學了,所以這個東西很有可能這輩子是碰不到了,但實際上日語是很有可能擴大未來發展的廣度的,現在想想覺得還是蠻遺憾的。其他遺憾就是沒有找一份正兒八經的實習把,感覺現在正式工作了之後,比其他人的適應期要長一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沒有體驗過職場的節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ixUnderFeet 的精彩文章:

TAG:SixUnderFe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