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榕城故事】第一位土地公與昭忠祠摩崖題刻

【榕城故事】第一位土地公與昭忠祠摩崖題刻

原標題:【榕城故事】第一位土地公與昭忠祠摩崖題刻


到過福州馬尾昭忠祠的人,看到馬江海戰英烈陵墓後山崖上的「蔣山青處」四字摩崖題刻,常常感到不解,四處打探其由來,這得從我國的第一位土地公說起。


土地公


土地公是中國民間信仰中分布最廣泛、最普遍的神靈。土地公的前身是社神。最初「社」是土地之主,從寫法上看,這是個會意字,「示」字在甲骨文中表示「桌石」。原始人就把石塊一豎一橫疊架成石桌形狀,立於部落中心,當作「神」來膜拜,稱為「桌石」。這種形式在現在農村的一些土地廟中也可以看到,裡面放上兩塊上小下大,貌似人形的石塊,充作社公、社婆。「土」字表示從地面上突起來的一堆土,古人極為敬重土地,有了土地就有了農業,有了農業就有了食物,所以人們把堆起來的土看成神,並向它祭獻。到了殷周時期,人們就把「示」和「土」兩個獨立字合為「社」字,會意為「土地之神」,也是社神。


關於土地公的來歷,據記載,第一個被奉為土地公的是漢代的蔣子文。蔣歆,字子文,三國時廣陵(今揚州)人。相傳,蔣子文生前嗜酒,為人正直,行俠俠義。常自謂:「己骨清,死當為神。」漢朝末年,擔任秣陵尉(秦漢時期今南京的稱謂),追捕盜賊到鐘山下,盜賊擊傷了他的前額,不久就離開人世。


到了孫權建立東吳政權的時候,有一個蔣子文手下的舊吏看見蔣子文在大道上乘坐白馬、手執白羽扇,侍從左右跟隨身旁,和生前一模一樣。蔣子文對這位舊吏說:「我是這兒的土地神,為下界百姓造福,你可以告訴朝廷,給我立廟。」於是朝廷派使者封蔣子文為中都侯,為其立廟堂,並將鐘山改名蔣山,這就是最早的土地公了。


馬尾昭忠祠


既然土地公管轄的只是某一地方,各地當然就有自己的土地公了,並演變為可根據地方的需要而產生,如花園土地、青苗土地、長生土地、攔凹土地,廟神土地等。作為地方的守護神,土地公大都由對當地有功者死後所任,因為他們生前正直友善,所以成神後,也是一副慈善面孔,以正面形象示人。


土地公、蔣山與昭忠祠也有密切的關聯。1884年8月23日(清光緒十年農曆七月初三),法國遠東艦隊悍然入侵馬尾,突襲福建水師,挑起震驚中外的甲申中法馬江海戰。馬江之戰大約半小時,福建水師幾乎全軍覆沒。根據戰後不完全統計,福建水師陣亡將士達736人。馬江海戰結束後,閩江沿岸軍民自發組織打撈陣亡福建水師將士的遺體,許多已經無法辨認,除被家屬認領的,剩下的500多具沿江分九冢掩埋,冢前各立「忠冢」石碑。


蔣山青處


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由張佩綸奏請清廷修建昭忠祠,後由新任船政大臣裴蔭森奉旨修建。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為紀念甲申中法馬江海戰殉難的福建水師官兵,清光緒皇帝特賜旨建昭忠祠。1920年,海軍總司令藍建樞督同福州船政局局長、海軍輪機中將陳兆鏘募修昭忠祠,報請民國政府將甲午海戰死難將士栗主入祀昭忠祠,陳兆鏘作《甲申、甲午兩役合祀馬江昭忠祠碑》,並在馬限山東麓昭忠祠旁建英烈陵園,將沿江掩埋九冢骨骸合葬於陵園陵墓中。1921年秋,陳兆鏘題「蔣山青處」作摩崖題刻,「蔣山」即指南京鐘山。比喻埋葬英烈的馬限山象蔣山一樣青蔥如畫,英烈報國之志永垂不朽;也暗喻甲申、甲午海戰的英烈們如同蔣子文一樣為人們景仰,奉為當地守護神。今天,「蔣山青處」四個大字仍然向來自各地的遊客展示英烈的精神和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來源:福州新聞網·胡珍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 的精彩文章:

不羨榮華富貴的林則徐
【家風家訓】秦州胡氏家族:立德立功 言忠言孝

TAG: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