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比意-建築創作的根本
很多人都知道柯比意(Le Corbusier)是建築師,或也有見過他的傢具設計,能看到其畫作的機會實在不多。但在接受建築教育之前,柯比意大概更想成為畫家。
經常有說,建築師都是畫家,這在柯比意身上又不盡相同。雖說所有建築都由草圖開始,但繪畫對他來說,更是必需思考的過程,也是完整的創作。早在成為建築師之前,柯比意已在繪畫,素描簿從不離身,甚至到他創立建築事務所後,每天早上仍抽數小時來畫畫,下午再投入到建築的工作。30多年間,他創作了400多幅畫作。
TEXTS: Esther Lui
IMAGES: Courtesy of Bonhams
比意工作時的情況
柯比意的藝術創作比建築發展得更早,早年的畫作已獲藝評人與畫家高度評價,其中甚至包括畢加索。年輕時在瑞士畫家及建築師L"Eplattenier開的藝術學校接受圍繞繪畫、工藝和藝術的教育,強調從任何地方:房屋的周圍、牆壁、傢具、傢具的物料等,都能體現美與和諧。當時他可算是高材生,在多方面都展現過人的天份,其中繪畫尤甚。雖然柯比意自小就喜歡繪畫,幾乎每日都畫,但L"Eplattenier建議他向建築發展,而年少的學生跟隨了老師的話(有說本名為Charles-édouard Jeanneret的柯比意改名的靈感來自老師的名字)。自此,柯比意開始接觸建築,卻仍一直視繪畫為所有創作的根本。
比意的畫作
「柯比意會說,觀察加上對事物的詮釋,即是創作。一直被他奉為圭臬的主張,貫穿在其建築、繪畫,以至有關文化、城市主義的作品中。」邦瀚斯印象派及現代藝術資深專家Tatiana Ruiz說。「柯比意的老師總叫他把看見的畫出來,對他來說,畫畫就像冥想——看到了、仔細觀察加上個人詮釋,再畫出來。從一開始,柯比意就是多態藝術家,刻意把繪畫與解築這兩個事業分開發展,所以很多人——不單是香港人——也不很熟識柯比意作為畫家的身份。一來因為到訪柯比意的建築比去欣賞其畫作的機會更多,數百幅作品只有少數收藏於博物館,大部份都在藏家之手,加上他從沒想宣傳自己的畫作,也沒特意尋求在畫廊展出的機會。對他自言,建築為自己的專業事業,而他從不間斷地每天投放數小時的繪畫卻是創作和生活的必需,而非要努力經營的事業。這是他貫徹始終的理念。」
多年來,不少藝術或建築評論都嘗試把柯比意的畫作及建築並列對比,嘗試從畫作中看到建築的結構,或從建築中找到油畫的靈感,Ruiz表示,「對柯比意來說,他的作品是要讓人深陷在情感中,去真實地深受,然後從中感到喜悅。當然,你可以從他的畫作、建築,以至傢具中找到相似之處,畢竟他的創作理念與人生態度一直連貫,以『美與和諧』為重心,但你能從他的畫作中看到更多更多。」
現代藝術資深專家Tatiana Ruiz向我們分享柯比意的作品特色
這次將在倫敦邦瀚斯拍賣的《浴女、帆船、貝殼》(Baigneuse, Barque et Coquillage),屬於柯比意女性風格的創作,繪於1934、1938及1947年,創作時間達十多年之久。「30年代時,柯比意去了阿爾及利亞,深被當地的女性、土地及顏色吸引。他曾寫過一些有關顏色的研究,探討各種顏色的力量和可能性——在這作品中,女性的用色鮮艷且溫暖,橙色是陽光的顏色,而紅又帶來熱力,在女性的部位象徵性感。這女性佔據了近一半的畫布,說明她的重要性;旁邊打開的窗戶,代表開放,從外面能看到入面。大量的綠色代表海洋或樹木,而我尤其喜愛打開的巨大貝殼——既象徵建築,亦是大自然的完美,正是他一直在思考探索的主題。」Ruiz相信,柯比意在黑暗失落的時代把《浴女、帆船、貝殼》放在一旁,到1947年,大戰過後,心境重回輕鬆愉快的狀態,才將之完成。若是讓自己完全投入到畫里去,那是一個美好的夢。讓帆船帶你到神奇的國度、女性帶來感性與性感,開放而複雜的貝殼也許會指引到親密的世界裡。
《浴女、帆船、貝殼》將於3月1日於倫敦邦瀚斯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拍賣。
柯比意(1887-1965),《浴女、帆船、貝殼》。油彩畫布,100.5 X 80.7cm,£1,400,000 – 1,800,000。
Esther Lui
A magazine editor from and based in Hong Kong who thinks Sir Edwin Landseer"s The Monarch of the Glen should remain in the country.
TAG:CoBoSoci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