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使惡性循環焦慮症走到良性循環?

如何使惡性循環焦慮症走到良性循環?

從焦慮症的惡性循環中走出來:

小編從小就是個特別容易焦慮的人,一點小事就焦慮的不行不行的,嘴裡長泡,臉上長痘痘,和閨蜜聚餐,看著她們吃火鍋還是特辣的那種,都不敢過嘴癮。但是通過我慢慢地治療焦慮症,我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好。最大的心得就是慢慢撥離了壞的情緒影響身體的惡性循環。通過調節我的情緒慢慢將我的焦慮症跳轉到良性循環的軌道上去了。


隨著人年齡的增長,生活和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覺得自己承擔不了自己的未來,通過外界(媒體、朋友述說)得到很多關於壓力影響身體的信息(亞健康),於是內心總感覺身體越來越差,當某次得了小毛病時,內心愈發確認了身體差的信息,內心愈發焦急,對於去醫院檢查也非常的恐懼。經常無明的煩躁,情緒低落,心理的焦慮影響了小毛病癒合的速度,個人對身體健康的信心逐漸下降,不好的情緒又影響了身體的免疫能力。

多次的緊張,身體的情緒、緊張與身體的某次生理事件形成無意識性關聯,比如一緊張就胃痛、拉肚子或頭皮發麻。又或是一聽到什麼事情,就會對號入座,總是認為這些事情和自己相似而感到焦慮上火。

這是因為我們都會主觀的認為我們的情緒來源於對事情的認知,也就是事件誘發了我們的情緒。那麼按照時間指向性,就能夠很清晰的對自己的情緒做一個準確的判斷。

時間指向性是未來。對於未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而擔心。有的擔心有具體的事件指向性,有的擔心是沒有具體的事件指向。不管是否是過分的關心未來的事件,只要是涉及到未來的擔心,基本上就屬於焦慮情緒了。如果總是將認為自己做的事情的結果是不好的,總是擔心、焦慮,那不但事情可能做不好,而且自己的身體也會遭殃,所以無論是做事還是生活,我們都要盡自己最大努力讓自己快樂。不要讓焦慮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

科學的認識到人體的機能是無限大的,人體每天都在排毒,每天都有免疫細胞的產生,我們平時要注意飲食健康清淡,晚餐少食。通過心理成長,了解自己,慢慢建立自已的信仰,設立適合的工作和生活目標,建立多個興趣圈子(打球、爬山、喝茶、聚會),找到適合的放鬆渠道。當得知生小病時,積極找正規的醫院治療,心理上不要過多將生病與各種原因掛勾。慢慢的你發現活得越來越快樂。

認識焦慮的客觀牲。我們的情緒並不是主觀意志能完全控制的,如在眾人面前講話時緊張,常常是越想控制緊張,則緊張越厲害,越想控制焦慮,則焦慮越甚。相反,如果對待焦慮採取接納的態度,焦慮產生後告訴自己:我焦慮了,這是一種難受的感受,但我自己控制不了,我只能接納它。

這是「道」,所謂「道」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事情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要懂得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有些事我們預料不到的,我們可以憂愁,可以焦慮,但是請給自己一個期限好嗎?不要總是讓焦慮的情緒圍繞在你的身邊。

患者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患者自身要堅信自己一定能戰勝疾病,要清楚的認知到自己所擔心的事情,比如自己的身體將會出現問題,生活中會遇到棘手的事情等情況是我們不能避免的要學會合理的對待生活,焦慮時我就轉移注意力,而且要堅信自己,通過科學合理的治療焦慮症是可以完全治癒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協佳精神科 的精彩文章:

年底「焦慮」,我有妙招
自閉症兒童語言訓練中您需必知的點

TAG:廣州協佳精神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