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李商隱的這首詩無人知曉,但最後一句,千古流傳

李商隱的這首詩無人知曉,但最後一句,千古流傳

唐文宗大和七年,李商隱應試不中,投奔時任華州刺史的表叔崔戎。第二年,崔戎調任兗州觀察使,不想剛到兗州就病故了。崔戎對李商隱不僅有親戚之情,而且有知遇之恩。他的兩個兒子崔雍、崔袞和李商隱也是情深義重。崔戎死後,李商隱離開崔家,旅途中在一戶駱姓人家的園亭里借宿,寂寥中懷念起崔雍、崔袞兩位從表兄弟,寫下了一首很有情韻的小詩。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李商隱的這首詩無人知曉,但最後一句,千古流傳

竹塢無塵水檻清

詩的大意是:竹叢里船塢深靜無塵,臨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飛向遠方,可卻隔著重重的高城。秋日的天空陰雲連日不散,霜飛的時節也來遲了。幸好留下了滿地枯殘的荷葉,好在寂寥的夜晚聽雨水敲打的聲音。

詩的首句寫駱氏亭的清幽絕塵,翠竹、清水把這座亭軒映襯得格外清幽雅潔,在這清雅的環境中,詩人生出的思念之情也顯得分外清純。但是這種清純的思念馬上被微微的惆悵所代替了。因為第二句寫道:「相思迢遞隔重城。」詩人眼下所宿的駱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長安,中間隔著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詩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隨風飄蕩的遊絲,悠悠然飄向友人所在的長安。詩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無好友共賞幽勝而微感惆悵。

李商隱的這首詩無人知曉,但最後一句,千古流傳

相思迢遞隔重城

三、四句宕開,寫夜宿情景。「秋陰不散霜飛晚」,又回到眼前景物,渲染氣氛,烘托情緒。時令已屆深秋,但連日天氣陰霾,孕育著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天色一片迷濛,本來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詩人,心情不免更加黯淡,而這種心情又反過來更增加了相思的程度。 「留得枯荷聽雨聲」一句是全篇的點睛之筆,寫詩人聆聽雨打枯荷的聲音和詩人的心情變化過程。詩人原來是一直在那裡思念著遠隔重城的朋友的,由於神馳天外竟沒有留意天氣的變化。不知不覺間,下起了淅瀝的小雨,雨點點點滴滴地灑落在枯荷上,發出一陣錯落有致的聲響。詩人這才意外地發現,這蕭瑟的秋雨敲打殘荷的聲韻竟別有一種美的情趣。枯荷給人一種殘敗衰颯之感,本無可「留」的價值;但自己這樣一個旅宿思友整夜不眠的人,卻因聆聽枯荷秋雨的清韻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留」蘊涵有一種不期而遇的喜悅。而詩人「聽」到的,也不止是那凄楚的雨聲。枯荷秋雨的清韻,常人難解其中滋味。這單調而凄清的聲音卻又更增加了環境的寂寥,從而更加深了對朋友的思念。

李商隱的這首詩無人知曉,但最後一句,千古流傳

留得枯荷聽雨聲

這首詩的結語:「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以景結情,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有聲有情、聲情並茂,聲、景、情和諧統一而收到了餘音繚繞的情致,使詩歌境象迷茫,旨義含隱深曲。另外這首詩雖然寫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寫得歷歷如畫,但它並不是一首寫景詩,而是一首抒情詩。詩借景寓情,意在言外。通過對環境清幽寂寥的感受,特別是末二句所暗藏的「永夜不寐」,將懷念之情和冷落的身世之感融成一片。李香泉說:「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寄懷之意全在言外。」(紀昀《玉溪生詩說》)可以說是對這首詩抒情特點的最好概括。「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也是深得人們喜愛的抒情名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沙視界 的精彩文章:

這首詩寫出了旅途中最成功的搭訕,遇到這種情況,你的桃花運到了
立春日,讀陸遊的《立春日作》,卻發現它酷似今天的一個段子

TAG:老沙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