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儋州近現代詩壇宗師——陳有壯

儋州近現代詩壇宗師——陳有壯

陳有壯(1879-1954),字春益,號麥秋、舜園,光緒五年(1879)2月27日生於儋州王五墟子安坊(麻子頭村)陳家巷的一個書香門第。

陳有壯自幼聰慧,嗜書勤學,十五歲考中秀才,不久又升為廩生,宣統元年(1909)考取拔貢。其父陳以乾,號靜若,是當時遠近聞名的讀書人。曾任廣東學政、官至兵部侍郎的徐琪得知陳以乾的事迹後,極其讚賞,贈予「三公不易」四字。陳以乾享壽六十一歲,生有二子,長子即陳有壯、次子陳有聚,陳有聚繼承父親醫術,不幸早逝。

陳有壯畫像

勤學刻苦,終考取拔貢

陳有壯自幼聰慧,勤學奮進,十五歲考中秀才,不久又升為廩生。二十二歲那年,他赴考鄉試,可惜未能及第,後回到王五,在家塾授徒。光緒三十二年(1906),陳有壯參加優貢考選不中,後入廣州大成師範學校讀書,畢業回到王五,受聘為愛國學校校長。

光緒三十四年(1908),陳有壯應那大美國中西中學校(1912年改為靈光學校)之聘,任國文教員。宣統元年(1909)是己酉年,拔貢考試如期舉行。三十一歲的陳有壯赴廣州應試,考取一等五十一名拔元。次年,陳有壯赴京朝考,以廷試二等授直隸州州判一職。宣統三年(1911)春,陳有壯要入京分省候補,剛走到海口,這時廣州發生了黃花崗起義,他遂停止行程,不再北上。民國成立後,陳有壯任過縣議會副議長、縣立第二高小學校校長、縣立初級中學(今新州中學前身)教師等職。

清末拔貢陳有壯故居

掀起詩風,可謂詩壇宗師

陳有壯在詩聯方面造詣甚高。自小便熟吟詩作對,據聞,十五歲那年剛考取秀才,就有人到他岳父家報喜,未婚妻立即停下手裡的針線活,跑到屋裡聽人報喜訊。當時陳有壯以詩記之,有詩為證:「泥金報到岳家庭,阿女縫裳手暫停。聞說鄰人齊道喜,含羞傾耳入房聽。」此佳篇證明年少的陳有壯在詩才方面已露嶸角。

陳有壯一生留下不少詩聯作品(陳有壯於1943年自編《舜園集》,收錄個人的詩文雜著聯語等),廣受傳誦,然而讓他得享盛譽的,是他長期主持儋州詩壇,掀起的儋州詩風。

儋州向來是流行詩詞的地方。早在宋代儋州文人就曾定期舉行「真率會」這種文人雅集。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儋州紳耆邢德、李文彬、潘庄、曾聖宗、謝錫桓等人,發起重建已經塌壞的桄榔庵,桄榔庵落成後,李文彬與詩友結社,名桄榔詩社,這是儋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詩社。繼桄榔詩社以後,王五廩生吳開第於1915年開辦的「王五對館」(後改名「王五詩社」)也是一個著名的詩聯社團。王五對館向社會徵稿,吳開第出題並親自評獎,王五對館辦了兩年後,吳開第因年邁力不從心,遂請得意門生陳有壯負責評選參賽詩聯。

陳有壯主評詩聯後,儋州眾多文人慕名投稿。不久,很多地方效仿王五,陸續辦起詩聯團體,大星、南辰、糧料、鳳鳴、馬路頭、長坡、里仁、新州、黃木、木棠、覺今、中和、永昌、蘭訓、峨蔓、三都、樨香、海頭、那大等二十餘個詩社如雨後春筍般成立。各地的詩聯社一開始是自行評稿,後來因互不信服,於是都邀請極具聲望的陳有壯出面評稿,比賽規模隨之逐漸擴大。陳有壯才高八斗,他評出的結果大家都心服口服,一時間,儋州詩風大振,學詩作聯者比比皆是,每期投稿參賽者成千上萬。

20年代起,一直至解放前,除了極少數時候,陳有壯都在主持儋州的詩聯比賽,今天人們還流傳著陳有壯評詩的不少故事。據說有一次陳有壯以「西施圖」為題徵集詩稿,小時便有「神童」之稱的邁格村人符漢章的作品《圖畫美人》獲得第一名,其詩云:「一幅西施妙寫真,蘇台歌舞色傳神。娥眉葬得君王骨,隨把江山贈別人。」評選結束後,應大家要求,陳有壯題了一首《觀美人畫吟》:「麟閣雲台妙寫真,英雄不死是精神。如何近代丹青手,不畫功臣畫美人。」題罷,陳有壯說此詩比不上符漢章的獲獎詩,並對符漢章大加讚揚。陳有壯謙虛愛才如此,令人更為欽佩。

縱觀儋州歷史,陳有壯主持儋州詩壇的這段時間,是20世紀儋州詩歌發展的一個黃金時期,陳有壯可謂近現代儋州詩壇的宗師。

陳有壯評選對聯的評語

參修儋縣誌,編撰地方史

父親陳以乾曾告誡過陳有壯:「須多研究史學及時務通考等書,俾知古知今,學以致用。」陳有壯謹記父親教誨,力學不輟,文史功底深厚。他參與編纂《儋縣誌》,撰寫《王五市緣起及進化記》等文章,為保存地方歷史資料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34年,儋縣縣長曾友文倡議續修縣誌,次年成立修志局,以縣長兼任局長,委任儋縣原教育局長林之翰為總務主任,聘請海南著名學者王國憲任總篡,陳有壯、謝尚瑩、周文海充分篡。同年,志書脫稿,《民國儋縣誌》編成,為儋州的歷史文化保留了寶貴的資料。

1941年,陳有壯撰《王五市緣起及進化記》一文,記述王五墟立基和發展的進程。文中,陳有壯首先考證王五墟始設於明末,墟名來源於一個叫王五的小販,繼而敘述王五墟自創立至民國的四個發展階段:

明末清初,王五墟建立後隨著閩粵商人的到來,鋪戶開始增加,貿易得到繁殖,「爰有廣建潮南四行」,初具規模;

入清以後,人口大量增長,王五墟的基本格局成型,全墟分為十三個坊;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科(1774)陳鵬考中武舉首開風氣後,王五人文興起,湧現眾多才俊;

民國年間,王五墟修騎樓、馬路、市場,設學校、公所、區黨部,改武廟與文昌廟、遷天后廟,面貌煥然一新。

《王五市緣起及進化記》資料翔實,是後人了解和研究王五墟歷史不可多得的文獻。

陳有壯在1935年間還寫過一篇《地輿志版》,此文一改大多數舊方誌所載地輿志內容詳於地理而略於地利的弊端,全面介紹探討儋州八個區的地理與地利,倡言開發,提出發展實業及其若干可行的具體措施。

陳有壯參修的儋縣誌

心繫國家命運,以筆為矛

陳有壯因生逢亂世,身歷清朝、民國、新中國,雖為一介書生,然深明大體,一生關心國家命運,並以實際行動支持進步事業。

1912年冬,儋縣議會選舉陳有壯為副議長。不久,袁世凱倒行逆施,欲恢復帝制,陳有壯義憤填膺,向省議會表示抗議,全然不懼丟官罷職。

40年代抗戰勝利後,儋縣山榮鄉(轄境包括王五墟)民主政府鄉長何以照(中和山春村人)曾致信陳有壯,希望他幫助民主政府說服王五墟的商家納稅和發動各界人士捐款。年近古稀的陳有壯冒著生命危險,用短短的兩個多月時間,為民主政府籌到七百多塊銀圓。這筆不菲的款項為當時儋縣的縣、區、鄉三級黨組織和政權解決了不少困難。

陳有壯詩如其人,他的很多詩歌都是以國事時事為題材,讀之可以感受到其深厚的愛國之情。

有一年,陳有壯途經香港,住宿客棧,獨自觀看香港街景,觸景生情,成詩一首:「四層樓上獨徘徊,橫嶺雲煙獨掃開。萬道煤燈隨地涌,千支氣水自天來。華商盡屬洋商業,祖國終培異國才。卧榻豈容人鼾睡,何時租界始收回。」詩中,陳有壯為眼前繁榮的國土被洋人佔據而憤恨不平,他大聲疾呼國人奮起收回香港。

日寇入侵東北後,陳有壯還寫了一首《東北四省感吟》:「傳來警報不勝愁,禾黍空留景色悠。狼退未終還進虎,鵲巢雖固忍居鳩。軍心自古防中變,戰策維先據上游。敵愾同讎須努力,樓蘭未斬不回頭。」詩中,陳有壯對國家的前途憂心忡忡,呼籲同胞們團結起來殺敵建功。

1939年日本侵略海南。日軍在海南到處燒殺掠奪,無惡不作,還派飛機轟炸島上各縣城。陳有壯目睹生靈塗炭,便有感而發寫下了《日機炸毀各縣城感吟》一詩,表達內心的悲痛,盼望太平早日來臨:「遙望中原一發青,今時瓦礫昔時城。和戎魏繹心終苦,救國弦高志競成。冠太傷殘方見愛,人非慘死不留名。芸芸儘是軒轅裔,何日笙歌奏太平。」

日軍侵入儋州後,儋州的漢奸頭目想借重陳有壯,欲請他擔任「儋縣維持總會」顧問。陳有壯正氣凜然地一口回絕,並以詩明志:「三千宮女唯存我,白髮盈盈兩鬢絲。昔日曾充脂粉隊,而今不是簸錢時」。

陳有壯身懷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實際行動支持革命事業,用犀利的筆鋒寫下了不少充滿愛國情懷、具有強烈愛國熱情的詩作,因而,評價陳有壯為「愛國詩人」決非過譽。

古韻悠悠的王五老街

陳有壯之遺風處處可見,楹聯以文志事,使後人能讀懂崢嶸的歲月,給人們留下歷史的記憶。 王五老街,古韻悠悠,這裡留有許多古老的痕迹,蘊藏許多遙遠的故事事。

▍圖文來源:儋州政務網

▍圖文編輯:深度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儋州深度君 的精彩文章:

儋州鄉會正宗——陳聖與
勁爆!寵物也能和主人同艙乘坐飛機啦!海口是首批航線點城市!

TAG:儋州深度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