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軍:留美20年,一路走來的4點置頂提示
這是奴隸社會的第1369篇文章
Photo by Luca Bravo on Unsplash.
作者:邢軍 Julie Xing,香港科技大學生物學博士;現居美國並任世界五百強企業高管;粉絲眾多的高產文字工作者,現為奴隸社會每周二「職場邢動力」特邀專欄作者。本文為專欄第七篇。
寫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前幾天發生在我家裡的一件事。正在申請大學的兒子接到了一所不錯的學校的來信,要他提供額外信息。這是好事兒,說明人家對兒子有興趣。他寫好了,說給我這個業餘作家看看提提意見。我一看就氣不打一處來,他寫的那篇平鋪直敘三言兩語,純屬沒有熱情,沒有邏輯,沒有特點的「三無」產品。
我機關槍似地反擊說:「你若真對這個學校有興趣的話,就麻煩你用心去寫,製造點高潮讓你能從眾多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如果我是錄取官,我會立馬把這文章扔進垃圾桶,因為非常明顯,你沒用心,你不在意,你缺乏動力!」。槍林彈雨橫掃過去,把兒子說哭了,他和他爸爸說:我在媽媽眼裡好像一文不值。他帶著委屈又寫了一稿,放在我桌上,我也沒理他。
實情是,我那天正遇上兩件緊急棘手的煩心事,兒子不巧撞在了槍口上,成了我的出氣筒。
睡了一覺,我後悔不已,第二天果斷地誠心誠意地面對面向兒子道歉。我說:媽媽昨天經歷了別的麻煩事,對你撒氣的悍婦行為完全錯誤,我們一起再來過。我認真地提了一點建設性意見,他把材料及時修改好發走了。看得齣兒子理解,信任,沒對媽媽存有任何芥蒂。
1
認識面子的平等和里子的平衡,
針對性做有用功
我做了一場自我反省。這種家長與孩子之間真正的平等意識,及時認錯糾錯的意識是我到美國以後逐漸耳濡目染形成的。家長放下身段,放下強權,非但不會削弱家長威信,反而會贏得孩子的尊重,家是個連理都講不清的地方,尊嚴多數時候反正沒用。
鼓勵孩子和我們平等對話,培養他們挑戰權威的信心,這是從根本上幫助孩子樹立自信。這是美國親子文化骨子裡的東西。在美國的教育理念里充斥著「平等合理」的訴求。
例如幼兒園裡小朋友搶玩具,老師調解時第一句是問「誰最先拿到這個玩具的?」誰先拿到的就歸誰先玩,而不是像中國理念中的年齡大的要讓給小的。
再如,美國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他們當成獨立個體而通過講道理來說服教育孩子。孩子若不肯吃飯,父母會說若不吃飯,今天就不會有任何零食,讓孩子做出選擇,並恪守定出的原則。結果是,美國的孩子要達到什麼目的,會學家長稚聲稚氣地講道理討價還價,「講理」訓練從娃娃抓起。
▲Photo by Robert Collins on Unsplash
同樣的,所謂追求平等也適用於職場。作為非美國人浸淫在美國企業文化中多年,認識到面子上的平等和里子上的時而平等時而不平等,並有的放矢地去做有效努力很重要。
面子上的平等讓人很舒服,比如我們從來都可以直呼CEO的名字,不用加某某總某某博士等頭銜,直接叫名字親切自然,也直觀地拉近平等的關係。
里子上的時而平等比如絕大多數時候在公司的會議中,不需太過顧慮級別關係,可以提出異議,挑戰權威,只要你講得有道理,就可能被採納。
里子里的時而不平等則是多元的。首先語言是我們的劣勢,而在職場上沒有人會因為英文不是我們的母語而對我們網開一面,所以就可能出現講母語者其實僅有六分內容卻可以渲染成十分,而我們明明有十分內容卻被折扣成六分的情況。再者,種族和文化的類別自然形成它的圈子,這是無形的隔閡。很多職場的重要決定並不發生在會議室的公開討論中,而是發生在酒吧的同事聚會或者無數個一對一的老友式職場談話中。
我們對這種所謂不平等要做的是放平心態,跨國打拚是我們自己的選擇,積極適應比僅僅被動詬病有意義得多。我們可以找另類突破口。我會把有效進行職場交際單獨成文專題討論。
在非自己母語的國家,可以從逼自己走出舒適區開始,從團結其他少數族裔開始,從主動邀請當地同事吃飯聊天開始,從惡補我們從小沒有接觸過的紅酒文化,橄欖球規則,民主黨共和黨理念開始,共同的談資多了,距離自然拉近,同時,一步步用自己過硬的工作表現贏得尊重,成為本領域的專家,你肚子里越有料,你的職場難以替代係數就越高。
2
置於死地而後生的能力
我初到美國學習和初入美國職場的經歷到今天仍然歷歷在目。到一個陌生的國家留學或者工作的根本意義在於,有勇氣準備好對自己進行全面碾壓:從語言到智商,從適應能力到抗壓係數,從對抗孤獨到願賭服輸。
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彈簧,即使暫時遭受擠壓,只要你是那塊材料,暫時的困難會鍛造你的韌性,日後發力會像優質彈簧一樣實現大的飛躍。這一切,需要打碎自己的玻璃心,不把自己太當回事兒,臉皮厚點路好走。
還記得我剛到美國做博士後時,自認為英文還不錯,結果要當助教時,發現基本的英文口語都差一大截。現在想起來,我很感恩那幫被我輔導的哈佛本科高材生沒有去投訴我時時遛躂出來的辭不達意。我當時意識到這個嚴重挑戰,找了倆美國女孩做分租室友,我邀請她們分享中國美食,她們幫助我糾正口語,講解文化。彼時柯林頓性醜聞正沸沸揚揚,堂堂大國總統被要求向全世界坦白最難以啟齒之事,全面顛覆了我的所謂價值觀。室友們給我解釋美國司法系統,幫助我理解晦澀的法庭語言,簡直是免費美國文化速成!
剛入職場時,諾大會議室,明明我是這個小領域裡面的小專家,卻沒法準確地把專業術語與日常用語連接起來,形成口語化表達,總是感覺隔靴搔癢。後來用了一個笨辦法,在會議室里我把美國同事說的話全部速記下來,回去死記硬背,學人家怎麼把一個概念講成故事,照葫蘆畫瓢,苦練兩年,偷師學步成功,套用他們的表達方式,換上自己的業務概念,並且挪用良好的中文表達基礎,強化講話邏輯,更簡練,更直奔主題。
▲Photo byTran Mau Tri Tam on Unsplash
直到今天,我還要求兩個兒子糾正我的英文發音和口語表達,兩個小老師以給我挑刺兒取笑我為樂。我經常反擊他們說,你爹你媽帶著半生不熟的英文和兩個箱子到美國,你倆小子語言無憂,生活不愁,膽敢不比你爹媽做得更好,小心收拾你們!哈哈大笑之後,兒子們也培養了不少同理心,體現在他們總是樂於幫助國外來的同學和其他有需要的朋友。
3
終身學習,培養綜合競爭力
學習是一場終生的修行,而興趣和好奇心是這一生修行的最大動力。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幾乎天天都有新生事物,金融,政治,經濟,製造,創新,高科技,或好的或壞的。打開自己的頭腦天線,廣采博收,一輩子抱著海綿心態,吸收新知識新理念,會讓職業不斷進步。
其實看看我們進入職場後做的工作,有多少是與學生時代的學習直接相關的?恐怕一半都不到。職場上真正考驗的,是我們的終生學習能力。所以我有一個理論,我叫它「五分不完美經濟學」。我認為從學生時代起,就應該把時間分配功利化,不追求完美。一百分和九十五分之間沒有質的區別,若從六十分做到九十五分需要七成努力的話,從優秀的九十五分到完美的一百分可能需要額外五成的努力,因為從優秀到完美的每一小步都需要額外用力,五成努力拿回五分成績,投入產出比不划算。
有那五成努力的時間,寧願去做些所謂不圖成績的非核心學習,這些非主流學習帶來的收穫和培養的領導力往往才是你的綜合競爭力,你會更快地接受新知識,保持終生的學習力,而且,因為知識面廣,你往往是個更有趣的人,而這,才是職場上愈行愈遠的核心競爭力。
▲Photo by Julian Santa Ana on Unsplash
4
心懷謙卑,又保有自信
生活如此,職場更如此。
因為見過最高精尖,見過最多元的思維和創新,我們會意識到其實自己知道的那一畝三分地兒是多麼渺小,我們的未知遠多於已知。這種謙卑會讓我們保持持續的學習心態和求知慾望。
從另一個方面講,因為一路走來,邊學邊看,所以取得了一些見識,因為闖過舒適區,挑戰過自己的能力甚至極限,所以即使遇到陌生的東西,碰到從未接觸的難題,也可以結合經驗,通過聯想和對比,做出合理的猜測和解釋,離答案愈行愈近。這種閱歷,是積累自信的過程。
所以說,如果問我出來闖世界最大的收穫是什麼,我會說:長見識。行過萬里路,會讓你有資格去評判去挑戰讀過的萬卷書。職場上,實踐為王,實實在在地做出了業績,你就有底氣去挑戰理論,甚至建立自己的新理論。
- END -
TAG:奴隸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