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鄉/舜帝的故事(6)

家鄉/舜帝的故事(6)

傳說

作者:山西省永濟市曹中義

雷首山舜漁雷澤陶城村舜陶河濱

舜與瞽叟父子相認,娥皇、女英共事公婆,一家人過著和美的日子,然舜是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人,安置好父母妻子之後,即出走訪行,體察民情,以德感化世人。

舜來到雷首山下(即今中條山之首陽一帶)黃河岸邊的雷澤,看見當地的漁人互相爭奪優美的場所,時有鬥毆之事。舜初到此,並不想做漁人的生涯,只是想要化導他們,就參入他們之間,與他們共同漁獵。起初亦很受他們的排擠,仗著他的恭敬忠信和口才,向他們委曲勸導,不到半年,那些漁人受了感化,個個跑到那湍急的水邊去釣魚,而把曲隈深潭讓給年老的漁翁們。故史載舜「漁雷澤,雷澤之人皆讓居」據明萬曆時李之藻的考察, 「雷澤在山西蒲州南四十五里處」。

舜在雷澤,將漁人訓化成功後,正欲遠行,碰上河濱一個農人,言說出外尋訪陶器,舜詫異道:「難道貴處沒有陶人么?」農人嘆道:「陶器亦很多,起初還好,後來有人作偽,將外形做得很好,而實質非常脆薄,一用就壞,大家還以為用得不小心,再去向他買,那個人竟大發其財了。他同業的人見他如此得利,爭相模仿,弄得無器不窳,是陶皆劣,但陶器又是尋常日用不可缺物,遇到如此,豈不是苦極了?現我遠道尋訪,盤纏水腳加上,雖不免消耗,但是比較起來,還是便宜」。舜聽了,不勝喟嘆,暗想:一個人達而在上,可以化導萬方;窮而在下,亦應該化導一鄉,方算盡到人生的責任。現在河濱之人既然欺詐如此,我何妨不去設法化導他們呢?想罷,便將漁業託付夥友,自己去了河濱。

舜逆黃河北流而上,來到河濱,細細考察當地泥質,很宜於制陶,而細察當地的陶器,果然甚壞,舜於是選擇了一塊場所,想要製作堅實的陶器,矯正這個惡俗,哪知被當地的陶人知道了,以為舜來奪他們的生計,就紛紛齊來與舜為難,然舜做出的陶器,出貨之後,大家紛紛購買,弄得其他陶人,個個生意清淡。大家氣忿不過,又來和舜鬧事。舜對他們說:「諸位以為我奪生意么?但制貨之權在我,買貨之權不在我,人家不來買,我不能強。人家來買,我不能推。試想一想,同一個陶器,何以諸位所做的,人家不喜買。我所做的,人家都喜買,這是什麼原故呢?」有個人說道:「你做的堅牢,價又便宜;我們所做的鬆脆,價錢又貴;所以人們買你的,不要我們的,這豈不是有意和我們反對,奪我們的生意么?」舜道:「即如此,試問諸位,對於人生日用之物,都要它鬆脆,不要他堅牢么?」眾人聽了,一時回答不出。舜又說;「諸位所穿的衣裳是布的,假使諸位去買布,賣的人給你鬆脆的,不給你堅牢的,你要它么?」人們聽了,無話可說。舜繼續說:「既然別人所作鬆脆的,我們不要,我們怎能做了鬆脆的物品去賣給別人,這個豈不是不恕么?」眾人說:「向來我們所做的,人家都來買;現在你來做了,人家才不買,可見是你之故,不是貨色鬆脆之故。」舜道:「不然,從前人家買,是因為無處去買,不得已而買,並非喜買。比如,凶荒之年,吃糠吃草,是不得已而吃,並非喜歡吃。現在諸位拿了鬆脆之物,強賣給人,與拿了草根、糠屑去強人吃無異,豈不是不仁么?」眾人道:「我輩做手藝賺錢,只知道求富,管什麼仁不仁。」舜道:「不是如此,仁字之中才有富字,除去仁字之外,哪裡還有富呢?」眾人忙問其故。舜道:「人與禽獸不同的地方,就是能互助,互助二字,就是仁。我不欺人,人亦不欺我。我欺了人,人必欺我。欲富者,人同此心,百工之事,假如和諸位一樣無物不劣,無品不惡。諸位所做的是一種陶器,向他人去買的,不可勝計。以一種敵多種,哪裡故得過。在陶器上多得了利益,而消耗它種不知有多少倍,試問諸位還能富么?真所謂間接的自己殺自己,不仁而不富,豈不是不智么?」眾人聽了,似乎有所感悟,說道:「是呀,這幾年來,各項物件都有些不耐用,就是這個原故么?」舜道:「諸位既然感覺到此,何妨先將陶器改良起來,做個榜樣呢?」眾人聽了,無語而去。

此後,河濱之人虛心向舜學習制陶技術,所做陶器既美觀大方,又堅固耐用。成為當時有名的陶邑之鄉。故史載舜「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河濱即今張營鎮之陶城村,歷史上稱陶邑鄉,1949年後撤陶邑鄉併入張營鄉。

家鄉/舜帝的故事(1)

家鄉/舜帝的故事(2)

家鄉/舜帝的故事(3)

家鄉/舜帝的故事(4)

家鄉/舜帝的故事(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學物理同步學習 的精彩文章:

TAG:中學物理同步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