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抱怨教育體制並不能改變孩子的教育結果——讀《兒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養》

抱怨教育體制並不能改變孩子的教育結果——讀《兒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養》

「跟風讀書,共同成長」

《兒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養》是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的著作,是一個有深度、理論性較強的書,對心理學了解不多的父母讀起來可能會有此吃力,那就跟著沐風老師一起來對書中比較重要和經典的觀點共同學習吧。

上次摘錄了第八章的經典語句,今天我們來讀一下第九章的核心觀點。

第九章 新的環境——對兒童的準備工夫的一種測試

阿德勒這個觀點需要引起我們父母的重視,因為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忽略了孩子現在的行為其實是長期培養和演變的結果,他們在教育孩子時,會有著不切實際的迫切要求,這就容易出現拔苗助長的情況。

2017年,河南商丘10歲女孩張易文報名參加了商丘工學院的單招考試,以352分的分數,被商丘工學院錄取。這名10歲女孩有著什麼樣的教育背影呢?原來她從4歲時就在父親開設的培訓學校讀書。學習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9歲時她第一次參加高考,總分才考了172分。不得已,第二年,父親給她報一個復讀班,最終考上了一個大專。

其實張易文的這種結果,在他父親的看來是一種「成功」,因為他為女兒規劃的教育路線是「10歲考上大學、15歲考上研究生、20歲博士畢業」。

但這種教育卻忽視了孩子的人格培養,孩子犧牲了自己的個人興趣、社交能力去在短時間內完成一個父親極端化的「產品設計」,最終會損害著孩子的身心。

現實生活中,普通的父母或許沒有這麼功利,但也往往忽視孩子的問題是長期積累的,比如對於孩子沉迷遊戲的行為,往往採用高壓粗暴的教育方式,恨不得孩子立刻就戒掉對手機和電腦的痴迷。

但實際上,這些孩子在還未上學的幼兒階段,可能就在旁邊玩弄著手機和電腦,父母卻疏於管理,自己落個輕閑。等到孩子上了小學,成績不好時,才把一切錯誤歸結於孩子的貪玩上,這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不公平。

孩子的成長是循序漸進的,父母的教育也應該是長期努力的,教育的態度不應該時而晴空萬里,時而暴風驟雨。

每當孩子進入新的環境之後,對於他們都是一種挑戰,但父母往往只關注孩子進入新環境之後是否表現的足夠好,而往往不去關注孩子內心世界是自信的還是緊張的。

在中國,父母往往會有這樣的心理過程,在孩子剛出生時只是希望他能健健康康就好,等孩子上了幼兒園,父母的心態就開始失衡:「其他的小朋友都是會唱會跳,甚至可以當上小主持人,你怎麼不行?」一旦孩子上了小學,父母的心態對孩子的要求就更加苛刻:「你才考了90分,隔壁的豆豆都考了100分呢,看來你寒假要多上補習班了。」

父母的這種態度不是一種正確的教育態度,孩子進入新環境之前就需要有一個準備的過程,上幼兒園之前要有獨立生活的訓練,上小學之前也要適應能力的培養等。

其實中國的孩子進入新的環境,如上幼兒園和上小學之前,父母也是非常重視的,但這種重視卻往往是孩子的學習知識上,卻很少關注孩子的心理適應,但後者往往比前者更為重要。

父母還有一個態度就是一旦孩子不適應學校的生活,就會報怨現在的教育體制,這其實也是無益的,因為怨大環境不僅改變不了孩子的行為,反而推卸了自己的教育責任,孩子的情況,卻沒有真正得到改善。

不過我們也不能為了迎合教育體制而去做出前文所講的「拔苗助長」的事情。正我們經常所強調的觀點:「小環境比大環境重要」,父母在家裡要給予孩子積極鼓勵的態度,而不要再用苛責的態度去加重他們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而帶來的挫敗感。

沐風小屋

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

一個可以幫助你自我成長,為您解答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困惑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企鵝爸 的精彩文章:

TAG:企鵝爸 |