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如何使血壓失常?
在臨床工作中,有很多頸椎病的患者會有頭暈、血壓升高的癥狀,嚴重的甚至會發生一過性的暈倒,那頸椎病與血壓升高之間到底有沒有關係呢?
想要知道血壓和頸椎病之間的關係,我們就首先要了解頸椎的生理構造頸椎由七節頸椎骨及纖維環組成,頸椎周圍分布的肌肉組織包含著「血管」「淋巴管」「神經」等。在這裡我們著重給大家講解一下頸椎與高血壓的關係。其他功能構造在此不做更多解釋(更多頸椎生理結構及生理功能可關注關注往期精品文章「頸椎重不重要,看看他的生理結構再說」)
藍色:血管,負責將血液輸送到心臟
紅色:動脈血管,將心臟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處。
黃色:神經,把大腦思考的結果通過電流傳遞到全身各處。
綠色:淋巴管,負責人體的免疫功能。
從這張圖上能夠看出,頸部有很多不同功能的管道,而這些管道在肌肉和骨骼之間精密的進行著穿梭。所以當我們肌肉發生拉傷、勞損、骨頭長出骨刺時,都極有可能影響到這些管道的正常功能。
當一個人因為長期一個姿勢導致頸部肌肉痙攣、緊張,或頸椎曲度發生變化後,會在不知不覺中限制頭部轉動的範圍,而受限的活動度(左右轉動)又會進一步影響穿梭其間的頸動脈,從而讓一部分流向大腦的血流受阻。
因為這些血液中含有豐富的氧,對大腦非常重要,所以血管為了衝過這種阻礙,會不遺餘力地提高血壓,迫使足夠的血液衝過阻礙進入大腦,這就造成了人體的血壓升高。
而如果想要降低血壓,我們可以嘗試著用手法緩慢的放鬆頸部的肌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頸動脈的緊張感。
1. 托頸轉頭放鬆法
最好有個幫手站在身後(自己也可以),雙手像捧碗一樣輕輕托起下巴,可稍稍用力往上托起,但用力不能太猛,並緩慢左右轉動頭部。
然後自己配合呼吸慢慢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盡量把呼吸拉長,把活動度做到極限,到極限位置,可以用兩個大拇指微微的按壓「風池穴」,這裡也是神經從頸椎進入大腦的入口,通過刺激這塊區域可以幫助緩解偏頭痛、頭暈等癥狀。一般這個動作可以循環進行三次,血壓可以很穩定的往下調整。
該動作核心在於讓頸部外層肌群通過運動充分恢復彈性,肌群張力減低,有助降低血管緊張度,恢復大腦足夠的血供。
註:這套手法不能替代降壓藥,高血壓病人最重要的仍然是靠藥物治療。
2.緩解背部「硬結痛點」
對於頸部不適伴隨頭暈的病人,他們頸部和背部交接的位置往往可以摸到很多頸肌筋膜的「痛點」(平時關節活動時候的咔嗒響聲的由來,肌肉韌帶緊張酸痛的源頭),這些「痛點」表明這些區域的交感神經正處在過亢的狀態。
該情況多見於健身愛好者、加班工作者的背部,頻繁鍛煉肌肉但缺乏拉伸或者。長期保持一個姿勢都會讓肌肉因為拉伸收縮減少,而無法排出代謝的垃圾,也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肌肉就會縮成一團或頻繁痙攣,表現出交感神經過亢的癥狀。
對於這類病灶,建議找專業康復醫生進行安全靠譜的軟組織放鬆手法來快速消除這些痛點癥狀。
3. 放鬆頸動脈壓力感受器周圍軟組織
除了活動頸部旋轉的肌群,松解上背部的「痛點」以外,頸動脈的壓力感受器在整個血壓調節過程中是更重要的「感測器」,這當然也是頸部物理治療不可忽視的「機關 」。
頭看向右側,先用手摸到左側鎖骨,再沿著頸部與肩部的交界,往深處稍稍按壓,首先你會感覺到搏動感,這表示頸動脈就在附近,盡量避開搏動最明顯的區域,轉而對附近的精細的小肌群進行輕柔的按摩放鬆,舒緩頭痛頭暈的效果會非常明顯。
放鬆斜角肌群手法需要輕柔,順著肌肉的方向按摩,但千萬記得不要持續按壓,它會引起明顯劇烈的頭暈癥狀。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種方法只適用於短暫的緩解癥狀,並不能從根本治療頸椎病。
頸椎病的治療
頸椎病的治療屬於脊柱類疾病,對西醫而言,暫時還沒有任何一種方案可以根治。一般而言頸椎病需要採用中醫針灸治療。
中醫認為人的生命主要是由氣血構成的,而經絡則是全身氣血運行,聯絡五臟六腑,溝通上下內外的通道。《黃帝內經》上講,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傷則痛、血傷則腫,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氣行則血行,氣血通,則百病癒。所以臨床上中醫通過針灸刺激穴位,疏通經絡,調理氣血,消炎鎮痛,解除韌帶的緊張性,擴張腦部血管,改善供血狀態,提供病變部位的氣血供給,從而達到修復和治療的目的。
但是中醫針灸也具有一定的弊端如:
1.刺破皮膚容易造成傷口感染,及針灸治療有一定的痛感!
2.各醫生醫術層次不同,對穴位的把握不一,很容易造成下針不準。
3.耗時較長,一次針灸治療不算排隊大約需要40分鐘左右。
那麼有什麼方式可以避免這些針灸弊端?
頸養頸椎治療儀
頸養頸椎治療儀由中醫治未病協會研發,採用中醫針灸原理結合現代電子脈衝技術研製而成。通過硅膠貼片貼敷人體,人體無任何不適感,避免了傳統針灸的刺痛以及容易引起感染的弊端,通過電子脈衝刺激更加深入穴位,以疏通經絡達到優於傳統針灸的治療效果!
頸養頸椎治療儀,屬於國家(准)字型大小二類醫療器械,經過三甲級醫院一年臨床檢測對於頸源性頭疼有顯著治療效果!
TAG:頸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